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推行“开明”改革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07-26 属于: 世界通史

彼得大帝像

彼得大帝是18世纪初期俄罗斯的统治者,俄国历史上称帝的第一人。他全力以赴地将封闭保守的俄罗斯转变成一个真正的帝国。

启蒙思想家

俄国启蒙运动起源于18世纪中期,罗蒙诺索夫是其“开山”人物。他主张关心同情农民,要改善农民的教育、卫生、保健等方面的现状,要保证农民的孩子都能上学,而农奴制必须予以抵制、推翻。罗蒙诺索夫的观点受到后来启蒙思想家的尊崇。因为天赋人权,农奴应该享受到与他们主人一样的权利,农奴应当自由、平等,农奴对自己的财产有处置权,任何农奴制度都是没有文明的表现,应当禁止。这也是启蒙思想家的态度。雅·帕·科杰尔斯基对农民贫困的根源作了深层探究,他认为地主对农民的剥削才使农民受穷。社会上应当摒弃那些对农民不公正的行为与政策。俄国另一个启蒙思想家是尼·伊·诺维科夫。他通过《雄蜂》和《画家》对当时俄国官场和政界人物作了无情的揭露,如奉承拍、徇私枉法等。为此,诺维科夫身遭囹圄之灾,被判处15年的监禁。而1749年出生于萨拉托夫的拉吉合夫,在《从彼得堡到莫斯科旅行记》中极力抨击沙皇专制,号召人民推翻它。该书公开指责沙皇是暴政者,农民的一切都被他和农奴主剥夺殆尽,唯一留下的“只有空气”。只有推翻沙皇专制,才能建立自由平等的国家。

剪须运动中的一个场面

由于公众对剪须存在抵触情绪,彼得大帝恩准付出高额税款的人可以不剪须。而那些做出这种选择的人要佩戴上题有“已付钱”字样的大纪念章。

叶卡捷琳娜像

叶卡捷琳娜每天大部分时间都在阅读、书写备忘录及信件或签署政令中度过。这位两手空空来到俄国的普鲁士公主,利用残酷的手段统治了俄国30多年,并使俄国成为世界上版图最大的帝国。

圣彼得堡皇宫前的阅兵式

画中的军队和观看阅兵队伍的上层人士的着装都已西欧化。

近代的俄国是以莫斯科公国为中心,通过不断兼并邻国逐步形成的。到17世纪中叶,俄国已是一个疆土辽阔的封建大国,但经济却十分落后。农奴制度在俄国仍盛行不衰,农民没有人身自由,饱受着贵族地主的残酷剥削,生活非常悲惨。手工工场虽然开始出现,但数量很少,而且工场内的主要劳动力是农奴;政治上实行沙皇专制制度,所有权力都集中在沙皇一人手中;文化教育更为落后,识字的人非常少,全国人民都笼罩在无知和愚昧之中。

为使俄国尽快摆脱落后局面,1689年开始掌握实权的彼得一世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彼得一世(1672~1725年),俄国罗曼诺夫王朝第四代沙皇,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俄国正规陆海军的创建者,史称彼得大帝。他于1682年即位,1689年掌握实权,称彼得一世。他生于莫斯科,意志坚强,才能出众。1682年,他与其异母兄伊万五世并立为沙皇。由于彼得年幼,伊万痴钝,伊万的姐姐索菲亚摄政。

彼得一世少年时随母亲住在莫斯科郊外。17世纪80年代,为进行军事游戏,他曾建立“少年军”,这对彼得一世个性的形成具有特殊作用。后来这支队伍便成为俄军的禁卫部队。

1689年,彼得一世率“少年军”平息索菲亚策动的射击军叛乱。1697至1698年,他化名随同俄国使团出国旅行,考察西欧,学习西欧先进的科学技术。1696年,伊万五世病死后,彼得独掌政权。1698年夏,他从维也纳仓促回国,镇压禁卫军宫廷政变。

在位时,彼得一世深知俄国面临的任务。为了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他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削弱贵族势力,加强中央集权;引进西欧先进的军事技术,建立海军和新式陆军;鼓励发展工业,允许工场使用农奴劳动推行学校教育,重视科学技术,提倡西欧的生活方式。

彼得一世的改革是符合历史规律的,这是由改革前俄国国内的发展、各阶级矛盾的激化以及俄国国际处境日益艰难的状况所决定的。他对国家机构的改革,巩固了专制政体,增强了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使俄国一跃成为欧洲强国,为进一步对外扩张创造了条件。

彼得一世毕生致力于加强俄国的军事力量,提高俄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他继续了1686年开始的对土耳其的战争,于1695~1696年举行亚速远征,巩固了俄国在亚速海沿岸的地位。为争夺波罗的海出海口,他发动了对瑞典的战争。1714年8月,他亲率俄国舰队在汉科角海战中击败瑞典舰队,取得海军建立以来的首次胜利。9月,俄国与瑞典签订《尼斯塔特和约》,夺取了大片土地,并取得波罗的海的出海口。10月,俄国改国号为俄罗斯帝国。

在1700至1721年的北方战争中,俄国获得全胜,取得了通往波罗的海的出海口,从而得以与西方建立直接联系。俄国开始跻身于欧洲列强之列。

1722至1723年,彼得一世又发动侵略波斯的远征,同时继续向远东扩张。他晚年曾企图率兵侵占中国长城以北地区,因力量有限而未能得逞。

彼得一世是杰出的军事统帅,他在军事学术方面富于创造和革新的精神。在位期间,陆海军实行严整统一的编制,实行严格的纪律和军人守则;他十分重视陆海军的技术装备革新制定了一套适合民族特点和俄军传统的部队训练体制。彼得一世的战略眼光远远超出了他所处的时代,为确保俄国边境的积极防御,他于18世纪初大力兴建筑垒线、要塞和海军基地。他依据俄国的历史经验,保持和发扬了俄国宝贵的军事学术,同时也吸收西欧军事思想和实践的成果,批判地加以改造。

作为一位外交家,彼得一世深知俄国对外政策的任务。他善于利用形势,能够作出妥协,又曾多次亲自出面谈判,缔结协定。1697至1698年随大使团考察西欧各国时,他就为建立反瑞(典)北方联盟做了准备。1699年,该联盟最终形成。1719年,俄、瑞(典)和平谈判后,由于彼得一世善于利用欧洲列强间的矛盾,英国的破坏未能得逞。1725年2月8日,彼得一世在彼得堡去世。

到18世纪后期,叶卡捷琳娜二世在经济上继续推行“开明”改革。她强调发展农业生产,取消了对土地买卖、转让的限制,为土地私有制铺平了道路;她大力发展工业,削弱行会的控制,鼓励各阶层人士开办工场;并逐步放弃了由国家控制商业的重商主义政策,鼓励自由贸易。这些措施都在一定程度上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1792年

世界大事记:

法国首次使用断头台执行死刑。

1792年

中国大事记:

清朝平定尼泊尔。

1792年

世界大事记:

英国纽约股票交易所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