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观叶植物防叶片黄化
非侵染性病害病因及防治
1.温度突变常发生在夏季的室内。短时间之内,室内温度变化幅度太大(开关空调),会引起植物组织变化,严重时出现叶片萎蔫、黄化、凋落、枯死。其中包括天南星科(绿巨人、白掌、斑马万年青等)、竹芋科(孔雀竹芋、彩虹竹芋等)、爵床科(单药花、网纹草等)和大戟科变叶木类植物等。
2.低温常发生在秋冬之交。夜间室温在10℃左右,原产热带的植物会发生冻害,引起叶片黄化、萎蔫。这类植物有百合科的巴西木、大戟科的一品红及变叶木类。
3.通风不良室内长时间不开窗通风,会导致植物生长势降低,引起叶片黄化、落叶。
4.浇水不当盆土长时间保持水分饱和状态,植株根系缺氧,吸收功能降低,致使嫩叶暗黄,新梢萎蔫,严重时引起叶片黄化、落叶、死亡。浇水过少会引起植株叶片自下而上枯黄、脱落。经常浇灌pH值大于7.5的碱性水,会引起叶片黄化、脱落。 5.施肥不当过量施肥,尤其是植物处在休眠、半休眠期时施肥,会使植物体内水分出现反渗或根系中毒现象,导致叶片黄化、萎蔫、凋落。长时间不施肥,植物得不到必需的营养,会引起叶片发黄。施用未腐熟的有机肥易阻塞土壤毛细管,造成根系缺氧或烧伤,引起叶片黄化、脱落。
6.摆放位置不当长期放置在室内荫蔽处,植物光合作用减弱,叶片叶绿素含量减少,会造成叶片黄化。对于耐荫植物,如富贵竹、天南星科爬蔓植物,长期放置在阳光直射处,会引起叶片失绿黄化,甚至灼伤。
7.盆土粘重盆土粘重时根系呼吸困难,植物生长势减弱,会引起叶片黄化。另外,部分南方的室内植物,如绿萝、杏叶藤、绿巨人等,盆土干后浇水不易一次浇透,否则会造成根系缺水,引起叶片黄化,甚至整株枯死。
8.缺铁黄化症水质、土质偏碱,易引起植物缺铁,导致叶片黄化。发病初期嫩叶叶肉黄化,叶脉绿色,严重时叶片大面积枯焦,仅有较大的叶脉保持绿色。对于喜酸植物如:楝科米兰、杜鹃花科杜鹃、茜草科桅子、山茶花科山茶等,易发生此病。
防治技术
1.避免植物周围温度忽高忽低。夏季室温最好控制在30℃以下,冬季室温保持在10℃以上,对喜高温的热带植物室温应保持在15℃以上。
2.注意室内通风,冬季至少3天开窗一次,一般在晴天中午开窗,每次通风应不少于1小时。
3.浇水应"间干间湿、不干不浇、浇则浇透"。旺盛生长期多浇,休眠期少浇。对因一时疏忽浇水不及时引起的植株缺水、萎蔫,可先将其放在通风处进行叶面喷水,同时按照原浇水量的1/3进行浇水,1小时后再浇一次透水。若半天后植物仍不能复原,则应对枝叶进行强剪,并脱盆修剪根系,暂不上盆放通风凉爽处养护,待叶片复原后再上盆。
4.一般情况下,室内相对湿度若低于30%,植物的叶片会焦边、枯黄,此时要经常喷水,以提高空气湿度。对于要求湿度大的植物,在生长旺盛季节更要经常向叶面喷水,保持植株周围较高的空气湿度。但在高温、空气流通性差的室内,要避免叶面喷水,以免引起叶片腐烂。
5.按照"薄肥勤施"的原则,生长旺盛季节可15至20天施肥一次,休眠、半休眠期不施肥,切勿施用未腐熟的有机肥。
6.当室内有较大面积的南窗时,离窗0.5至0.8米处光照较充足,可选放喜光照的植物,但夏季中午切勿将植物放在阳光直射处;在室内东窗和西窗附近以及距南窗0.8至1.5米的位置,光照条件较好,可选放半荫性植物;在离南窗1.5至2.5米处,光照条件不好,可选放荫生植物;在离南窗2.5米以外的地方,光照条件极差,可选放极荫生植物。另外,放在室内荫蔽处的植物一般每隔7至15天要搬至光线明亮处2至3天,以加强植物的光合作用。
7.对于喜酸的植物,每月可浇灌或喷施硫酸亚铁一次,但开花时不能喷。灌根浓度为1%至2%,喷叶浓度为0.2%至0.5%。
二、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引起观叶植物黄化病的主要病虫害有叶斑病、短须螨和介壳虫类等。
1.叶斑病属菌性病害。一般发生在高温、高湿、通风差的室内,以7至8月发生最重。感病初期,叶片产生黄色小点,后扩大成近圆形斑,病部中央黄褐色。后期病叶局部干枯,病斑相接处呈现黄化状。严重者叶片皱缩破损,叶缘内卷,凋落严重。
防治方法:加强通风、避免高温高湿环境。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每隔7至10天喷1次,连喷3至4次。
2.短须螨主要以红蜘蛛危害为主,7至8月最为严重。前期多在叶背叶脉两侧,后期则转移到叶柄基部或叶腋间。发育最适温度为29℃,相对湿度为80%左右。螨类以口器刺入叶肉吸取汁液,从而造成叶片黄化凋落。
防治方法:注意室内通风,避免高温高湿。用73%克螨特乳油1500倍液或40%三氯杀螨醇乳油1000倍液喷雾,喷时叶背与叶柄都要喷到,每隔7至10天喷1次,连喷3至4次。
3.介壳虫类全年均有发生,附于叶片背部或嫩枝上吮吸汁液危害,造成叶片发黄,生长不良。
防治方法:可以人工刮除,也可用40%氧化乐果1000倍液或50%杀螟松1000倍液冲水喷雾。每隔7天左右喷一次,连喷3至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