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奶牛乳脂率的途径与方法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08-27 属于: 农业科普

乳脂率是衡量一头奶生产性能的主要指标。生产中有很多因素能够影响奶牛的乳脂率,但遗传和饲料是两个主要因素。同时,饲养管理对乳脂率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目前,我国除黑江、内蒙古等地奶牛的乳脂率可达到3.4%~3.6%外,其它地区大多在3.0%~3.2%之间,而日本平均乳脂率已达3.8%。为此,提高乳脂率已成为当务之急,现把提高的途径和方法作一简述,希望对养殖户有所裨益。

饲养乳脂率高的品种一般产奶量高的品种乳脂率较低,而低产奶量的品种和乳肉兼用品种乳脂率较高。在饲养品种选定以后,因为牛乳成分受遗传因素影响较大,所以进行科学选种选配有利于提高后代的乳脂率。正常情况下荷斯坦奶牛的乳脂率在3.7%左右,遗传率高达55%。在品种改良过程中,要兼顾奶牛产奶量的提高及牛奶理化指标的选择。对于乳脂率较低的奶牛,尽量选择可以提高乳脂率的公牛冻精进行配种,这样培育出的后代,在其产奶量显著提高的同时,乳脂率也能得以相应改善。

搞好饲料配制和供应合理搭配精粗饲料比例在奶牛日粮中,精饲料对提高奶牛的产奶量有重要作用,但不能随意增加用量。必须根据奶牛的产奶量及生理阶段,合理搭配日粮,严格控制精粗料比例。精料过高不但会导致奶牛肥胖,危害健康,还会减少瘤胃乙酸产量,从而降低乳脂率。生产中应以多汁、青干草等优质粗饲料为主,在充分供给优质青干草等粗饲料后,不足能量由精料供给,在饲喂上,也应先粗后精,精料尽量做到少量多次,绝对避免一次摄入大量的精料。

注意饲料PH值和日粮结构在瘤胃内,乙酸与丙酸比值愈大,乳脂率越高。乙酸占总脂肪的80%时,乳脂率最高。饲料PH值是干扰瘤胃乙酸发酵的主要原因,据分析,精粗比例应为40∶60,粗纤维含量不少于13%为宜。一般情况下奶牛在精料满足需求时,要保证充足的粗料供应,使粗纤维刺激反刍和唾液腺分泌,保持瘤胃正常的pH值。日粮中粗纤维饲料长度也不能过短,一般应在7cm左右。过短减少了奶牛的反刍和咀嚼时间,降低瘤胃pH值,减少乙酸产量。

注意日粮的可消化性和物理形态饲喂奶牛要注意日粮的消化性,高产奶牛日粮消化率不应低于65%,无论精料还是粗料,都应注意其消化性能。在精料中易分解的是大麦,高粱、玉米相对较差,在粗饲料中,以禾本科青干草为易分解,其他牧草相对差一些。其次,要注意日粮的物理形态。精料的籽实类以打碎或压碎为好,特别是小粒的籽实,如大麦、小麦、燕麦等。有试验证明,饲喂碾压籽实可缓解高产时乳脂率的下降。用甲醛处理豆饼,乳脂率、产奶量均有提高。有人用啤酒酵母培养物发酵精饲料饲喂奶牛,乳脂率提高了18%~23%。青粗饲料中约20%~25%的牧草长度应在10cm以上,青贮牧草可适当长一些,这样可增加饲料在消化道内的时间,从而达到提高粗纤维、干物质的消化率,提高乳脂率的目的。

控制使用青贮饲料经试验,青贮玉米在奶牛稳产方面效果明显,一般饲喂量占日粮干物质的20%,但若快速加大喂量,乳脂率却相应降低。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因为青贮玉米的pH值较低,过量使用会造成瘤胃生成乙酸量减少,致使乳脂率下降。

改变饲喂的次数和方式饲喂次数越多,牛的咀嚼次数越多;时间越长,分泌乙酸量越大,乳脂率就越高。较好的饲喂顺序是:先自由采食干草→青贮→精料→啤酒糟。在改变日粮结构(增加粗纤维的采食量)及饲喂方式时,能明显提高乳脂率,从而达到稳产增效的作用。

注意饲喂添加剂脂肪类添加剂研究表明,饲料中的脂肪有65%用于形成乳。在奶牛日粮中添加脂肪酸钙300克/天·头,能使奶牛产奶量提高,乳脂率提高13.16%,奶中悬脂、亚油酸、钙分别增加18.20%、25.55%、17.25%。每头奶牛每天添加364克脂肪,能提高产奶量,乳脂率提高13%~18%。用0.9千克棉籽代替10%常规精料,产奶量无明显变化,乳脂率增加8%,饲料成本下降。美国最新的实验数据表明,在奶牛的饲料中添加碳16的脂肪酸就可以提高奶牛的单产量。每头奶牛每天添加500g的Energizer-RP10品牌的脂肪酸就可以提高牛奶中的干物质含量,每头奶牛每天的产量可以提高3升,乳脂含量可以提高0.5%。

维生素类添加剂添加烟酸能使奶牛的产奶量提高2.3%~11.7%,乳脂率提高2.0%~13.7%。奶牛产奶前30天和产奶后92天,日粮中补加7克胡萝卜素制剂,每个泌乳期净增产牛奶200千克,而且奶中的维生素A含量提高21.5%。在乳牛日粮中添加维生素E,不但能增强乳牛机体免疫力,提高泌乳量,还可以防止奶中脂肪氧化,从而延长牛奶脂肪酸败时间,有利于牛奶贮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