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民俗志:民间信仰介绍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19-12-19 属于: 河南历史
  • 第六章 民间信仰     河南人俗好吉祥,信仰颇杂,不仅传承了人类的原始信仰,而且接受中国传统宗教“道教”和外来宗教特别是佛教 “生死轮回”观念的影响,形成了各种各样的信仰形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家家户户皆信神。敬有天地日月神、王、财神以及祖宗神灵等等,天地万物均有所敬。当人们遇到了天灾人祸以及难解之事,便选取自己所信服的神和自认为有用的神,祈祷祝福。即使不灵验,也要从自己“诚不诚”寻找原因。日常为求简便,多写一“天地三界十方万灵之全神位”供奉之。逢年过节摆设供品上香烧纸,跪拜祭奠,有的还通过占卜、符咒、巫术、祈祷等等手段去求灵验、寻吉利。这种民间信仰中的迷信成份,对社会生活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一些民间信仰中的自然现象逐步得到了科学解释,不少迷信习俗渐被革除,许多信仰发生了很大变化。80年代以后,有些乡村又时兴修庙拜神之风。 第一节 自然崇拜     河南民间对大自然的崇拜极为广泛。大自然的所有事物和现象都可成为其顶礼膜拜的对象。20世纪80年代,有些自然现象虽已被人们科学地认识,但有关这些信仰的传说故事仍作为一种文化在民间传承。 一、天象崇拜     (一)崇拜天 河南民间称自然界的天为“老天”、“苍天”、“上天”,认为它是神灵的居所。原始信仰中,认为“天帝”是老天的最高主宰。道教产生后,和道教神谱混而为一,则以为是玉皇大帝,号称“昊天金阙至尊玉皇大帝”、总管三界(上、中、下)和十方(四方、四维方、上下方)、四生(胎生、卵生、润生、化生)、六道(天、人、魔、地狱、畜生、饿鬼),是神鬼世界的真正皇帝,俗称“老天爷”,以为它能主宰万事万物和每个人的生死祸福。天的阴睛风雨都是老天喜怒哀乐的表现。老天爷下辖各路神灵,分管风、雨、雷、电、山、川、草木及人间鬼界。如管水的有龙王爷;管火的有火神爷;管死的有阎王爷;管风的有风神;管雷电的有雷神爷;管冰雹的有雹神爷;管土地的有土地爷;管山的有山神;管财的有财神;管医药的有药王;管牲畜家禽的有王、王;管生育的有送子奶奶;管慈善事的有观音菩萨,还有三煞五黄各类大仙等。佛教传入后,民间对天的信仰又融入了佛教的内容,认为人们的祸福既由“天”定也由“命”定,即所谓“天命”。相传天有十八层,地也有十八层。人在阳间多积德行善,谓 “积阴功”,死后能升入天堂,来世仍能转生为人;若生前作恶或坏良心者,死后要被打入十八层地狱,转世也将脱生为牛马等动物。人们对天的崇敬还表现在日常生活中,男女婚嫁要拜天;为表守信用要指天作证;遇灾难要呼天求救;结拜朋友要对天盟誓等等。50年代以前,乡村几乎家家都有供奉天神的牌位,逢年过节或遇事都要烧香跪拜。农历正月初九,俗传为玉皇大帝的生日,家家要吃蒜面条,并向天磕头烧香,祈求老天爷保佑人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今拜天之俗已淡薄。     (二)崇拜日月 遇到日蚀、月蚀时,民间便以为是“天狗”吃掉了日月,会给人类带来灾难。因而便敲锣打鼓击打脸盆吓唬天狗,以祈福禳灾。