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国际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07-26 属于: 世界通史

19世纪60年代英国砖窑工人在劳动

资本主义工业获得发展,工人们的生存环境却更加恶化。

德国第一国际支部绘制的宣扬社会主义的宣传画

克思领导的“工人国际会”在工人运动史上被称为“第一国际”。

《资本论》

《资本论》是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现象作了大量深入研究后完成的,集中反映了马克思的经济思想。1867年9月第一卷问世,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编辑出版了第二卷和第三卷。

《资本论》第一卷《资本的生产过程》的核心内容是剩余价值的产生,马克思是按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论、工资理论、资本积累理论这四个部分来论述这一核心的,从而揭示出资本主义产生矛盾的实质。

《资本论》第二卷《资本的流通过程》分析了剩余价值的实现条件,进而更进一步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资本论》第三卷《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分析了剩余价值的各种现实形态,从而说明工人不仅受到单个资本家的剥削,而且受到整个资产阶级的剥削,工人阶级要改变自己的地位只能推翻整个资产阶级的统治。

《资本论》的问世完成了马克思政治经济学说史上的一次巨大飞跃,它所展示的伟大思想实现了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至今对全世界都产生着重大影响。

马克思像

马克思的一切革命活动都围绕着建立共产主义社会这个宗旨。

19世纪60年代,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日益暴露出来,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也逐渐高涨。五六十年代,马克思出版了《政治经济学批判》一书。1860年起,又开始撰写《资本论》,深入探讨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使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走上正规化的轨道。马克思、恩格斯在对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规律进行深刻探究的同时,也致力于对各国工人领袖的组织、联系和培养。在这一时期,英国宪章派左翼领袖哈尼、琼斯,德国的流亡革命家威廉·李卜克内西等都得到马克思、恩格斯的帮助和支持。这样,马克思主义不仅在思想上与工人阶级相结合,而且在领导力量上为建立新的无产阶级国际组织准备了条件。

1864年9月28日,英、法、德、意、波等国近2000名工人代表在英国伦敦圣马丁教堂召开了声援波兰人民起义的国际性工人大会。大会决定成立国际工人组织,并选出临时中央委员会(总委员会将组织定名为“国际工人协会”,简称“国际”。第二国际成立后,被称为“第一国际”)。会上,英国工联领导人奥哲尔当选为主席,马克思任德国通讯书记。但实际上,马克思一直被公认为是国际的领袖。

第一国际成立后,积极在各国建立支部,把欧美各地的工人团体团结争取到国际中来。到1866年9月,就已建立了20多个支部。第一国际对英国、法国、比利时、瑞士等国工人的罢工斗争都给予了积极的声援和支持,并使许多次罢工取得胜利。

第一国际的前期(1864~1869年)工作主要是反对蒲鲁东主义。蒲鲁东主义是一种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表达了遭受破产威胁的手工业者和小生产者的愿望和要求。蒲鲁东主义者主张通过组建互助合作协会和“国民银行”,建立一种介于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之间的小生产者的私有制社会。对此,第一国际在马克思的指导下,在1869年9月前的四次代表大会上,与蒲鲁东主义者展开了激烈的斗争,使之最后分化瓦解。

第一国际后期(1869~1876年)主要进行了反对巴枯宁主义的斗争。巴枯宁是一个极端的无政府主义者,他反对任何权威、任何国家和政府,反对无产阶级进行政治斗争,反对无产阶级政党和无产阶级专政,主张建立一个没有任何权威、没有国家的绝对自由的“无政府状态”的社会。在1869年第一国际巴塞尔第四次代表大会上,马克思主义者同巴枯宁分子在继承权问题上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巴枯宁篡夺国际领导权和篡改国际宗旨的阴谋遭到了失败。

巴黎公社失败以后,欧洲各国资产阶级政府对国际进行了疯狂的迫害,巴枯宁分子也乘机加紧分裂国际的活动,国际的处境更加困难。1872年9月,国际在海牙召开代表大会,把巴枯宁及其追随者开除出国际,并决定将总委员会迁往美国。1876年7月,第一国际在美国费城举行了最后一次代表大会,宣布解散。国际工人协会加强了各国工人之间的团结,宣传了科学社会主义,培养了一大批干部,为国际工人运动做出了巨大贡献。

1867年

世界大事记:

日本废除幕府摄政。

1866年

中国大事记:

伟大的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