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石假山盆景传统工艺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03-26 属于: 民俗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
英石假山盆景传统工艺

英石假山盆景传统工艺,是流传于广东省英德市的特色手工技艺手,是当地的能工巧匠,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创造出生动的造型,来表现人们的传统审美观念、文化态度和生活方式的一种汉族传统艺术,在2008年,被列入我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英石假山盆景传统工艺的历史悠久,据明代计成所著作《园冶》记载,当时已有用英石“点盆掇景”,经世代相传,传承至今。改革开放后,当地英石假山盆景技艺已发展为分工细密、规模可观的文化产业。

  广东省英德市望埠镇属喀斯特地貌,英山所产石灰石,经风化腐蚀,形成无数松散板块,纹理色泽丰富多彩,形嶙峋奇巧,峻峭疏秀,空透玲珑,千姿百态,被称为英石。英石宋代即列为贡品,清代被定为我国四大园林名石之一。英石之美尤为古文人雅士所好,北宋书画名家苏东坡、米芾陆游皆钟爱英石,甚至黄庭坚有玩英石不惜“万金载归”的佳话。

  英石也因形状的千奇百怪而成为营造假山盆景的上乘天然材料,英石亦成为英石假山盆景的主要构件。

  英石假山盆景以瓦盆、瓷盆、木盆、石盆为底座,内铺沙粒,规格一般为宽30、长40厘米,最小如碗碟。盆景经挑选假山构件,洗刷修整,以水泥、细沙、黄糖、黑墨等拌浆,按设计搭配粘贴构件等工艺程序制作而成。传统英石假山盆景擅长鉴石用料,有的三、五石件,即现奇景,有的一石成景,宛若天成。

  英石假山盆景的制作工艺以自然奇石为依托,融入工匠的智慧,使英石“瘦、皱、漏、透”的外形,折射出中国佛教道教的“空”与“灵”。上世纪90年代,民间手工艺者创造性地运用超声波技术融入传统英石盆景中,生产出雾化英石盆景。

  英石假山盆景不仅有山水式、旱山式、树附石式、石附树式等不同的构景样式,而且有峰、峦、岭、峡、崖、壑、岛、矶、嶂、岫、岑、渚等等景物的逼真形态,在咫尺见方的空间,呈现出一道道意态万千的浓缩景观,既具自然美,又显艺术美,被喻为“立体的画,无声的诗”。给人以自然美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