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骅面花制作技艺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03-22 属于: 民俗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

黄骅面花制作技艺为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属地:黄骅市

  类别:传统技艺

  蒸制面花是黄骅当地的传统节日习俗,黄骅面花制作技艺流行于黄骅市农村区域,以二庄镇最具代表性,其面花制作除用面花模子磕制外,还有极具地方特色的麦垛、刺猬、仓官(田)等。黄骅面花,造型美观、形意结合、构思独特、惟妙惟肖,做工讲究、松软香甜。

  据县志记载,自明朝燕王朱棣,以“靖难”诛奸、入京“扫碑”为名,大肆杀戮当地土著居民,导致土地荒芜、人烟稀少。永乐二年,穷苦贫民自-迁徙至此,在渤海之滨扎根繁衍。由于本地土质盐碱,粮食产量很低,人们食不果腹、朝不保夕,面粉尤显珍贵。逢年过节,祭拜神灵祖先,拿不出像样的供品,便用平日舍不得吃的面粉,蒸制成、麦垛、刺猬、仓官(田鼠)等形状的面食,作为供品敬奉神灵祖先,祈求来年五谷丰登,幸福吉祥。

  这一习俗世代相沿,随着人民物质生活的逐步改善,面花已不再局限于年节祭祀活动。每逢人生礼仪、婚庆嫁娶等大事,都要蒸制面花,面花逐渐成为人们走亲访友的必备礼品。伴随这一习俗的盛行,能工巧匠们雕刻出专门制作面花的木质模子,供人们使用。木质面花模子的使用,丰富了面花的艺术内涵,大大提高了面花的审美观赏性。逢年过节,儿婚女嫁,小小面花蕴含了浓浓的亲情、友情,传递着绵绵的思念、祝福,承载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期盼,表达着当地居民心理感情和文化内涵,强化了民俗情节和民俗特色。黄骅面花兼具民俗艺术品和食用品功能,贴近生活,展示人间真情,在长期发展变化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魅力,堪称中华食文化百花园中一枝璀璨的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