并以观察日月蚀的形状来预测当年的年成,认为日月全蚀后复明,是天狗把它们屙了出来,兆歉年;偏蚀后复明,是天狗吃不完又吐了出来,兆丰年。50年代后,随着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年轻人已不信此习,天狗吃太阳、月亮仅成为一种动人的传说而流传。     月亮在民间被称为“月奶奶”、“月婆婆”或“明奶奶”。每逢中秋节,女性皆要祭月。关于嫦娥奔月、玉捣药的神话传说,在河南民间到处可闻。近代,人们虽不再迷信月亮上有仙人的神话,但即使在知识层,也以它为圆满或团圆的象征。     (三)崇拜星辰 河南民间对星辰的信仰古已有之。相传星是人的本命,星的升起与陨落以及明暗变化预示着人的生死吉凶。夜空若有流星滑过,就以为将要有一人死去。若是大而亮的流星,就附会说那是皇上要驾崩或大人物要去世。俗称“天上一颗星,地上一人丁”。     在河南,妇孺皆知牛郎织女二星的故事。故事说牛郎织女相爱,遭王母娘娘的阻拦,织女被王母娘娘派人抢回天宫。牛郎便肩挑两筐,一头坐儿子,一头坐女儿,披老牛皮赶到天上。狠心的王母用银簪划“天河”将二人阻隔于两岸。为聊相思之苦,牛郎把一牛“梭头”(牛轭)扔在织女身边,织女则把一“溜子”(织布梭)扔于牛郎身边。故民间把织女星近旁的三星称为“牛梭头星”,而把牛郎星近旁的四小星称为 “溜子星”。传说每年农历七月七日夜喜鹊要搭桥使牛郎、织女二人相会。     木星和三煞星在河南民间也受到崇拜。木星俗称“太岁”,50年代前兴建土木工程或迁徙,要躲避太岁和三煞的方位,否则就要遭受灾祸,有“太岁头上不宜动土”之谚。     老人星又叫“寿星”或“南天极星”,在河南被视作主人间寿夭之神。在一些庙或观中供奉有此星神,称作“南极仙翁”。近代所奉寿星的形象,为一白发老翁,持一弯弯曲曲的长拐杖,高脑门,长发长髯,常被制成画像作为寿礼或年画,贴于中堂或老人房内。     文昌星又叫“文曲星”或“文星”。民间以为此星是主宰功名禄位的神灵,旧时多为读书人祭祀。     慧星俗称“扫帚星”,被视作不吉利的星兆。民间以为慧星出现,便会有灾难。     在河南民间,常把日常生活中的事与星辰相联。如人们把旧秤的十六两一斤,比作天上的南斗六星、北斗七星与三星。以为这就是一斤等于十六两的来历。在十六颗星中,三星又被称作“福、禄、寿”。生意人在给买主称东西时,缺一两将被诅为缺福,缺二两为缺禄,缺三两为短寿。     (四)崇拜风雨 刮风下雨本是一种自然现象,但在民间,人们以为风雨皆由玉皇大帝的部下风神和龙王管辖。豫南光山一带,则传风是一种叫“桩尾巴龙”的神灵管辖。日常若遇狂风、暴雨几日不休,老百姓就爱说这是因为什么地方屈死了什么人,老天爷发怒了。民间忌讳旋风,以为旋风是鬼风,遇之不吉。若碰到旋风,就赶紧向地上连啐三口唾沫,跺三下脚以禳破。     (五)崇拜雷电 民间相传管雷电之神为玉皇大帝所委派,称为“雷神爷”。若遇风雨雷电交加的坏天气,人们就以为是有人得罪了神灵、惹怒了上天,天神要对人进行惩罚。若有人被雷电击中,就以为此人做了坏良心事,雷劈他以示惩罚。故人们在发生纠纷或口角时,就赌咒发誓:“谁要是做坏事就让雷劈了他!”有时人若被雷电击中,死后尸体焦枯弯曲,人们就以为是被雷神爷抽了筋骨。在民间,关于不孝子孙被雷神惩罚的传说广泛流传。     (六)崇拜冰雹 民间以为下冰雹是一种邪恶的“踦脚鬼”在作祟。下冰雹时,人们便把菜刀噼啪作响扔在当院,以为这样可砍断踦脚鬼的脚,能中止下冰雹。 