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丹马赫迪反英起义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07-26 属于: 世界通史

描绘赫迪反英起义的瓷画

马赫迪精于谋略,长于进攻,为苏丹的民族解放事业立下了不朽功勋。

恩图曼战役

1898年10月,马赫迪率军抵达离喀士穆不远的恩图曼城下。马赫迪写信给英守城将领戈登,要求戈登投降。但戈登不予理睬,因为他已得到消息,英国援军已从埃及出发。12月14日马赫迪紧缩包围圈,起义军大败英军。

英国占领埃及后,随即开始沿尼罗河向非洲内地扩张,在这一计划的目标中,苏丹首当其冲。

苏丹是土耳其奥斯曼帝国的一部分,但实际上由埃及统治。英国利用埃及政府驻苏丹官员的名义,逐步取代埃及人,继而担任苏丹省省长和苏丹总督。1881年,自称“马赫迪”(救世主)的穆罕默德·艾哈麦德发动了以恢复原始伊斯兰教为目的的圣战。他以救世主的名义宣传:“建立普遍平等、处处公正的美好社会,要消灭不平等,消灭邪恶势力。宁拼千条命,不纳一文税。”处于社会下层、出身贫寒的人民纷纷响应,伊斯兰教徒准备和他一起起义。

马赫迪利用伊斯兰教义宣传抗英的消息传到英殖民者耳中,他们便派军队去镇压,遭到起义军的强烈反抗,在阿巴岛被打死100余名士兵。初次的胜利使起义军的影响迅速蔓延,队伍很快发展到近5000人。富有军事才能的马赫迪知道自己部队装备差,没有作战经验,就决定以地势险峻的卡迪尔山为根据地,凭借复杂的地形优势与英军周旋。

1881年12月,苏丹总督派拉希德率领1500名士兵尾随起义军至卡迪尔山区,追剿起义军。马赫迪设伏围歼,堵死英军进退各路口,全部歼灭。次年4月,英军派出第二支围剿部队。马赫迪以逸待劳,趁英军长途疲惫,立足未稳,进行夜间偷袭,再次歼灭英军3500人。

接二连三的反围剿胜利,马赫迪巩固了卡迪尔根据地,起义军也迅速扩大到3万余人,缴获了大批武器,起义军的军事装备大大提高,士兵抗英信心十足。

1831年1月,马赫迪率领部队走出山区,向苏丹第二大城市乌拜依德发起进攻,一举攻占该城。

乌拜依德的失陷,震惊了全苏丹。国内的反英斗争形势高涨,英统治者感到危机。9月,英殖民当局调集1.2万余远征军、14门大炮、6挺机枪、500匹战马等,在希克斯的率领下向乌拜依德进军。

马赫迪采取坚壁清野,破坏远征军供给的战术,在远征军沿途提前烧光村落、毁掉水井、疲惫敌人、阻滞敌人的前进。在乌拜依德的南面,有片希甘森林,森林中间正好有块空地,马赫迪决定在那里消灭敌人。他把部队分成三路,将主力和重武器都埋伏在希甘森林空地的四周,然后一路小部队迎击英军,诱敌深入,另一路部队在诱敌途中负责迂回敌人后方,以夺取敌人的辎重。

11月4日,希克斯部队接近乌拜依德地区,他企图对起义军实施突袭,于是他命令部队在黑暗的掩护下,连夜隐蔽行军。次日凌晨,希克斯远征军攻至乌拜依德城下,胸有成竹的马赫迪命部队按计划进行。负责诱敌的起义军开始向英军开火,英军迅速组织还击。在英军的猛攻下,起义军溃败,希克斯命部队追击。当英军追至希甘森林空地时,起义军却不见了踪迹。长途跋涉再加上紧张的追赶,使英军疲惫不堪。正要停下喘息的英军忽然听到四周枪炮齐鸣。希克斯知道中计,但这时他们已被起义军团团围住,以逸待劳的起义军向英军发起猛攻。希克斯在战斗中被打死,全军被歼,与大部队脱节的辎重也被起义军截获。

希甘战役的胜利,促进了苏丹各阶层人民反抗殖民统治运动的发展,起义军实力进一步扩大。1884年3月,起义军包围了苏丹首都喀土穆,并于次年8月26日攻占该城。英国当局紧急调集大批军队镇压,由于起义军内部分化,1890年,英军镇压了起义,马赫迪起义失败。后来,英、埃签订《管理苏丹协定》,苏丹遂成为英国的殖民地。

1903年

中国大事记:

邹容《革命军》成书,风行全国。

1903年

世界大事记:

荷兰铁路工人举行罢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