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对印度的殖民统治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07-26 属于: 世界通史

印度国大党

代表印度资产阶级和地主利益的民族改良主义政党,全称印度国民大会党。英国殖民官吏休谟于1885年12月28日在孟买所创,主要成员是地主、资本家、商人、高利贷者和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成立之初,主张通过宪法的手段在印度实现立宪和代议政治,带有浓厚的改良主义色彩。19世纪末随着大量的中小资产阶级及知识分子的加入,以提拉克为首形成激进派,主张印度独立。1905年10月,针对殖民当局分割孟加拉省的法令,掀起全国规模的抗议活动,并发展为抵制英货、提倡国货的运动。次年,在激进派坚持下第一次提出“自治、提倡国货、抵制英货、民族教育”四点纲领。1907年温和派和激进派分裂。1916年,两派重新联合。国大党成立初期,揭露了英国官吏的专横残暴,要求自治、独立,唤醒了印度人民的民族意识。

戏院

一座专供英国上流社会和印度大公们游赏玩乐的戏院此图绘于19世纪末期。

1876~1878年西印度饥荒中的饥民在英国殖民者的残酷压榨下,数百万印度人丧失生命。

19世纪末,随着英国对世界工业垄断地位的丧失,英国殖民者对其最大的殖民地印度的殖民掠夺更加疯狂了。这一时期,英国殖民者除了继续依靠军事政治权力对印度人无情搜刮、扩大商品倾销、加紧掠夺粮食原料之外,资本输出已逐渐成为主要的剥削手段。

在农业方面,英商经营着各种水利工程和茶叶、橡胶等种植园。由于殖民政府的强制和英商的操纵,印度的农业生产商品化有所发展,很多地区变成了单一种植区。与此同时,英国殖民者还利用封建土地关系加强对农民的剥削。19世纪60年代以后,殖民政府颁布一系列田赋法案,巩固了柴明达尔地主的地位,从而进一步保障了地主、商人、高利贷者对农民的剥削权。这一时期,英国从印度掠夺的粮食和原料与日俱增。

英国资本输出的增长、近代工业的出现--特别是铁路网的修建,在客观上促进了印度民族工业的发展。但是,印度资产阶级和英国资产阶级之间仍存在着难以调和的矛盾。英国资本家依仗殖民政权,采取经济的和非经济的手段阻挠民族资本发展。殖民政府根据垄断资本家的利益,制定关税政策,进一步加强英国商品在印度市场的竞争能力。直到19世纪末,印度资本主义工业仍然是半封建殖民地经济大海中的一个小岛。

随着近代工业的产生,印度出现了第一批产业工人。最早的近代工人是在英国资本家工厂做工。19世纪末,印度已有50多万的产业工人,他们大部分来自破产农民和手工业者。他们的工资微薄,劳动繁重,工作日长达14~15小时,根本没有假日。沉重的劳动严重损害了印度工人的健康,很多人被折磨致死。这一时期,印度无产阶级人数不多,政治上也不成熟,但却与先进的生产方式相联系,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组织性和革命性极强的阶级。随着殖民掠夺和封建剥削不断加强,各种社会矛盾,尤其是印度人民和英国殖民主义的矛盾日益尖锐。印度各地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和工人罢工,同时兴起的还有资产阶级改良运动。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运动发展迅速,并且出现了各种地方性的改良主义政治组织。他们反对英国殖民束缚,要求实行自下而上的社会改革,普及欧式教育,发展民族工业,改革税制,实施司法平等制度,建立陪审制度,实现在英帝国范围内的自治。

工人运动、农民起义和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运动三者同时进行,这种形势引起了英国殖民者极大的恐惧。英国殖民者为了防止工农运动和资产阶级运动相结合,极力拉拢地主资产阶级上层分子,力图把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运动纳入合法的轨道,以便加以操纵和控制。于是,他们便支持资产阶级的代表建立全国性的改良主义政党。

1885年12月28日,在英国殖民官吏休谟的操纵下,印度国民大会党(简称国大党)在孟买举行成立大会。出席大会的代表中半数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半数是地主商人和高利贷者。大会的中心议题是要求民权和自治。

国大党成立不久,收容了一批激进主义者,很快使国大党内部分成两派。以苏伦德拉·纳特·巴纳吉为首的温和派掌握领导权,代表地主和上层资产阶级的利益,主张和英国妥协合作。以巴尔·甘格达尔·提拉克为首的激进派,代表小资产阶级、富农、小地主和自由职业者的利益,他们极力反对温和派的妥协合作路线,认为英国殖民奴役是印度贫穷落后的根源,主张联合人民群众的力量,运用各种不同的斗争形式--包括暴力来推翻英国殖民统治,实现民族独立。英国殖民当局把提拉克视为死敌,1897年将他监禁起来,但在印度人民的抗议下,殖民当局被迫把他释放了。提拉克在印度人民中的威望日益增长,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他成为印度资产阶级民族运动的代表人物。

1902年

世界大事记:

埃及阿斯旺水坝建成。

1902年

中国大事记:

清廷下诏准允汉满通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