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长卿
属于::唐朝刘长卿(709—789),字文房,汉族,宣城(今属安徽)人,唐代诗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唐玄宗天宝年间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苏州长洲县尉,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因刚而犯上,两度迁谪。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刘长卿生卒年未确论,各名家说法相差甚远,争议十分激烈,一般认为生于公元709-725年间,逝于786-790年间。刘长卿工于诗,长于五言,自称“五言长城”。《骚坛秘语》有谓:刘长卿最得骚人之兴,专主情景,刘长卿的名作《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入选中国全日制学校教材。
人物生平
刘长卿为年轻时在嵩山念书,742-746年(唐玄宗天宝)间登进士第。一说755年(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刘长卿可能才登进士第,但是还没有揭榜,便爆发安史之乱了。 《新唐诗·艺文志》中略有记载。其诗则驰名上元、宝应间。《新唐诗·秦系传》云:(秦系)与刘长卿善,以诗相赠答。权德舆曰:“刘长卿自以为五言长城,系用偏师攻之,虽老益壮。”所谓五言,当是指他的近体诗。当时或以钱(起)、郎、刘、李并称。他却说:“李嘉祐、郎士元焉得与予齐称也?”{见范摅《云溪友议》}可见其自负,也未免倨傲。他的诗多写幽寒孤寂之境,又善以描写荒村水乡,著名的如【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据传璇琮先生(刘长卿事迹考辩)所考,刘长卿卒年当在德宗贞元二年至七年间。
756年,唐肃宗即位,刘长卿被任命到苏州下属的长洲县当县尉。不久被诬入狱,遇大赦获释。
758年(唐肃宗至德三年)正月,摄(代理)海盐令。
760年(上元元年)春,被贬为潘州南巴(今广东电白)尉,但刘长卿并未到南巴实际任职。
761年(上元二年)秋天,他又奉命回到苏州接受“重推”,旅居江浙。这时江南刚经历过刘展之乱,本来繁华富庶的吴郡一带变得破败萧条。
770年(唐代宗大历五年)以后,历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因为性格刚强,得罪了鄂岳观察使吴仲孺,被诬为贪赃,再次贬为睦州(今浙江淳安)司马。在睦州时期,与当时居处浙江的诗人有广泛的接触,如皇甫冉、秦系、严维、章八元等都有诗酬答。
781年(唐德宗建中二年),又受任随州(今湖北随县)刺史。世称“刘随州”。
784年(兴元元年)和785年(贞元元年)间,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割据称王,与唐王朝军队在湖北一带激战,刘长卿即在此期间离开随州。
刘长卿离开随州后,大约流寓江州,晚岁入淮南节度使幕。约卒于788(唐贞元四年)前后。
刘长卿因官至随州刺史,亦称刘随州。宣城(今属安徽)人,郡望河间(今属河北)。祖籍宣城,郡望河间,后迁居洛阳。姚合《极玄集》卷下云刘长卿为“宣城人”;又中唐林宝《元和姓纂》卷五分述诸郡刘姓云:“考功郎中刘庆约,宣州人;孙长卿,随州刺史。”林宝稍早于姚合,所记一致,足消人疑。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十九诗集类著录《刘随州集》十卷,并云:“唐随州刺史宣城刘长卿文房撰”,当据林、姚二氏之说。然《新唐书·艺文志》云称刘长卿为河间(今河北河间)人,《唐才子传》袭云:“河间人”,又同卷李季兰条:“知河间刘长卿有阴重之疾”。河间大概指其郡望而言。长卿一族,何时迁洛阳,殆不可考。及观刘集,知洛阳故业萦怀于中,感情甚深,断非居日浅短者可比。刘长卿《旧唐书》、《新唐书》都没有传记,关于他的生卒年,一直未有确考。闻一多认为其生年为公元709年,傅璇琮认为是710年左右或725年左右,还有其它的说法。卒年,一般认为是在789至791年之间;也就是说,刘长卿经历了玄宗、肃宗、代宗和德宗四朝。
