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和会
国际联盟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国际组织,简称国联。1920年1月成立,总部设在日内瓦。成立时会员国44个,后增到60多个。美国本是其主要倡议者,但因争夺领导权失败而未参加。设有会员国全体代表大会、行政院、秘书处,附设国际法庭、国际劳工局等常设机构。行政院由英、法、意、日4个常任理事国和经大会选出的4个非常任理事国的代表组成。大会和行政院的决议,除程序问题和盟约另有规定者外,须经全体一致通过。由于战后人民反战情绪高涨,国联盟约规定要裁减军备、制裁侵略,但这些规定根本不能实现。国联盟约还规定了“委任统治”制度,把战败国的殖民地和领地以“委任统治”的形式由战胜国瓜分。国联自成立之日起即为英、法所操纵,实质是帝国主义国家推行侵略政策、重新瓜分殖民地的工具。1946年4月宣告解散。
美、英、法、意四国首脑
坐者左起为:意大利总理维托里奥·E·奥兰多、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法国总理乔治·克里孟梭、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
各国代表在和约上签字
巴黎和会是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帝国主义战胜国都力图借此机会掠夺战败国,抢占弱小国家的丰富资源,以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最终,与会各国根据自己的实力对欧洲、西亚和非洲进行了重新划分,使这些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活动又重新纳入了列强所控制的轨道。
操纵世界
此为描绘三巨头试图操纵世界的漫画。
巴黎和会于1919年1月18日至6月28日在巴黎近郊的凡尔赛宫召开。
参加巴黎和会的共有27个国家,1000多名代表。按照享有权利的不同,与会国被分成四类:第一类是享有整体利益的国家,即英、法、美、日、意五强国,它们可以参加任何会议;第二类是享有局部利益的国家,它们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对同盟国作战的国家,它们只能出席有关问题的会议;第三类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与德、奥断绝外交关系的国家,它们只有在讨论涉及本国问题时才能出席会议;第四类是中立国和即将成立的国家,它们只有在五强国邀请下,才能出席有关问题的会议。
巴黎和会主要对以下几个议题进行了讨论:
第一,建立国际联盟问题。会议刚开始,威尔逊便提出讨论建立国际联盟的问题,但英、法更关心殖民地和领土问题,反对首先讨论国联问题。经过争论,最后决定将国联问题交给威尔逊主持的专门委员会讨论。经过讨价还价,最后通过了一个在英美方案折中基础上的《国际联盟盟约》。
第二,德国的边界问题。这是对德和约的主要问题,也是会议争论的热点问题之一。法国要求德国不仅要归还阿尔萨斯和洛林,而且要求以莱茵河为德、法之间的边界,并主张分割德国的其它领土。英、美不愿德国过分被削弱,极力反对法国的要求。经过激烈争论,三国最终以英国提出的《枫丹白露文件》为基础达成了协议。
第三,关于德国的赔款问题。在这个问题上,英、法、美三国同样进行了激烈的争吵,无论是在赔款数目上还是在赔款的分配办法上,三国都存在着许多分歧。
第四,中国山东问题。中国作为战胜国,在会上提出了收回德国在山东的一切非法权益的要求,而日本则以中、日之间签订的协议为由,要求将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全部转让给日本。美国主张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先由国际共管,等山东完全开放后再交还中国。英、法、意则始终支持日本的无理要求。最后,美国也向日本让步,致使日本的要求得到了满足。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第五,俄罗斯问题。对于俄国建立的苏维埃政权,帝国主义各国都耿耿于怀。在和会上,英、法、美三国都主张对苏俄进行干涉,但通过什么方式却意见不同。法国极力主张武装干涉,但英、美则倾向于通过外交途径解决。最终通过了对苏俄进行经济封锁的计划,以遏止革命的发展。
巴黎和会是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帝国主义战胜国都力图借此机会掠夺战败国,抢占弱小国家的丰富资源,以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最终,与会各帝国主义国家根据自己的实力对欧洲进行了重新划分。
1919年
中国大事记:
“五四”运动爆发。
1919年
世界大事记:
芬兰议会废除君主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