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执行情况的检查
对计划执行情况进行检查,是加强计划管理,提高计划工作水平的一项重要内容。无论在计划执行过程中,或是在计划执行完毕后,都要深入实际、深入基层、广泛发动职工群众对计划执行情况进行认真的检查总结。特别是对商品流转计划,财务计划等的执行情况,要做到月有检查、季有分析、半年和年终要有全面总结。
检查的意义(1)通过检查可以掌握各种计划的执行进度,分析计划完成好坏的原因,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措施,促使计划全面完成。(2)通过检查及时了解各种计划之间原先建立的平衡关系在执行中的变化情况,采取措施求得新的平衡,保证各项经济活动的协调进行。(3)通过检查,及时发现和总结推广组织计划实现的先进经验,鞭策后进,带动薄弱环节;发现原订计划与客观实际符合的程度和原因,不断提高计划人员对客观经济规律的认识水平。
检查的内容主要有:(1)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情况。(2)各种计划主要指标的完成程度。主要包括:企业各主要计划指标的完成程度;所属单位各主要计划指标的完成程度;各主要指标本期实绩比上年同期实绩的升降程度;商品库存结构情况;各主要计划指标之间的实际比例关系与计划确定的比例关系的对比,以及与上年同期的对比,等等。(3)计划执行过程中出现和存在的主要问题。(4)采取的措施、办法是否切合实际,其效果如何。对计划执行情况检查的结果,应按季度、年度做出文字说明,上报有关领导部门,并作为今后加强计划管理的依据。
检查的方法(1)报表检查。它是企业领导和管理人员运用统计、会计和业务报表经常进行的一种检查方法。通过定期报表反映的经济活动实绩,对照商品流转、财务、运输等主要计划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分析,研究计划完成和未完成的原因,提出完成计划和改善经营管理的措施。利用报表检查,要求报表提出的数字必须准确、及时、全面。(2)会议检查。会议检查是利用一定的会议形式(如行政会、业务会),研究分析计划执行情况的一种方法。一般只适用于若干主要计划指标进行重点检查。采用这种方法检查计划时,参加会议的人员必须熟悉企业的经营活动和业务环节之间的内在联系。会议检查的优点,便于充分讨论、集思广益。(3)现场检查。现场检查是对计划执行中带关键性的专题,通过深入实际调查研究进行检查的一种方法。一般结合报表检查进行,即对报表检查中发现需要进一步深入实际弄清情况和原因的关键性问题组织实地检查。检查之前,应将报表资料中反映的主要问题整理出来,拟出检查提纲,列出矛盾所在。然后,深入细致地把问题及原因弄清楚,提出解决的措施和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