二、大地崇拜     大地给人类以生长万物的恩惠,人们依赖土地,就把大地作为神秘的超自然的力量加以崇拜。自古以来,民间就有不得任意掘土的禁忌。特别是发展成为阴阳五行说后,不易动土的风水信仰在河南普遍存在。如兴建土木要择期,挖堀坟墓要看风水。农业生产的丰歉也与土地关系紧密,于是就有了对大地的众多信仰习俗。     在河南,人们以为管辖一地的神灵是土地神,俗称“土地爷”。50年代以前,供奉土地神的土地庙几乎遍及每个乡村。在偃师,家家户户院中迎门墙上均有一土地神龛。在二月初二日土地爷生日时,民间要用猪头、蛋等供奉土地,以求五谷丰登。     民间以为大地是由四个大鳄驮着,鳄鱼隔些年代要翻动一下身子,它身子一动,就会引起地动。许多地方还把自然形成的特殊地理环境作为一个乡村或一个区域的脉气。认为是脉气的地方便当作圣地加以保护。若有人在圣地掘土,就以为冲了脉气,会给当地人带来灾祸。在旧社会为此往往发生纠纷或械斗。     在人生仪礼中也不忘记对大地的崇敬,新娘下轿脚不准沾土,并要行拜地之礼,以求大地证明婚姻的合法性;婴儿刚出生要在地上站立一下,以为“落地生根”;人死后,子孙要从墓中带一抔土放回家中粮仓,以求粮食丰收等等。 三、山石崇     在河南,对山石的崇拜非常广泛。各地几乎都崇拜高大的山或具有特点的山。对山的崇拜,往往又在宗教的影响下,使一些具有某种特点而被崇拜的山成为一些宗教的圣地。     河南人把嵩山视作中国的五岳之一。山上建有中岳庙。每年春季,善男信女络绎不绝前去朝拜。有虔诚者三步一叩头,叩得头顶浸血,也不在乎。     豫南确山、上蔡等地,以确山县境内的乐山为仙地。山上有唐代兴建的真武庙,每年夏季庙会,信仰者皆前去朝拜。泌阳一带,人称“南朝金顶,北谒铜峰”。“金顶”指湖北境内的武当山,“铜峰”指当地境内的铜山。铜山东供如来佛,西供神仙真武,佛、道二教合璧,香火隆盛。     在明清及民国时,方城的善男信女喜欢成群结队千里迢迢徒步赴武当山朝神,俗称“朝大顶”;不能前往者则就近到当地的黄石山朝神,叫“朝小顶”;或到当地的垛子石朝神,叫“朝金顶”。朝拜者皆信“心诚则灵”,以为虔诚地朝拜山便能消灾解难,保佑万福。     在偃师伊河南岸,方圆百里的善男信女,或遇天灾人祸吉凶事,皆于正月农闲时节去朝拜伏牛山脉中的“南台山”。山上有奶奶庙,不育者趁此去朝拜求子。     在山区丘陵地带,人们敬奉山神。山寨路口多建有山神庙,若有难解之事,即祭祀山神保佑。     对石的信仰大概源于石器时代。由于石在当时所具有的价值及地位,人们对之倍加崇信。久而久之,人们视石为一种镇邪之物。在河南,民间流传有“泰山石敢当”的传说。宅院门庭若正对路口或高大建筑,就要在大门外竖一长方形石块,上书“泰山石敢当”,以此避鬼邪。在人生仪礼中,有的地方新娘下轿,第一步须踩在一块青石上趋吉避邪,豫南上蔡诸县,为新娘撒床时,也要在床上放一块石头以求吉利。     民间十分崇敬石制的器具。石磨被称作“白神”,石磙、石碾被称作“青龙神”。独生子女娇贵者,就认给石磨或石碾做干女儿,以求保佑其平安长大。在乡村,忌人坐石磙,坐石磙意味压住了青龙头,对夏收、秋收不利。农历二月初二 “龙抬头”之日,人们要到石磨前烧香祭祀,并用磨塞子将石磨支起来。因石磨的两个磨眼之间刻凿有一条龙,故认为支起磨来以便龙抬头。     河南民间以每年农历正月初十日为石头生日。据传说,人的祖先是,猴的母亲是石,故祭石以纪念。是日,家家吃饺子以祭奠。 四、水火崇拜     河南自古都有祭水神之习。20世纪50年代前,民间认为管水的神是水龙王,俗称“龙王爷”。