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尔沁叙事民歌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03-23 属于: 民俗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
科尔沁叙事民歌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科尔沁叙事民歌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科尔沁叙事民歌,是主要流传在内蒙古东部的科尔沁草原上的民间艺术形式。具有情节复杂、角色众多、反映重大社会问题等等特点,富有浓郁地方气息的民歌,是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并依靠众多民间艺人的演唱才得以传播与传承。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科尔沁叙事民歌这种民间艺术形式之所以能够在科尔沁草原上产生、传承,与科尔沁草原这片丰厚的文化土壤分不开。在科尔沁草原上,一直流传着说唱“芒古斯乌力格尔”,即说唱英雄史的民间古老文化习俗。到了17世纪后的清朝,一种新的民间艺术形式——蒙古说书“胡仁乌力格尔”应运而生。胡仁乌力格尔是在史诗、好来宝、赞颂词和汉族评书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民间说唱艺术,是内蒙古东部,特别是科尔沁草原上的蒙古族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之一。为什么过游牧生活的蒙古族擅长长调民歌,而半农半牧的科尔沁蒙古族擅长叙事民歌?笔者以为:在人烟稀少的原野上,游牧者亦歌亦喊式的长调也许更能淋漓尽致地抒发他们对大草原的特殊情怀,排解他们心中天高地远的孤独。而过定居生活的科尔沁人更多的是喜欢向他人倾诉。由此,叙事民歌自然更多地关注人的命运,关注人的心灵感受。

  由于科尔沁叙事民歌多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由民间艺人加工而成,所以绝大多数叙事民歌的歌名都是人名:如《达那巴拉》、《乌尤黛》、《哲德尔娜娜》、《白哥哥》等。据老人们讲,在科尔沁草原上,小伙子如果看上一个姑娘或与相恋的情人不幸分离,要专门带着礼品请求当地有名的民间艺人给自己编歌。若村里出现了一个勇士或英雄,村里的“额布格德”(老人)也会亲自找歌手或艺人编歌。而更多的则是民间艺人们常常被身边的一些美丽动人的故事所感染,几个人坐在一起,你一句我一句,不一会儿就哼唱出一首优美动听的民歌来。一首叙事民歌往往要经过几十个甚至几百个民间艺人的口头传唱和不断锤炼、加工,才成为久唱不衰的好歌。

  同时,一首叙事民歌因地域的不同,会出现多个版本、多种唱词唱法。如民歌《乌尤黛》有科左中旗的《乌尤黛》、扎鲁特旗的《乌尤黛》和库伦旗的《乌尤黛》,其内容大致相同,而故事发生的地点却各不相同。[2]

  传承方式

  在科尔沁叙事民歌编唱、流传的过程中,说唱艺人“胡尔其”功不可没。他们在走村串户“说书”之余,把一首首美妙动听的民歌播撒到科尔沁草原的每一个角落。同时,他们更多的又是从蒙古族老乡们那里学唱新的民歌,再按照自己的艺术理念对新学唱的民歌进行润色和加工。如著名民歌《白虎哥哥》,就是蒙古族曲艺大师——胡尔其琶杰听到一个叫白虎的小伙子和美丽的姑娘鲁依玛的真挚爱情被活活拆散的悲剧故事后,即兴创作出来的。[2]

  保护措施

  自20世纪80年代初,文化出版部门对这一民族文化瑰宝进行了系统的搜集、研究和整理,已出版的较有影响民歌集有民族出版社出版的《蒙古族民歌一千首》(其中近一半为科尔沁叙事民歌)、内蒙古文化出版社出版的《科尔沁叙事民歌》(上、中、下)和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民间民歌手查干巴拉演唱的民歌》(大部分为叙事民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