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只掌教鞭,意外一攀丹桂
渌江,是湘江的一条支流,蜿蜒百里,形似玉带。醴陵县城就像一颗明珠,镶嵌在这条玉带上。道光十七年,当时二十六岁的左宗棠,应湖南巡抚吴荣光的邀请,来到醴陵渌江书院主持教学。
渌江书院是醴陵县一座小有名气的学馆。算起办学历史来,前后共有百余年。但是,学馆停停办办,时兴时衰,主要原因就是没有几个有真才实学而又善于管理学 生的先生。就在左宗棠之前,有一位饱读诗书,却又两轮乡试落榜的老生员主持渌江书院,可仍然是不得要领。调皮的富家子弟把书馆当成逍遥玩耍的场所,想来就 来,想去就去,有时甚至一连几天不见人影,就是坐在课堂上,常常也是心不在焉,摇头晃脑,还经常在外面结伙闹事,而一门心思要读书的也只好陪着耗时间。老 先生今天点一句,明天点一节,之乎者也,难有收效。醴陵乃鱼米之乡,富足之地,光滑、细腻、精致、各式各样的瓷品远销各省及海外。五彩纷呈、形态各异的烟 花炮竹生产于醴陵城乡的家家户户,因此,富豪商贾很多,当官的人也不少。这些人望子成龙心切,对培育子弟的惟一基地――渌江书院的教学现状日渐不满。也不 知是哪一位领头,串联当地的有志之士,联名修书一封,直接呈送到巡抚衙门。诚请巡抚大人吴荣光为他们物色名师来主持渌江书院的工作。
就这样,两次会试落第,科场失意的左宗棠被巡抚大人吴荣光邀请,来到了醴陵渌江书院。
刚开始,面对一个个顽劣弟子,面对一缕缕探询而又期盼的目光,左宗棠决心从学规抓起。也就是说,首先整顿学风。左宗棠用了几个夜晚的时间对朱熹所著的 《小学》进行了研读,从中借鉴,制订了八条规定,作为渌江书院的学规。无论出身贵贱,家庭背景如何,只要在这个书院就读的学生,在学规面前一律平等。有位 正七品官陈托总的儿子顽劣成性,不仅自己不读书,还一贯地撩拨其他学生,且不说迟到早退已成习惯,就是出人学堂也总是如入无人之境,还经常影响他人研习功 课。左宗棠决心就从这个学生那里开刀,整治学风学纪。他抓住这位陈公子一次迟到为由,罚他在课堂门口站了半天。整个上午,课堂内的学生都大气不敢出。而这 位陈公子也在课堂外站着不敢挪半步,左宗棠侃侃而谈,安静地上了整个上午的课。次日,惧怕左先生的陈公子没有来上学。第三天,这位陈公子在家人的带领下来 到学馆,左宗棠搬出宣布不久的学规,以"未经请假,擅自旷课"为由,直截了当地拒收了这名学生。
从此,学规便成了不仅仅只有学生,同 时也是家长必须遵守的纪律。左宗棠的这一手果然奏效,狠狠地压住了以前管理松懈所造成的顽劣之风。接着,左宗棠又发给每一个前来就读的学生一个笔记本,要 求他们把所学功课及心得体会,每天都记在本子上。日落时分,书院大门落锁,授课先生便对学生的功课一一进行检查,没有完成的,或完成得不合格的,就不准出 门回家。每月初一、十五这两天,又将学生这半月来的学习心得笔记,进行仔细检查考核,对优秀者给予褒奖,对不明者悉心细细解说。左宗棠的这种做法深受学生 和家长赞同。在传道、授业、解惑之余,即教学之余,还时时给学生讲一些做人的道理。勉励和督促学生铭志苦学,要"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 身。"以"苦"字为先,"劳"字为本。不出几个月,左宗棠的严谨治学、教授有方的名声便传遍了整个醴陵。
就在左宗棠在渌江书院孜孜教学,自得其乐时,醴陵县令却正为一桩大事犯愁,那就是两江总督陶澍即将路过醴陵,回乡扫墓。县令犯愁的是,如何接待这位总督大人。
陶澍,湖南安化人,少年得志,仕途畅达,二十五岁中进士,以后历任地方要职。在嘉庆、道光年间,曾连任十几年两江总督。任职期间,在林则徐、贺长龄、魏 源、包世臣等人的协助下,在兴修水利、治理河道、改革盐政等诸多方面都取得了很成功的政绩,颇负盛名。他还多次微服私访民间,秉公执法办理案件,在湖南颇 受士大夫阶层崇拜。此时的左宗棠虽然与陶澍未曾见面,却听说过有关他的许多政事,早已在心里就有了仰慕崇拜之情,"湘潭人寻布"的故事,在左宗棠的脑海里 印象颇深。
"湘潭人寻布"的故事,讲的是湘潭有一位农夫,挑了一担柴要进城去卖,离家之前,他老婆把织好的一匹白布放在他的柴担上,对他叮嘱道:"你进城去把这匹布卖了,然后给我买些棉花回来,我再纺织成布去卖,多赚几个钱。"
农夫满口应承,一定办好这种事,挑着柴担,带着布匹高兴地去了。
当农夫挑着柴刚刚走进湘潭城,就被一个财主的老婆叫住,买下了他的柴。
农夫非常高兴今天运气这么好,一进城就把柴卖了,收了柴钱,御下柴就往回走。大约走出约一里的路程,农夫猛然想起那匹白布遗忘在财主家里了,急忙回去寻 找。找到买柴的财主家,财主老板不但不承认收藏一匹布,还反咬一口说农夫诬赖撒泼,要扭送他去见官,农夫没有办法,只好自认倒霉。因为买卖当时没有第三者 在场,没有人证,布匹没了,也投有物证。如果真的去见官,那不是跳到黄河也洗不清吗?到时候,丢了布匹还要吃官司,岂不是更倒霉吗?
农民想到这里,只恨自己记忆差,低着头憋着气,一边走一边唉声叹气:"唉,怎么办呢?回去如何向老婆交待?这布匹可是她日日夜夜辛辛苦苦几个月的心血和汗水啊!"走着走着,一不小心撞在一个人身上去了,那人责备道:"大路朝天,各走一边,你为什么撞到我身上来了呢?"
农夫一惊,抬头一看,原来是一个穿戴整洁、气派不凡的男人,身后还紧跟一个年轻的后生。似有些像是听差人的模样,也是眉清目秀的。
农夫忙向那人赔礼道:"先生,对不起,都怪我一时没看路。"接着又往前走。
可是那人却不依不饶,追上一步问道:"你是不是有什么想不通的事,说来我听听。"
农夫心里正憋着一肚子气,他想,人家是财主,是有钱人,说与不说也是白搭,说出来别人也不会相信,弄不好还会招惹是非,引火上身。便连连说道:"得了,得了,还是不说的好,我自认倒霉吧。"
上一篇:第六章 与林则徐彻夜长谈
下一篇:第三章 父母俱丧,中举喜极而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