于井,是“井龙王”;于河,为“河龙王”。乡间除土地庙外,数量最多的神庙当推龙王庙,人们常到庙中烧香叩拜。在发生严重水灾时人们视从水中爬出的为“龙王”,小心翼翼把它装入瓷盘内,供于神棚中,烧香磕头,祈求保佑。     民间用水禁忌颇多。春节,忌从井中打水,要在井边贴上“一年常不安,自在今一天”的春联。以为此日是井龙王的闲遐之日,不宜去打扰,春节之日绝不向大门外泼水。视水为银,当作财富,以为泼水是将财宝向外泼洒。     河南民间对火也很崇拜,俗称司火之神为“火神爷”。供奉火神爷的“火神庙”、“火神台”,遍及全省。俗传农历正月初七日为火神生日。民间多于此日在院中烧一炷香祈祷太平。在商丘,许多人到“阏伯台”、“火神台”上供许愿,因而形成盛大的火神台会,会上有戏剧、杂艺等助兴。火神日中午,民间多以蒜面条为食。50年代以后,祭火神之举已渐废弃。     灶神是民间信仰的专司一家烟火的火神,他被当作“一家之主”,家家户户皆敬之。灶神俗称“老灶爷”,60年代以前,乡间用木刻水印老灶爷老灶奶画像贴于厨房炉灶上方墙上,每年农历腊月二十三日进行祭祀,(详见第三章第二节《传统节日》)。人们还习惯在家中房内有灯火之处贴一红贴子,上写“小心灯火”,以示对火神的敬重和提醒家人注意安全。     对火的崇拜在人生仪礼和节庆习俗中,也可略见一斑。为了趋吉避邪,新娘下轿要从一熊燃烧的火盆上跨过,洞房花烛夜,灯火要彻夜长燃。逢年过节或遇红白喜事炸油食时,忌别人串门,以防引来鬼祟喝油。为防不测,多在门口放一碗冷水以避。修武人正月初一到初五不用明火烤馒头,信阳一带,失火人家要请道士念经“扫水”谢火神。在谢神之前,失火人家的人忌进别人家中,以为在未禳火神前,他们会带去火星,引起火灾。 五、动植物崇拜     河南民间崇拜一些动物、植物,这是古代原始宗教信仰自然崇拜的遗留,这种对动植物崇拜的习俗至今尚存。     (一)崇拜动物 河南民间所崇动物颇多。人们敬畏蛇,以为它有极可怕的威力,于是就奉其为“精”,称作“蛇精”。人们遇蛇皆避之。认为你不打它,便相安无事。若冒犯了它,将会有灾祸临头。民间常传古树、大树或洞穴里有蛇成精的传闻。人们认为狐狸十分机灵故称为“狐仙”、“狐狸精”。在山区,若猎狐狸,连打三枪不中者,就不再追捕,认为此狐不是“凡狐”。至今,河南民间有许多狐仙的传说故事。     民间传说,古时是山中之王,连老虎的本领都是猫教的。猫雄健敏捷,来去无声,以为它是仙物,称作“猫仙”,故对神出鬼没的猫,即使偷人食吃或糟踏鸡鸭等家禽,一些人也不敢招惹它。传说人死后,猫如与尸体接触,便会出现 “猫惊尸”。在林县,久旱不雨,民间即以为是出了鳖精,把水喝光了。乡村有煮鳖精之俗。民间对黄狼称作“黄大仙”。有的行业如娼妓业或戏班亦敬黄大仙。在民间,家有蜘蛛,便趁早打死,以为它长大后便有精灵邪气变成“蜘蛛精”,雷雨天气,若有雷电击毁房屋或树木,人们就传说那屋里或树上有成精的大蜘蛛,天帝怕它害人,便将它收去,民间对老鼠给人带来的灾害和它极快的繁殖能力不能理解,一些人以为老鼠会成精,不能轻易得罪。旧时,多于正月十七日夜间不点灯火。传说这天夜里老鼠嫁闺女,谁家点灯就去谁家繁殖后代,毁坏粮食。在虞城,正月初五吃饺子,叫“捏老鼠精”,意为把老鼠嘴封上,不让它再糟踏粮食、庄稼。     民间忌猫头鹰落入宅院,猫头鹰多在夜晚活动,俗称 “夜猫子”。夜晚若“夜猫子”落入宅院,则认为其家必有天灾人祸,有“夜猫子进宅,无事不来”、“能听夜猫子叫,不叫夜猫子笑”的俗语流传。