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甘宁边区的商业
1935年冬,中央红军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陕甘宁革命根据地改称陕甘宁边区。在党和边区政府领导下,边区商业欣欣向荣。陕甘宁边区的商业由公营商业、合作社商业和私人商业三部分组成。
公营商业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由边区政府财政拨款开设的商业企业,这是公营商业的主要形式。1937年7月,成立光华商店。1942年冬,以光华商店为基础,成立陕甘宁边区物资局,下设四个分局和两个支局,还设有西北土产公司和光华盐业公司。1944年4月,物资局改为陕甘宁边区贸易公司,至1949年5月西安解放以前,有六个分公司,其下有支公司、据点50余处。另一种形式是由军队、机关、学校投资开设的商业企业,即机关商店。1940年和1941年,机关商店发展很快。延安、定边、绥德一带,仅机关、学校开设的商店就有八十多处。部队也办了不少机关商店,八路军359旅就设有军民合作社,1940年改为大光商店,第二年又增设了十个分店。
合作社商业发展很快。1933年陕北建立了十个合作社,到1937年,消费合作社增加到130个,有社员五万七千多人,股金五万五千元。1941年,消费合作社又增加了二十个,社员增至十四万,股金增至六十九万元。1942年以后,合作社商业获得了更大的发展。在边区的合作社中,延安的南区合作社是一面旗帜。这个合作社在1936年末成立时,社员只有一百多人,股金一百多元;到1942年,社员增加到一千一百多人,股金增到二百五十万元。
边区政府认真实行保护私营商业的政策,正当的私人商业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延安市的私营商店1938年只有九十家,1939年增加到一百四十九家,1940年为三百二十家,1943年增至四百七十三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