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甲午农民战争
朝鲜的首领(中坐者)
19世纪初朝鲜的首领与侍者在一起。
表现日本军队侵略朝鲜的版画
日本“明治维新”后,由于国内市场狭小,原料短缺,阶级矛盾尖锐,严重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日本统治者力图从对外侵略中寻找出路。
19世纪70年代,日本将侵略的魔掌伸向了朝鲜。朝鲜政府在日本军国主义的武力威胁之下,被迫和日本签订了所谓《朝日修好条约》,即《江华条约》。《江华条约》严重地破坏了朝鲜主权,朝鲜开始沦为日本的半殖民地。
在日本资本主义与朝鲜本国封建主义的双重残酷压榨下,1882年7月,朝鲜各地接连举行反对日本侵略者和封建统治者的起义,8月下旬,在闵妃集团的请求下,清政府派遣军队镇压了起义,并拘捕了大院君,闵妃集团得以重新执政。
鸦片战争后,清朝政府在邻国的威信逐渐下降。《江华条约》订立后,朝鲜一部分贵族青年知识分子和官吏对欧洲和日本开始有所了解。他们觉察到清朝政府的腐败无能,对清军进驻朝鲜干涉内政深为不满。
壬午兵变后,开化派发起的改良运动得到蓬勃发展,开化派和闵妃集团守旧派的斗争日益尖锐。日本侵略者利用朝鲜的民族矛盾,企图在朝鲜建立亲日政权,而开化派也正寻求日本政府的帮助。1884年(甲申年)12月4日,开化派借庆祝邮政局落成的机会,与日本公使竹添进一郎共同策划政变。开化派依靠日本军队,杀死守旧派的主要官员。并于第二天挟持国王,组成新政府,宣布同清政府断绝外交关系。6日晨,新政府发表政治纲领,提出废除门阀、革除冗官、惩处奸吏、四民平等、改革租税、整编军队、限制国王和宫廷权力等条款,但由于缺乏具体措施,没有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下午,清军应闵妃集团的请求入宫,与日军展开激战。日本公使见形势不利,率军逃跑。洪英植等被清军杀死,金玉均等亡命日本。至此,开化派举行的甲申政变宣告失败。
1893年,朝鲜发生大灾荒,饥民遍野,百姓流离失所,而贪官污吏和土豪劣绅却趁机压榨人民。全罗道古阜郡守赵秉甲漠视人民疾苦,非法征收水税和杂捐。赵秉甲的残暴行为激起农民极大的愤怒。1894年1月15日,古阜、泰仁一带一千余农民在东学道首领全琫准领导下举行起义,史称甲午农民战争。起义者攻占古阜郡城,占领武器库,惩处贪官污吏,释放囚犯,开仓分粮,烧毁土地文契,附近的村民纷纷响应。3月,攻下要地长白山,整顿了队伍,共推全琫准为总大将,明确提出了“辅国安民”、“逐灭倭夷”、“尽灭权贵”的斗争纲领。4月,义军攻下南方重镇全州,锋芒直指汉城。朝鲜统治者向清政府求援,并被迫接受了起义军提出的十二项要求。
1894年6月,清军在牙山登陆。日本以清军登陆为借口,立刻派军队于7月6日在仁川登陆。7月23日,日军占领汉城(今首尔)后,立刻发动宫廷政变,组成了以金弘集为首的亲日派政府。亲日政府同日本签订了《朝日暂定合作条款》和《朝日攻守同盟条约》,宣布驱逐清军,把清政府在朝鲜的一切权限“委托”给日本。7月25日,日本对中国不宣而战,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此后,起义军的斗争锋芒转向日本侵略者。9月末,在全罗道集结的起义军达十余万人,士气极为振奋。义军准备北进,直取汉城,驱逐日军,推翻傀儡政府。
然而,在这一关键的时刻,起义军领导集团却发生了分裂。10月间,起义军进入忠清道首府公州,先头部队接近汉城。经过6天激战,最后起义军失败。11月下旬,在论山战役中,起义军与敌人血战11天,因力量对比悬殊,又遭到了严重损失,被迫分散成小股部队转战于全罗道和忠清道。
全琫准率领一部分军队转战到全罗道淳昌一带,准备重新集结力量继续战斗,但由于叛徒告密而被俘。1895年3月11日全琫准慷慨就义。威震全国的甲午农民战争在日本侵略者及其走狗联合镇压下以失败告终。
1886年
世界大事记:
法国出现象征主义艺术流派。
1878年
中国大事记:
中国首次发行邮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