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评价李鸿章?臭名昭著的投降卖国的代表者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12-07 属于:李鸿章
  •   李鸿章,字少荃,安徽合肥人,生于官僚家庭。1847年,他以进士入翰林,是曾国藩的门生。太平天国革命爆发,清朝政府鼓励一些官僚在家乡募练乡勇对抗,1853年李鸿章也曾回家办团练。但是,1858年他就去江西,投入曾国藩的幕府。曾国藩对他十分赏识,于1861年保举他当江苏巡抚,又命令他回安徽庐州招募淮勇。1862年2月,李鸿章把淮军编练成功,立即开往上海去镇压太平天国革命。4月间,清朝政府正式任命他为江苏巡抚。

      他在上海作战,深感兵力不足,于是极力依靠外国侵略者,一面配合外国"洋枪队"作战,一面高价收买外国的军火、枪械,聘请外国军官训练淮军,使淮军很快发展成长江下游对抗太平军的一支反动的旅。1864年攻陷太平天国的天京后,李鸿章被封‘世袭一等肃毅伯’。他的淮军也扩大到七万人。

      1865年,清朝政府命令李鸿章调集淮军六万人,到河南镇压捻军,第二年,他继曾国藩任钦差大臣,节制各军,全力对付捻军。后来终于在弥河和徒骇河,先后将东、西捻军镇压下去。1870年他继曾国藩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集外交、军事、经济大权于一身,成了清朝政府里举足轻重的人物。

      早在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清朝统治集团中有一部分人,在内忧外患的威胁下,企图将西方的近代技术移植到中国来,以便增强国力,从而兴起洋务运动。李鸿章就是洋务运动的核心人物。从1865年起,他先后创设江南制造总局、金陵机器局、天津机器局,又从军事工业扩大到民用工业,创设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电报总局等。他还利用海关的税收,购买军火、军舰,前后经过十五年时间,建立起一支具有相当规模的北洋海军。为了培养洋务人才,他还开办学馆,向国外派遣留学生。这些活动,并没有使中国富强,却使他自己成了"富甲天下"的人物。

      李鸿章担任北洋大臣,主持对外交涉中,一贯反对"轻言战争",坚持"一意主和"的妥协投降方针。1874年日本进攻"台湾",1879年又侵占琉球,他都"力主和议"。1885年中法战争中,中越军民多次取胜,他却和法国签订了屈辱的《中法新约》。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中,李鸿章奉行"避战求和"的方针,招致了战争的失败和北洋海军的覆没。第二年4月,他和日本签订了卖国的《关条约》。李鸿章遭到了全国人民的同声谴责,并一度遭到清朝政府的贬斥,但是他深得帝国主义的好感。1896年5月,俄皇尼古拉二世加冕时,指名邀请他前往致贺。结果,他在俄国接受贿赂,签订了出卖国家主权的《中俄密约》。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清朝统治者狼狈不堪,慈禧太后又不得不召李鸿章进京,任命他为全权大臣,和侵略者签订《辛丑条约》。这个大肆拍卖国家民族利益的条约签订后不久,他便死去。临死前,他还向朝廷推荐另一个大卖国贼袁世凯,接替自己北洋大臣的职务。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