作品一览
作品集
刘长卿作品有集,称《刘随州集》,《唐诗汇评》称10卷,《唐诗大辞典修订本》称11卷。有《四部丛刊》本、《四部备要》本通行于世。今人注本有储仲君《刘长卿诗编年笺注》、杨世明《刘长卿诗编年校注》。
诗歌
《全唐诗》收刘长卿诗5卷,《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2首。
刘长卿的诗词
- 游四窗
- 馀干旅舍
- 恩敕重推使牒追赴苏州,次前溪馆作
- 登思禅寺上方题修竹茂松
- 赴巴南书情寄故人
- 酬郭夏人日长沙感怀见赠
- 赠别卢司直之闽中
- 安州道中经浐水有怀
- 步登夏口古城作
- 雨中过员稷巴陵山居赠别
- 奉使至申州,伤经陷没
- 穆陵关北逢人归渔阳
- 夏口送屈突司直使湖南
- 巡去岳阳却归鄂州使院,留别郑洵侍御,侍御
- 代边将有怀
- 寄普门上人
- 岳阳馆中望洞庭湖
- 逢郴州使,因寄郑协律
- 过前安宜张明府郊居
- 送李侍御贬郴州
- 使回次杨柳过元八所居
- 秋夜肃公房喜普门上人自阳羡山至
- 送李秘书却赴南中
- 寄会稽公徐侍郎(公时在王傅)
- 夜中对雪赠秦系,时秦初与谢氏离婚,谢氏在
- 送朱山人放越州,贼退后归山阴别业
- 秦系顷以家事获谤,因出旧山,每荷观察崔公
- 送张起、崔载华之闽中
- 赠秦系征君
- 杂曲歌辞·太行苦热行
- 杂曲歌辞·少年行
- 琴曲歌辞·湘妃
- 相和歌辞·长门怨
- 自夏口至鹦鹉洲望岳阳寄元中丞
- 长沙过贾谊宅
- 江州重别薛六柳八二员外
-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 谪仙怨
- 寻南溪常道士
- 新年作
- 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
- 送李中丞归汉阳别业
- 江州重别薛六柳八二员外
- 弹琴
- 饯别王十一南游
- 弹琴
- 送灵澈
- 送上人
- 送张司直赴岭南谒张尚书
- 逢雪宿芙蓉山
- 谪官后却归故村,将过虎丘,怅然有作
- 岁日作
- 题元录事开元所居
- 送崔载华、张起之闽中
- 酬秦系
- 见秦系离婚后出山居作
- 酬李员外从崔录事载华宿三河戍先见寄
- 送李员外使还苏州,兼呈前袁州李使君,赋得
- 送州人孙沅自本州却归句章新营所居
- 偶然作
- 酬张夏别后道中见寄
- 送金昌宗归钱塘
- 新安奉送穆谕德归朝,赋得行字
- 和州留别穆郎中
- 江州留别薛六、柳八二员外
- 和州送人归复郢
- 赴新安别梁侍郎
- 送方外上人之常州依萧使君
- 宿北山禅寺兰若
- 酬张夏雪夜赴州访别途中苦寒作
- 寻洪尊师不遇
- 喜鲍禅师自龙山至
- 送李使君贬连州
- 使还至菱陂驿渡浉水作
- 夏中崔中丞宅见海红摇落一花独开
- 送河南元判官赴河南勾当苗税充百官俸钱
- 过湖南羊处士别业
- 送梁郎中赴吉州
- 过桃花夫人庙(即息夫人)
- 鄂渚送池州程使君
- 送友人西上
- 送裴二十端公使岭南
- 送舍弟之鄱阳居
- 洞庭驿逢郴州使还,寄李汤司马
- 送王员外归朝
- 送李端公赴东都
- 送蒋侍御入秦
- 更被奏留淮南,送从弟罢使江东
- 重阳日鄂城楼送屈突司直
- 经漂母墓
- 送齐郎中赴海州
- 移使鄂州,次岘阳馆怀旧居
- 送处士归州,因寄林山人
- 奉送卢员外之饶州
- 游休禅师双峰寺
- 廨中见桃花南枝已开,北枝未发,因寄杜副端
- 送张栩扶侍之睦州(此公旧任建德令)
- 赠西邻卢少府
- 送李二十四移家之江州
- 馀干夜宴奉饯前苏州韦使君新除婺州作
- 晚次苦竹馆,却忆干越旧游
- 送卢判官南湖
- 陪王明府泛舟
- 清明后登城眺望
- 送度支留后若侍御之歙州,便赴信州省觐
- 送王端公入奏上都
- 送营田判官郑侍御赴上都
- 送李校书赴东浙幕府(校书工于翰墨)
- 过李将军南郑林园观妓
- 送崔升归上都
- 送严侍御充东畿观察判官
- 送侯御赴黔中充判官
- 长沙桓王墓下别李纾、张南史
- 淮上送梁二,恩命追赴上都
- 和灵一上人新泉
- 送李挚赴延陵令
- 奉送裴员外赴上都
- 却赴南邑留别苏台知己
- 送郑司直归上都
- 送灵澈上人归嵩阳兰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