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拉格之春”
“布拉格之春”
1968年春天,温和派领导人杜布切克(左一)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受到人民的欢迎。这一改革运动曾被西方报刊称为“布拉格之春”。
“布拉格之春”临近结束
1968年8月“布拉格之春”临近结束时的希望与恐怖。
抗议苏联军队的入侵
一位布拉格市民爬上坦克抗议苏联军队的入侵。
坦克驶入布拉格
一辆苏联坦克驶进布拉格的街道。有67万苏联官兵被派遣去占领捷克。
20世纪50年代初期,捷克斯洛伐克实行高度集中的中央计划管理体制。1958年2月,捷共中央全会通过了《关于实行管理计划与财政新体制》和《提高国民经济管理体制的经济改革效率的原则》,开始进行改革探索。1959年,又因受国际共同批判南斯拉夫“修正主义”影响,停止改革尝试,恢复了原来的经济管理体制。从60年代初开始,捷国经济严重衰退,生产停滞,政府财政赤字高达50亿克郎,人民不满情绪日益增长,捷国内改革呼声越来越高。
1963年,捷克斯洛伐克成立了由经济学家和管理干部组成的全国性的改革委员会。1964年1月,报刊发表了改革委员会制定的改革方案。经过广泛讨论,1965年,捷共中央通过了《关于改进国民经济计划管理工作的主要指示》。1966年又颁布了《关于加速实施新管理体制的原则》。这次改革虽然比50年代的改革前进了一步,但在这次改革过程中,党政领导机构和经济理论界都出现了严重的意见分歧,致使改革未能取得实质性进展。
经济停滞促使社会矛盾和政治斗争日益激化。1968年1月,捷共中央全会决定,将共和国总统和捷共中央第一书记的职务分开,解除诺沃提尼中央第一书记的职务,选举改革派代表人物杜布切克接任。3月,诺沃提尼又被迫辞去所兼总统一职,由斯沃博达接任。1968年4月,捷共中央召开全会,通过了《行动纲领》,宣布“将进行试验”,“创立一个新的、适合捷克斯洛伐克情况的、富有人情味的社会主义模式”。在政治方面,主张党政分开,不能用党的机构代替国家机构、经济领导机构和社会组织;坚持和发扬社会主义民主,保证集会、结社、迁徙、言论和新闻自由;主张以民族阵线为基础,实行社会主义的多元化政治体制。在民族问题上,主张建立捷克和斯洛伐克两个民族的联邦制国家。在经济方面,纲领提出实行有计划的市场经济。其主要内容是:第一,改革计划体制。主张国家主要职能应是制定长远发展战略,确定重大比例关系,并对特别重要的部门规定指令性指标。此外,一切经济活动都应利用税收、价格、利润等经济手段,通过市场机制进行调节。第二,规定工商企业和农业合作社都有独立自主权,包括自聘自选领导人、自主经营、自由竞争、自愿联合等。第三,成立工厂委员会,该委员会有权决定厂长的任免、利润的分配和职工的福利待遇等。第四,取消外贸垄断,企业有权独立进行外贸活动,国家只根据市场情况采取相应的调节措施。第五,改革价格政策,缩小固定价格范围,逐步向自由价格过渡。在对外政策方面,主张在进一步发展同苏联的“联盟和合作”的同时,加强同一切国家的互利关系。
《四月行动纲领》把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结合起来,受到了广大人民的欢迎。各界群众举行各种集会讨论国家生活中的各方面问题,出现了“布拉格之春”的民主、开放局面。但不久,捷克斯洛伐克的政治经济改革,由于苏军侵占而未能全面付诸实施,便夭折了。
1963年
世界大事记:
非洲解放日(5月25日)确立。
1963年
中国大事记:
3月5日,《人民日报》发表了毛泽东“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