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务运动
清代同治、光绪年间一部分封建官吏主张依靠外国援助开办新式工商业,以保持清王朝的封建统治。由于他们以富国强兵为标榜,并且肯采用一些外国资本主义生产技术创办近代实业,与极端保守的封建顽固派不同,故被称为“洋务派”,他们的活动被称为“新政”,即洋务运动。
洋务派早期(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的主要人物有恭亲王奕诉(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后期(八十年代)主要代表为湖广总督张之洞。
洋务派推行的洋务运动先后约三十多年,当时在引进西方科技、发展新式教育、创办新式企业方面,确曾作了一些努力,客观上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准备了一定的技术条件。但是由于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为了维护已经衰朽的、垂死的封建制度,所办的近代企业又具有浓厚的买办性和封建性,所以决不可能真正有利于在中国发展自由资本主义;相反,当时的一些官办企业或官督商办企业都不可避免地走上了早期官僚买办资本的道路,最后都不免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