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国际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07-26 属于: 世界通史

共产国际的号召

共产国际号召全世界的工人组织起来反抗压迫者。

共产国际七大

1935年7~8月共产国际在莫斯科举行的代表大会,也是共产国际最后一次代表大会。30年代上半期,法西斯势力成为世界人民的主要威胁,迫切需要共产党同各政党联合起来,建立工人阶级统一战线,共同反对法西斯。为适应这一变化,共产国际召开了第七次代表大会,会上,季米特洛夫做了《法西斯的进攻与共产国际在争取工人阶级统一、反对法西斯的斗争中的任务》的报告,并通过了《关于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决议》,揭露了法西斯的本质,要求各国共产党同社会民主党采取联合行动,建立反法西斯人民阵线,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无产阶级要建立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民族统一战线。会议决定,共产国际执委会“一般不直接干涉各国党内部组织的事务”。大会纠正了左倾宗派主义错误,对反法西斯斗争的开展起了积极作用。

共产国际成立大会留影

在共产国际成立大会上,列宁、斯大林(居中者)与大会代表在一起。

三国际又名共产国际,是世界无产阶级第四个联合组织。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的影响和推动下,资本主义世界掀起了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高潮,许多国家的先进无产阶级开始摆脱社会民主党的影响,建立自己的革命政党--共产党。但是,由于各国新生的共产党缺乏斗争经验,在思想上还没有彻底摆脱社会民主党的影响,而且有的国家尚无自己的革命政党,这使得无产阶级无法很好地完成历史使命。

第二国际破产后,列宁等革命左派为建立新的共产国际做了大量的工作。首先,他们在思想上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工作,划清了与第二国际机会主义的界限,为共产国际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其次,在组织上,他们加强了国际合作,为共产国际的建立奠定了组织基础。到1918年底,成立共产国际的思想已为许多国际的左翼代表所接受。

经过酝酿和准备,第三国际成立大会于1919年3月2日至6日在莫斯科举行,30个国家的共产党和左翼组织的54名代表和观察员参加了这次会议。大会通过了《共产国际行动纲领》,选出了执行委员会和执行局。这样,共产国际正式建立起来了。

共产国际的建立,标志着第二国际机会主义在工人运动中的统治彻底结束,同时,世界无产阶级有了团结的核心和革命的司令部。共产国际继承和发展了第一国际的革命原则,承接了第二国际的成果,提出了无产阶级的新的革命原则和任务,推动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进一步发展。

共产国际的组织原则具有高度的集中性。共产国际“二大”上通过的《共产国际章程》规定:共产国际必须是一个高度集中的组织,必须是一个全世界的统一的共产党,各国共产党是它的支部,受共产国际的领导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有权修改各国支部的决议,有权开除违反国际原则和决议的支部,有权派代表参加支部的一切会议,各支部召开会议需经国际批准等等。这样,共产国际就确立了高度集中的组织制度。1919~1923年,为其活动的初期,共召开4次代表大会。“二大”阐明反对机会主义的必要性和艰巨性;“三大”和“四大”先后发出“到群众中去”的号召和建立具有广泛统一战线基础的“工人政府”的口号。这一时期对各国共产党的建立和成长起到了促进作用,但它也犯有对革命形势估计脱离实际的错误。中期为20年代中期到30年代初期,先后召开了“五大”和“六大”。这一时期内,左倾思想严重,妨碍了统一战线工作的开展,给反法西斯斗争带来了不利影响。1943年6月8日,共产国际执委会主席团召开了最后一次会议,决定自6月10日起撤销共产国际所属的一切机构。至此,共产国际在完成了历史使命后,自行解散。

1918年

中国大事记:

《新青年》改用白话文出版,发表了鲁迅的小说《狂人日记》。

1919年

世界大事记:

卢森堡宣布成立共和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