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经济高速发展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07-26 属于: 世界通史

日本的太阳神塔

1970年日本大阪世界博览会上的太阳神塔,象征了日本的重新崛起。

松下电器集团的洗衣机生产流水线

日本的消费电子产业异军突起,成为日本经济快速发展的领头

松下与索尼

松下电器公司的创建者是松下幸之助,1894年出生于日本和歌。父母双亡的他九岁就不得不离开学校去当学徒。1918年他创立了松下电器公司的前身——松下电器器具制作所。由于采取了高效科学的管理模式,公司得到迅猛的发展,市场得到迅速的拓展。在60年的经营生涯中,松下幸之助把毕生的精力投注于事业中,企业发展蒸蒸日上。松下公司1935年转变成股份公司,很快发展为日本最大的家用电器产业和世界最大的家用电器产业。在国内外,它拥有60家子公司,25.4万工人和管理人才。

索尼公司成立于1946年,从生产收音机等小型电器起家,1950年开始生产录音机及磁带等。袖珍收音机是它首创的产品,继而,生产录像机、摄像机以及各种声像设备。这个公司麾下拥有30多家工厂和70多家分公司,有13万雇员。

松下与索尼在相互竞争的过程中不断完善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找到了一条最适合自己的创业道路,它们生产的家用电器、声像设备是日本乃至世界首屈一指的。

1945年8月,美国占领日本后,从控制日本和根除日本军国主义法西斯势力出发,推行了一系列的民主化改革,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

(1)修改宪法。1946年2月,盟军总部着手修改宪法。同年10月,新宪法经日本国会通过,并于1947年5月3日生效。新宪法规定“主权属于国民”,废除天皇的绝对统治权,而只将其作为日本国的象征;日本为议会制国家,内阁对国会负责,行政权由内阁执掌;保障人民享有基本公民自由;永远不以战争为国策,不得保持陆、海、空军和其他武装力量。日本实现了政治体制的民主化,从而保证了战后日本政局的稳定和经济的迅速发展。

(2)解散财阀,禁止垄断。日本的财阀把持总公司,分派家族成员掌管各公司,派至亲和心腹控制各公司重要部门,他们控制了国家经济命脉。为此,美国占领当局首先解散财阀,指定三井总公司和三菱总公司等83家公司为持股公司,指定三井、三菱等十大财阀的56人为财阀家族以及与这些财阀有关的625家公司为“限制公司”,规定上述被指定者的所有股票必须交给“持股公司管理委员会”公开出售,并勒令财阀家族及财阀公司负责人一律辞去职务,并解散持股公司。1947年4月,公布了《禁止私人垄断法》和《经济力量过度集中排除法》,成立“公正交易会”,以此防止被解散的财阀复活。这次对日本垄断资本的改组,促进了战后日本企业管理体制的改革和企业经营的现代化,为战后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3)进行农业改革。废除了寄生地主制,促进了日本农业的恢复与发展。

1945年至1955年是日本经济恢复时期,到50年代中期,日本主要经济指标已达到战前水平。1955年至1973年是日本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到1968年,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跃居资本主义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初,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是与国内外一系列的有利条件分不开的。首先,战后科技革命浪潮的兴起为日本战后经济高速发展提供了可能性。日本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引进先进技术,迅速缩小了与国外技术的差距。其次,战后世界市场的原料、燃料价格长期稳定、低廉,而工业品价格偏高。这种情况对缺乏资源、而工业产品竞争力较强的出口贸易型的日本非常有利。再次,有美国的大力扶植。从国内的条件来看,战后的民主改革为日本经济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国内政局稳定,也是非常重要的条件。

除了上述有利的国内外客观条件外,推动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具体原因还有:第一,把发展国民经济作为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来执行。第二,以资本高积累为基础,进行大规模的固定资本投资,增强各工业部门的生产能力,推动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第三,大力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实行以引进、模仿加改良为起点的技术革命战略。第四,日本吸收和参考欧美发达国家的企业经营管理制度,结合日本传统的“集团意识”和中国儒家思想,创造日本式管理体制。第五,充分发挥政府干预经济的作用,对经济生活实行方向性的指导。第六,把发展教育作为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培养人才,充分发挥开发智力的先锋作用。最后,扩大进出口贸易,以产品出口带动资源进口,把“出口第一”作为经济纲领,将“贸易立国”当做基本国策。

1964年

世界大事记:

6月16日,七十七国集团成立。

1964年

中国大事记: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