偃师一带,若猫头鹰入宅或听到其叫声,便口念“土雀肉,吃着香,我吃肉,你喝汤”以禳破。     民间以为喜鹊是瑞祥之鸟,若早晨喜鹊叽喳鸣叫,预兆该人家将有喜事临门,故谚有“喜鹊叫、喜事到”。     乌鸦羽毛漆黑,仅脖颈处一圈白色,好象身穿孝衣,叫声嘶哑,被视为不祥之物。若对人鸣叫或落入宅院,则认为不吉利。但在方城一带,窑业视其为吉祥,因其叫声“嘎拉”与“来啦”音近,故以为乌鸦叫兆窑货有人来拉,生意兴旺。     民间以为小鸟屙身兆凶灾,不吉,要吐唾沫以破之。在林县,最忌正月初一或平素初一、十五日遇此事。如遇此事多惶惶不安,因认为鸟屙白屎是“白事”(死人)的征兆,必须用钢针照鸟的白屎上挑三针方可破之。     家有燕子居住,被认为是吉利事,有“燕往旺户住”之说。乡村人皆喜燕子入宅筑窝,尽管弄得满壁狼籍也心甘情愿。     河南民间对家养动物活动的反常现象也十分忌讳:狗卧房脊或哭叫,以为对主人不吉利,要鸣鞭炮破之。民间逮幼狗幼猫喂养,要用一根红线绳系住脖颈,并忌付主人钱,认为收钱者会家穷。而逮幼兔喂养则要付主人钱,否则将使幼兔主人喂养的兔子死亡。近年,有的地方狗、猫稀少,就打破了旧时习俗,许多将猫或狗估价而售。     母鸡打鸣兆主家有灾凶事或有口舌之事,主人要将打鸣母鸡痛打或卖掉。鹅跑外村兆主人破财,鱼鹰放飞(飞走)兆主人财帛不旺。     牛马等牲畜因与农业生产有密切关系,乡村多敬之。认为主管牛马牲畜的神为“牛王爷”、“马王爷”。过春节时,多在牛棚马圈贴上“牛如南山虎,马赛北海龙”“牛强马壮”的红联,或“槽头兴旺”的红贴子,以求吉利。     (二)崇拜植物 民间对植物的崇拜颇多,尤其敬奉年长日久,干粗冠茂,枝叶密集,遮天避日的树木。诸如千年古柏、百年老槐、大白果树、大皂角树等。乡村若有此类大树,附近人便传言树上有仙家,便以此树为神树,枝叶、树干皆不敢触,唯恐冒犯神灵。有的还去烧香上供,求神保佑或解难。民间还常流传着有关神树不敢冒犯,若冒犯就必遭恶报的种种神奇传说。     河南民间认为桃树、楠树、檀香树之木有避邪驱灾的功能。50年代前,有的人家将一桃木棍常年放在门后防鬼魔。家有病人者,就在病人枕下压一桃枝。抱婴儿外出走亲戚时,则折一桃枝插于婴儿背后,据说可防鬼祟勾去小儿魂魄。还有以桃为寿的习惯。人们将馒头蒸成桃状以祝老人长寿。林县一带,老人也乐用桃木做拐杖。但方城人忌在宅院种桃树,认为院中种桃树主人家邪灾多。旧时,民间一些巫婆神汉常利用桃枝作降妖怪的法器。     楠木在民间常被用来雕刻神像,豪富之家用檀香木制作家具,以避邪气。     民间忌在宅院内种植楝树,因其果实味苦称苦楝树,在方城,苦楝子被称作“苦豆”,若种在院内,认为会使主人在生活中食苦果。     河南民间还有对一些花草崇拜的习俗。在乡间,儿童若采摘一种被称作“打碗花儿”的野花,大人就要劝阻说是摘了此花吃饭时易打碎饭碗。 第二节 祖先崇拜     河南民间崇拜人类的始祖,崇拜古代著名的伟人、英豪和行业创始人。同时,长期迷信人死后灵魂不死,进而崇敬自己的先祖灵魂和一切鬼魂。许多人对崇拜的人神、鬼或采取亲近、敬奉、讨好的态度,或采取避忌和驱除的态度,经常对之施行种种祭祀和祈禳。 一、人祖崇拜     民间广泛流传着远古再造人类的神话传说,尊伏羲女娲为人祖爷、人祖奶,并修庙、建陵以示崇敬。在淮阳有 “太昊陵”,供奉着人祖爷伏羲,每逢农历二、三月,便到陵前朝拜祭祀,陵前备有泥狗、泥龟、泥娃、泥埙等,无子者到陵前求得泥娃以求生子。在西华县思都岗的寺院里供奉着身披荷叶的女娲像。