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的历史影响与评价:办洋务创近代工业的北洋大臣
【影响】李鸿章是我国近代史上一个有重大影响的人物,他靠编练淮军、镇压太平军和捻军起家,历居高位,兴办洋务,经办外交,掌握清朝后期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大权达二十余年之久。他的功过,后人毁誉参半。毁之者讥其因循苟且,丧权辱国;誉之者称其尽瘁国是,胆识过人。今天,我们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加以考察,李鸿章是封建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他镇压太平天国人民革命运动,是清王朝的功臣,中国人民的罪人。他的红顶子是鲜血染成的。前期的李鸿章,不过是曾国藩的左右手。后期李鸿章主宰全国政局,他的功过是非,应以后期的言行作为来定音,说他功过参半还是符合其人的。后期李鸿章给予历史的影响,集中在两件大事上,一为办洋务,一为办外交。
李鸿章办洋务。在清廷内主张中外合作反对太平军的是奕�,在地方实际执行的是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李鸿章练淮军,在长江下游,他得天时、地利而进驻上海,处于与外洋接触的有利地位,捷足先登,成为洋务派的首领人物。识时务者为俊杰,作为洋务首领的李鸿章,标志着他顽固立场的转化,这毕竟是新生事物。他设外交机构,借洋兵助战而进一步办工业自强。主要洋务有下列五个方面:一是制造军器和练兵。他命令所部淮军习洋操,用洋枪,聘洋人做教练,加以训练提高战斗力。他在上海设西洋炮局三所,一由英人马格里主持,雇洋匠照料铁炉、机器,中国工匠帮同工作;一由副将韩殿甲主持;一由丁日昌主持,均不雇用洋人,由中国工匠仿照外洋方法制造。同治四年(1865)李鸿章又在虹口购买洋人机器厂一座,修造大、小轮船及开花炮、洋枪等,改称江南制造总局,委派知府冯�光、沈保靖主其事。同治六年(1867)曾国藩、李鸿章奏准在上海城南购地70余亩,兴建新厂。七月,中国自造第一号轮船竣工,命名恬吉轮,这就是上海江南造船厂的前身。制造局附设译书局,聘请英、美人翻译外国书籍,截至光绪初年,译书近百种,其中自然科学占47种。李鸿章任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事务大臣后,又扩大天津机器局,用机器制造洋枪、炮架、各种水雷等,并兼造大小轮船。又在大沽口筹设洋式炮台,加强防务。二是成立方言馆,派遣留学生。同治二年(1863),李鸿章奏请在上海成立外国语学馆,挑选上海、广州近郡14岁以下天资聪明儿童入学,聘请西人任教。同治十一年(1872)李鸿章奏请以陈兰彬、容闳为留学生正副监督携带幼童出洋肄业,至光绪元年(1875)有四批留美幼童陆续出国,其中后来知名者有詹天佑、唐绍仪、梁敦彦等人。还派留学生赴法国学习制造、驾驶,赴英国学习水师作战法等。三是发展轮船、电报与铁路事业。同治十一年(1872)李鸿章开办轮船招商局,开始仅有轮船4艘,后增至巨轮25艘,发展航运事业。光绪五年(1879),李鸿章开始在大沽北塘海口诸炮台间架设电线,以通天津。然后在全国推广,成立电报局,由盛宣怀任总办。光绪六年(1880),李鸿章奏准自唐山煤井至胥各庄修建铁路20里,以供运煤之需,这是我国自筑铁路之始。光绪十四年(1888),李鸿章又建议海军衙门奏请批准修筑通津铁路。四是开办矿冶和织造局。同治六年(1867)李鸿章任湖广总督期间,力陈开矿之利,朝廷同意开采湖北广济县阳城山煤矿和江西兴国铁矿。光绪三年(1877)李鸿章又奏准开采滦州开平煤矿。此外尚有山东峄县煤矿、热河四道沟铜矿等。光绪五年(1879)李鸿章奏设机器织布局于上海杨树浦,织造呢、绒等以抵制洋货。光绪十八年(1892)扩大织布局,派盛宣怀督办,另设华盛总厂,并在上海、宁波、镇江分设大纯、裕源、华新、裕晋等十厂。五是经营北洋海军。同治、光绪年间,李鸿章以日本为假想之敌,着意经营北洋海军。光绪五年(1879)日本并吞琉球,李鸿章更加感到海防不可延缓,七月,设水师学堂于天津,任严复为总教习。筑旅顺军港,以丁汝昌统率北洋海军。又经营威海卫炮台,购进镇远、定远、济远三铁甲舰,实力大振。光绪十三年(1887)李鸿章又经营大连湾炮台,又订购致远、靖远、经远、来远四舰及其他舰只。共有25艘舰只,42000吨位。这些洋务设施大都由李鸿章开其端,因此,他成为同治、光绪新政的关键人物,洋务派首领。
李鸿章办理外交。李鸿章自同治九年(1870)八月代曾国藩任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事务大臣后,20余年间,清朝后期的外交事务,大都由他经办。荦荦大端诸如中英马嘉理案的交涉、中俄伊犁谈判的妥协主张、中法条约的签订、中日马关条约的签署、辛丑条约的决策等,都与他有关。清朝办理外交的传统方法,一种是"非委曲顺从,即含糊答应,视民如草"奕�《论耆英办夷务》);"凡畏夷如虎,(咸丰八年,一种是外国要办一事,必要多方推阻,亦不过问"《与李鸿章论及至他国持强举行,(威妥玛总理衙门办事》)。两种方法都从先战后和论产生,先战所以多方推阻,后和所以委曲顺从,结果是"案出之初,小者细者未允,后则允其大者,仍不能结"(李鸿章《致总督书》)。李鸿章则另有一种方法是"彼虽无礼在先,我未便失礼在后,姑且忍气耐烦,实为保全和局"(李鸿章《与美公使谈日本侵台湾》)。这是妥协求和,有求必应的方法,最得外国侵略者称许。如中法条约,李鸿章始终持妥协态度,致使中国作为战胜之国而蒙受战败国的耻辱。如中日马关条约,李鸿章一面乞求国际的干涉;一面想利用近邻同文交谊以引起日人的同情,屈辱误国,以致"不顾污辱自国之体局,一味向强国乞哀求怜,自开门户,光)以迎豺狼"(陆奥宗《蹇蹇录》。
【余论】李鸿章处在风雨飘摇极端腐败的清王朝后期,帝国主义侵略进一步加深,以"自强"出发率先兴办洋务,主观上期以抵制西方列强的侵略,在客观上对于我国资本主义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对于西方科学文明的传播也是有重大的积极意义的。但他执行一条主降的外交路线,经他之手与帝国主义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加深了我国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进程,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