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抗期 resistance period
在儿童的心理发展过程中,2~3岁和11~12岁到14~15岁是两个重大转折的时期,突出特点是出现新的自我意识,要求摆脱成人的约束,独立性增强。通常说的反抗期即指这个时期。第一反抗期的标志为儿童掌握代词“我”,开始从把自己当作客体转向把自己当作一个主体,独立性增强,常说“我自己来”,不喜欢成人帮助。这次“反抗”的规模小,时间短。在第二反抗期,由于身体的急剧发育,特别是性的成熟,儿童产生了“成人感”和“独立感”。在行为上表现为反对成人干涉,力求摆脱对成人的依赖;在认知发展方面,儿童思维的批判性和独立性有了显著发展,开始对一切都表示怀疑,爱发表看法。在个性发展方面,他们发现了一个新的自我,开始把视线从外部转到内部,不仅关心自己的内心世界,而且也关心别人的内心世界,重视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但他们实际上又不成熟,还保留着许多童年期的特征,如精力旺盛、行动积极,但常常缺乏计划性;乐于表达自己的看法,但常常流于片面或是非界线不清,以及情绪波动较大、易冲动等。成人往往容易更多地看到他们不成熟的地方,仍将他们当小孩看,故交往中容易产生矛盾冲突。第二反抗期是儿童人生观、世界观奠基的最佳时期。成人若能妥善处理与少年的交往,教育指导方法得当,使他们顺利通过此阶段,儿童的心理发展就会出现全新的特征,否则会阻碍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
心理咨询百科的其它文章:
- 最佳心理状态 optimal state of mind
- 最佳竞技状态 optiimum state of performance
- 自律训练 method of autonomous training
- 专门化知觉 specialized perception
- 注意集中训练方法 attention concentratiion training method
- 注意集中训练 attention concentration training
相关阅读
- 机能主义 functionalism
- 阅读审美情感 appreciative feeling in reading
- 生物反馈 biofeedback
- 职责失落感 sense of loss of responsibility
- 传受双方观点的差异 viewpoint difference between communicator and audience
- 病感 illness
- 儿童发展 child development
- 夫妻交往艺术 art of communiication between husband and wife
- 知觉 perception
- 地方性广告 local advertising
- 烦躁 irritability
- 操作条件作用 operational conditioning
- 等级排列法 ranking method
- 行为演练 behavioral rehearsal
- 教学策略 instructional strategy
- 思维鸣响 audible thought
- 价值观 values
- 社会动机 social motiv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