在上蔡县古蔡国故城东蔡岗(今白圭庙一带)曾有“伏羲画卦亭”和“伏羲庙”,“伏羲庙”又称 “人祖庙”。庙中奉楠木雕刻的伏羲坐像。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起,在此起庙会,称“人祖庙会”。当地历代官吏,每年都要到庙中祭祀人祖,民间去祭拜供香者亦络绎不绝。明清以后,此庙虽几经苍桑以至倾颓,但伏羲女娲兄妹繁衍人类的故事至今仍传。 二、祖灵崇拜     河南民间,许多人认为祖先神灵是庇护保佑本家族的神秘力量。     20世纪60年代以前,乡村家家户户皆在正房设神案,上置祖宗牌位,逢年过节或遇红白大事,挂上“神轴子”,配上 “香烟缥缈酹祖德,烛采辉煌报宗功”之类的对联。“轴子”正中写“×氏堂中先远历代宗亲之神位”,下面按辈排列祖先名单。节日期间全家老幼一日三次祭祀祖先。有的人家,若遇到不安宁之事或做梦遇到了祖先就要到坟上烧纸,俗称“送钱花”,以求祖灵保佑家中安宁。春节、清明节和农历十月一日为民间的主要祭祖日。     春节,家家要于年三十日夜到祖坟或到十字路口去“请祖宗神灵回家过年”。请回后焚香上供祭奠。所用供品多是一种特别蒸制的形同莲花状、上嵌一枚红枣的“枣花馍”。腊月三十日晚包完饺子后,要先煮一锅饺子祭祖。农历十月一日皆携纸钱到祖坟烧拜,俗称“烧纸”或“烧寒衣”。清明节时,人们皆到祖坟烧拜祭奠并整修坟墓,俗称“上坟”。     60年代中期后,祭祖活动被当作“四旧”破除。80年代又渐恢复。在乡村,家家户户不仅于清明和十月一上坟烧纸,且于家中设置祖先神位以祭祀。 三、鬼魂崇拜     民间许多人以为人死后灵魂不灭,为了求福消灾,于是产生了崇拜鬼魂的习俗仪礼。     (一)招魂 民间认为活人有魂,幼儿受惊吓后出现头疼发热或发无名高烧,民间称之为“掉魂了”,于是常提幼儿耳朵,口念幼儿名字呼叫“回来吧”。重者,家人就于夜深人静时,取幼儿衣物到受惊吓的地方叫喊其名字,俗称“叫魂”。在豫东,人将死或刚死后,家人要取其衣物,登高而呼其名,意为挽留死者的灵魂,俗称“叫魂”。     (二)祭孤魂 民间除对祖先灵魂的祭祀外,还要祭祀孤魂。豫南光山、新县一带,过农历七月十五鬼节时,家家要在路边、水边燃纸烧香,放河灯、路灯,以祭孤魂。偃师等地,则于农历十月一日在路口焚烧纸钱,祭祀孤魂野鬼。     (三)驱鬼魂 民间若遇灾祸或家有病人,便以为是鬼怪作祟,于是多有驱鬼之俗。驱鬼魂之法颇多:20世纪50年代前,家家皆敬门神。每年春节,于门上挂柏枝贴门神像以驱鬼怪,门神常为秦琼、敬德、关公钟馗等。民间还有许多自己创造的破鬼魂之法,如有人神经一时错乱,说话行事如同早先死去的亲邻,人们便认为此人定是鬼魂附体,称“魇住了”,家人立即端一碗凉盐水,含在口中,喷吐病人脸面3次,并许愿以驱之。又如有人在外受了风寒,身体不适,便以为此人也是让鬼“魔住了”。于是在夜里,家人盛半碗水,将三根筷子直立插水中,口念家中所有已死者的名字。若念到某一个名字,筷子站住了,就证明病人是这个死者的鬼魂魔住了,便祈求许愿,让其保佑病人平安。若念完家中亡者名字,筷子仍未站立,就再念邻人中亡者之名。若念到某亡故邻人名字,筷子站住,就意味着病人是让这个已亡邻人的鬼魂魔住了,便大声咒骂一顿,驱逐邻人的鬼魂快走,并在自家门外撒上青灰,把碗中水泼到大门外,将两根筷子放在地上,用碗扣在筷上,一日后方可取起。以为这样便能将病人的病治好。 四、祖师崇拜     20世纪50年代前,河南各行各业都有各自信奉的神,这些神大都是行业的创始人或传说中行业的创始人。