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非会议
万隆会议会址会议由缅甸、锡兰(今斯里兰卡)、印度、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联合发起。参加会议的有中国等亚非29个国家。会议讨论了国际形势和有关亚非国家人民共同利害关系问题。
周恩来总理在亚非会议上发言1955年4月18~24日,第一次亚非会议召开,周恩来在大会上作了发言。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为各国代表普遍接受,为会议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种族隔离
南非白人种族主义政权推行的对黑人和其他有色人种的种族歧视和压迫的制度。南非联邦成立以来,一直推行种族歧视和种族压迫政策。1948年种族主义政党国民党执政后,以“种族隔离”为纲领,制定一系列法令,将种族压迫法律化和制度化,建立了完整的种族隔离制度。其主要法令有:1951年的《种族隔离法》,把南非居民分为白种人、有色人、非洲人等等级,分别隔离,非洲人被赶到贫瘠的“保留地”内,而占人口总数不到17%的白人却占有87%以上的肥沃土地;1952年的《通行证法》,规定非白种人必须携带六十余种证件,否则即遭监禁或罚款;1959的《班图自治法》,把非洲人按语言文化的区别分为8个部落自治单位,企图将所有黑人逐步赶到这些地区。种族主义统治遭到南非人民的强烈反抗和国际社会的广泛谴责,许多国家予以制裁。
周恩来与亚非会议部分代表团的代表合影
1955年4月24日,亚非会议通过《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宣言》。
20世纪50年代中期,亚非地区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获得独立的国家有13个,加上战前已独立的国家,亚非地区已有近30个国家获得独立。许多亚非国家由于奉行独立自主的政策,已经开始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作用,宣告亚非国家任人摆布的命运和在国际事务中毫无发言权的时代结束。越来越多的亚非国家渴望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反对侵略战争、维护和平,反对殖民压迫、争取和保障民族独立,反对帝国主义掠夺和奴役、发展民族经济,已成为亚非拉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和要求。
许多亚非国家认识到,需要制定一个促进亚非国家友好合作、反帝反殖的共同纲领。1953年底,周恩来在会见印度政府代表团时,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即互相尊重主权与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后受到亚非拉各国人民的赞同和支持,从而加速了这一地区的团结。亚非会议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召开的。
1955年4月18日,有29个亚非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在印度尼西亚万隆的独立大厦开幕。会议遭到帝国主义的阻挠和破坏。美国不是与会国,却派出70多人的“记者团”,企图挑起亚非国家间的分歧,使会议达不成任何协议。某些国家的代表在美国的唆使下提出,亚非国家面临的问题不是反殖民主义,而是“共产主义威胁”和“颠覆活动”等,企图转移会议反帝、反殖的宗旨,影射攻击中国,阴谋挑起争端。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总理洞悉美国破坏会议的阴谋,他在发言中说:“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立异的……在我们中间有无求同的基础呢?有的。那就是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受过而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这些话表达了具有相同历史命运、患难与共的亚非人民要求反帝、反殖的深切愿望。周总理最后说:“十六万万的亚非人民期待我们的会议成功。让我们亚非国家团结起来,为亚非会议的成功努力吧!”
中国代表的原则立场和发言博得了与会国代表的热烈欢迎和普遍赞扬。沙斯特罗阿米佐约、尼赫鲁、吴努等许多国家的著名政治家离开座位,与周恩来握手、拥抱,甚至在会上攻击过中国的代表也主动与周恩来握手。“求同存异”的方针为大家所接受。
4月24日,亚非会议胜利闭幕。会议一致通过的《亚非会议最后公报》,宣布一切国家的人民享有自决的权利,支持殖民地和附属国的民族独立斗争,倡导以和平相处、友好合作十项原则为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准则,强调促进经济发展的迫切性,号召亚非国家发展全面的经济与文化合作。会议体现了亚非人民团结一致、保卫世界和平和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合作的精神,促进了亚非各国人民反帝反殖斗争的发展,也促进了新兴力量的发展。
20世纪60~80年代,不结盟运动的形成和发展,也促进了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发展。
1952年
世界大事记:
土耳其和希腊加入北约。
1952年
中国大事记:
西藏15岁的班禅喇嘛在中共中央人民政府的支持下执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