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地利推行改革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07-26 属于: 世界通史

玛丽亚·特利萨像

她进行的改革限制了贵族的特权,促进了科学文化和工商业的发展,使奥地利成为比较强大的中央集权君主制国家。

约瑟夫二世像

他在对外政策中推行亲俄反普的政策力图加强奥地利在欧洲的地位。

18世纪中后期,奥地利的统治阶级开始实行“开明专制”,自上而下地在全社会推行经济改革。在主观上,实行“开明专制”和改革的目的是为加强封建统治,但在客观上它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顺应了当时的历史发展趋势,有些改革甚至是在“科学与理性”的口号下实施的,可见启蒙思想的影响之大。

奥地利是一个多民族的封建专制国家。统治奥地利的哈布斯堡家族,在几百年之中,通过联姻、继承和战争等手段,不断扩张领土。到18世纪时,其疆域除奥国本土外,还包括匈牙利、波西米亚、尼德兰南部以及意大利北部地区。帝国境内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都达到白热化程度,地方贵族离心倾向强烈。为了缓和矛盾、增强国力、加强统治,女皇玛丽亚·特利萨和她的儿子约瑟夫二世推行多方面改革。改革的主要内容有:第一,推行土地改革,逐步给农民以人身自由和婚姻自主权、职业选择权,减少农民地租负担。限制领主的裁判权,取消地主担任国家收税人的权利。第二,宣布解散耶稣会和天主教修道院,没收其财产归国家所有,加强对教会的控制。实行宗教信仰宽容政策,宣布天主教之外的其他基督教派也有合法地位,各派教徒与天主教徒享有同等的公民权利。第三,改组国家政府机构,加强中央集权。完善行政管理系统成立跨领地的地方政府,排挤地方贵族势力。将司法与行政分开,废止刑讯逼供。实行募兵制,建立警察组织和常备军。第四,奖励工商业,实行保护关税政策,建立国家工场,扶植经济发展。

奥地利的改革因为遭到封建贵族的激烈反抗,收效甚微。约瑟夫二世逝世后,大多数改革措施被废止了。

1791年

中国大事记:

同心清真寺重新修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