在一些手工业和商业发达的城镇,还为这些行业敬奉的祖师建立庙宇以祭奠,如铁匠业建老君庙,建筑业建鲁班庙,丝织业建轩辕庙等等。     河南民间铁匠、铜匠、银匠、炉匠、补锅匠以及烧窑业等手工行业匠都以老子为其祖师,称老子为“老君爷”。     木匠、泥水匠、石匠、画匠、扎彩匠、油漆匠等手工建筑业尊鲁班为祖师。这些行业拜师学艺的均须先拜祖师。     裁缝业敬轩辕为祖师。周口丝织业称轩辕氏为“轩辕帝”。每年农历九月十六日轩辕生日时,全行业放假,到轩辕庙集会。是日天不亮,人们便在庙内张灯结彩,大开午门,摆出钺斧、朝天镫等满朝鸾驾,烧香叩拜,一切按皇帝的规格形式进行。中午还要设盛大宴会,全行业人聚餐。     染业尊葛洪为祖师。旧时染房染布打靛(染布的一重要工艺)时,要先摆香案敬祖师,焚香烧纸许愿,以免染色失败。民间尤其医药界敬奉孙思邈为祖师,称为“药王爷”。相传他有起死回生之术。纺织业尊黄道婆为祖师。相传纺车是黄道婆发明的。理发业敬吕洞宾。豆腐业敬乐毅。酿酒业敬杜康。戏剧业敬唐明皇。     民间商界生意人皆敬赵公元帅。赵公元帅本为道教所奉的财神,相传姓赵名公明,秦时得道于终南山,能驱雷役电,除瘟禳灾,主持公道,求财如意。 五、圣贤崇拜     河南民间圣贤崇拜颇多。或为历史名人,或为忠臣良将,常见者有:     三国时期的历史人物关羽被尊称为“关公”、“关帝爷”或 “关老爷”。为关公建造的神庙叫“关帝庙”、“关公庙”。因相传关公侠义且英武善战,故又有将其庙宇称为“武庙”。20世纪50年代前,河南境内的关公庙几乎遍及各个村镇。逢关帝庙会,许多人前去烧香焚纸叩拜,祈祷关帝老爷保佑平安、发财、生子、避灾。逢天大旱,就到关帝庙求雨或行“晒关公”礼,(详见第二章第一节)。     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教创始人孔丘被历代统治者尊为圣人,民间也仿效之。为孔子建造的庙宇俗称“文庙”、“文昌阁”。明、清、民国时,私塾开学,塾师、学董、学生要向孔子牌位行叩头礼。日常人们忌将带字的纸当手纸用,否则以为是对孔圣人的侮辱。     三国时期蜀汉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民间俗称“武侯爷”。南阳建有武侯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均有人到祠内烧香焚纸,祈福祛灾。     南宋抗金名将岳飞,民间尊称为“岳王爷”。汤阴建有岳王庙,以奉香火。汉末医学家张仲景,民间尊称其为“医圣”。南阳建有医圣祠,附近人们有前去烧纸焚香奉拜者。     长篇神话小说《西游记》中主要人物孙悟空,被民间称为“孙猴爷”。地方庙宇里也塑有孙悟空像,以供奉香火,俗称“圣君”。若遇不顺心事,就祈求孙悟空保佑相助。 第三节 语言崇拜 一、盟 誓     河南民间盟誓的主要方式有三种:一是对天盟誓:“如… 愿受上天惩罚”。至今人们若遇纠纷仍常指天盟誓。二是对神盟誓,跪于神位前起誓:“如不……愿受×神惩治”。三是歃血盟誓,双方取自己身上几滴血滴入酒里,一饮而尽。歃血起誓较为隆重,一般用于双方结交,今已不见。 二、赌 咒     民间人们相处中每遇事物混淆不清时,就要赌咒以取得对方信任。或赌咒骂作恶者,或赌咒以自明。至今民间仍有此俗。 三、勾 手     民间少儿一起玩耍时遇到欢乐或烦恼之事时,常伸出手指弯成勾形和对方相搭后用力相拉以发誓称“勾手发誓”。