自我中心言语 egocentric speech
幼儿期出现的一种特殊言语形式。此概念最早见于J.皮亚杰1926年出版的《儿童语言与思维》一书中。这种言语不以提供信息、提出问题或交往为目的,往往是儿童为了自己愉快而说,其形式以“我”、“我的”为最常见。3~5岁时为大声而完整,并表现为扩展的形式。随着年龄的增长,渐渐变为压缩的低声细语,5~6岁后多表现为不出声的外部语言形式。皮亚杰将这种言语划分为三类:(1)重复。儿童机械地重复自己的话。(2)独白。儿童一个人自言自语。(3)集体独白。儿童虽然是在一个群体之中,且其成员说话可能是儿童说话的诱因,但各人都在讲自己的话,谁也不关心别人的讲话内容。皮亚杰记录了两名6.5岁儿童的1500句话,发现自我中心言语占38%,3~5岁儿童自我中心言语的百分比更高。在皮亚杰看来,自我中心言语是一种非社会性言语,是2~7岁儿童特有的自我中心意识的表现。苏联心理学家Л.C.维果斯基等则认为自我中心言语也是一种社会性言语,其实质是外部言语向内部言语、言语的交际功能向言语的自我调节功能转化的中介。
心理咨询百科的其它文章:
- 最佳心理状态 optimal state of mind
- 最佳竞技状态 optiimum state of performance
- 自律训练 method of autonomous training
- 专门化知觉 specialized perception
- 注意集中训练方法 attention concentratiion training method
- 注意集中训练 attention concentration training
相关阅读
- 机能主义 functionalism
- 阅读审美情感 appreciative feeling in reading
- 生物反馈 biofeedback
- 职责失落感 sense of loss of responsibility
- 传受双方观点的差异 viewpoint difference between communicator and audience
- 病感 illness
- 儿童发展 child development
- 夫妻交往艺术 art of communiication between husband and wife
- 知觉 perception
- 地方性广告 local advertising
- 烦躁 irritability
- 操作条件作用 operational conditioning
- 等级排列法 ranking method
- 行为演练 behavioral rehearsal
- 教学策略 instructional strategy
- 思维鸣响 audible thought
- 价值观 values
- 社会动机 social motiv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