若双方断交便勾手发誓说:“拉大,三年不说话!”若双方关系密切,勾手发誓相交则说:“拉小,咱俩玩得好!”言毕誓成,松手。 第四节 占卜活动     河南民间的占卜活动,主要有算卦、相面、求签、测字等。 一、算 卦     20世纪50年代前,民间信算卦者极多。春节一过,许多家庭就要请算命先生判明这一年的吉凶福祸,遇生子、婚嫁、外出或家中有病人,也要求助于算卦。算卦又称“算命”,是一种迷信活动。盲人多从此业,俗称“算卦先生”。他们或摆摊坐待求卦者至,或走乡串村游算,也有的以敲竹板或执胡琴为号登门入室算卦。算卦先生算卦时,为骗取钱财多故弄玄虚,以推算某人命运不好,将有大灾大难降临为“玄”,便诡称“你这卦不值一文钱”拒收报酬,而使卜者为求“破”法多付酬;以推算某人财通或长寿或有其它喜庆事为“坎”,就竭力吹捧鼓动求卦者多出钱物以为酬。河南民间常见的算卦方式主要根据求卦的生辰来推断,也有金钱卦,黄鸟叨卦等。     50年代后,算卦的人渐少,后几近绝迹。近年城乡算卦者又兴盛,城镇街头摆摊算卦者时常可见。 二、看 相     20世纪50年代前,民间一些人相信相貌可影响人生,所以遇到喜怒衷乐之事时常找人观相貌,俗称“看相”。看相是以观察问卜人的形貌、掌纹来推测吉凶的一种迷信活动。观察形貌为占的叫相面,观察掌纹为占的叫“看手相”或“相手”。从事看相职业的人俗称“看相先生”,他们多为穷涂潦倒的文人。看相先生全凭一张嘴,一般自称通晓星相,说人的富贵祸凶表现于面相、手相,经过观察,就能知道吉凶。看相先生通常是观看问卜者的官格(脸上、身上皮肤的皱纹、痣等特殊记号)和气色(皮肤的颜色、光泽和精神状态等)。见来人,先看其衣着举止,以推测来人的地位、学识、富贵与否;次看长相,方法是先说顺耳话、奉承话,再抓住来人的心理,若没有看准,就说些模棱两可的双关语。看相人禁忌为亲朋厚友、四邻、邻村人和同行看相。民间至今仍有看相者。 三、测 字     20世纪50年代以前,民间不少人尤其略有些文化者,喜以拆解汉字的结构来占卜吉凶,俗称“测字”。测字这种迷信活动通常是一些失意文人所持的谋生手段。测字先生一般选择数百个简笔并常见的汉字,细心琢磨,分析字的结构,推敲字的含义。营业时,将这数百字用笔写在纸片上,卷成纸筒放于桌上,让来问卜者随意挑出一字,把拿出的字用粉笔写在板上,同时观察来人的神色、语音;后询问其生辰八字、职业,随后在字的笔顺上或添或减,以答所问。测字与算卦、看相一样,卜者善于察颜观色,一张利口会说双关语。不论判断正确或谬误,判断时均不说得太绝,以免无退路。至今在民间仍可看到。 四、批八字     20世纪50年代前,男女定婚首先需要看双方八字是否相合,相合者才可完婚(见前第五章第四节)。批八字是以人的出生时间来推断命运的一种迷信活动。它用天干地支排出人的“八字”,八字后再加一些批语,如某人生相缺水,宜用江、河、湖、海等多水旁的字为名。可补水不足。民间至今仍有此风。 五、求 签     20世纪50年代前,河南民间一些人家遇到患病、争讼、灾难、婚娶求子等事时,为消灾免祸,便要去求签问卜。求签问卜多在寺庙中进行。签多用竹片制成,签上写有谶语,置于签筒。求签时先将签筒随意一摇,再从数十支签中抽出一支,然后依签上所写的谶语预卜吉凶。签分上、中、下三类。上为吉,中为平,下为凶。司卜者多根据求签者所卜事项、心理状态等作随机应变的解释,以骗取财物。河南民间今仍有残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