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德为什么要行刺嘉庆
清嘉庆八年,在明清两朝500年的紫禁城宫廷史中,发生过一起皇帝在宫内遭遇刺客的事件,这就是清朝中期的陈德行刺嘉庆皇帝的惊天大案。嘉庆皇帝虽然没有受伤,但也受到不小的惊吓。发生在大内的刺杀皇帝案如同一场政治强震,惊动朝野,闹得人心惶惶。
这桩刺杀皇帝的大案,发生在嘉庆八年(1803)。这年的闰二月二十日,嘉庆皇帝从圆明园返回皇宫。就在这一天,一个叫陈德的壮汉,带着年仅15岁的大 儿子陈禄儿混进紫禁城的东华门,绕到皇宫的北门神武门,潜伏在神武门旁顺贞门外西厢房的山墙后,等待嘉庆皇帝銮舆的到来。
当嘉庆皇帝 的銮舆进入神武门,刚要转向顺贞门时,陈德突然蹿出,手持尖刀,直奔皇帝冲了过去。这突如其来的袭击,吓坏了守卫神武门、顺贞门之间的上百名侍卫,他们一 个个呆若木鸡,不知所措,危急时刻竟没有一人上前抓捕。只有嘉庆帝的侄子、御前大臣定亲王绵恩,嘉庆帝的姐夫、乾清门侍卫喀尔喀亲王拉旺多尔济,乾清门侍 卫、喀喇沁公丹巴多尔济和御前侍卫扎克塔尔等6个人还算镇定,紧急关头挺身而出,一边护卫嘉庆帝的轿子,一边奋力捉拿刺客。嘉庆帝坐着轿子,很快躲入顺贞 门内。经过一番搏斗,绵恩的衣服被刺破,丹巴多尔济的身上被刺伤三处。刺客陈德奋力搏斗,但最终寡不敌众,很快被制伏捉拿。陈德的儿子陈禄儿,趁乱溜出皇 宫,跑回家里,很快也被捉拿。
这次皇宫行刺,嘉庆皇帝虽然没有受伤,但也受到不小的惊吓。发生在大内的刺杀皇帝案,如同一场政治强震,惊动朝野,闹得人心惶惶。
刺客陈德究竟是什么人?他要行刺大清皇帝的动机是什么?陈德的背后是否有着隐秘的历史背景?陈德是从东华门进入皇宫的,而从东华门到行刺地点神武门还有很长一段距离,他有什么特殊本事在官兵的眼皮底下自由穿行?在陈德犯驾之后,这一连串的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陈德从小跟随父母在山东的青州、济南一带游荡,靠给人做仆役打工辛劳度日,勉强糊口。陈德娶妻成家后,父母相继过世,他便带着妻子来到北京,投靠他的外 甥、内务府正白旗护军姜六格。姜六格是内务府的包衣,也就是皇家奴仆,陈德于是有机会到内务府造办处服役,并渐渐地成了嘉庆帝的諴贵妃刘佳氏身边的人,为 她配送锅碗瓢盆,办理日常生活物件。陈德因为给諴贵妃跑腿,而得以经常出入紫禁城、圆明园等皇家禁地,对宫廷的门禁、宫内的行走路线以及皇帝的护卫情况, 也就比较熟悉。
后来,陈德的妻子死去,他也被内务府解雇,生活没了着落。陈德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身为奴仆,时常被人指使笑骂,饱尝 人间辛酸,同时他又曾接触过皇家权贵,亲眼看到皇室的奢靡生活,这使他深深感到人间的不公平,心里越来越仇视权贵。在生活穷困潦倒的情况下,陈德十分苦 闷,精神也不太正常,"时常喝酒,在院里歌唱哭笑"。嘉庆八年的春天,陈德在"实在穷苦难过,要寻死路"之时,找人算了一卦,求的签说他有"朝廷福分"。 闰二月十六日,陈德在街上看到人们在用黄土垫道,经过打听得知嘉庆皇帝要在二十日从圆明园回宫,于是萌发了干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的念头。
陈德行刺,背后是不是有反朝廷的秘密社会组织在操纵,这是嘉庆皇帝特别关注的。从把陈德抓起来的当天开始,嘉庆帝就命令军机大臣会同刑部尚书,日夜严 审,一心要挖出行刺事件的背后指使者。但是,陈德"所供情节,出乎意料",坚持说并没有谁指使他这样干。嘉庆帝又加派满、汉大学士和六部尚书,对陈德进行 会审。在这一连串的审讯过程中,他们对陈德用尽了各种各样的酷刑,诸如"彻夜熬审""拧耳跪炼""掌嘴板责""刑夹压棍"等等。大刑之下,皮开肉绽的陈德 "仍如前供","矢口不移",坚持说既没有指使者,也没有同谋者。
连续几个昼夜的严刑审讯,得到陈德的供词是这样的:"我就是因生活 无路,一家老小没有依靠,实在情急,想找条死路。后来又想,自寻短见,没人知道,岂不是白死。恰好听说皇帝进宫,就同禄儿溜进东华门,从西夹道走到神武 门,混在人群里,看见皇上到了,我便手持小刀,向前冲去。原想犯了惊驾之罪,当下必定将我乱刀剁死,图个痛快,也死个明白。实在没有别的缘故,也没有别人 指使。所说是实。"
显然,陈德行刺,有他穷途末路的生活背景,也有他精神不太正常的因素。曾有人说,陈德是天理教头人林清的党羽,根 据考证,嘉庆八年行刺嘉庆皇帝的陈德,与10年后的林清天理教起义攻打皇宫并没有什么关系,因为在陈德行刺时,林清还在四处游荡,并没有入教。陈德行刺应 属于个案,却又不是孤立的,它至少表明,清朝到了这个时候,社会各种矛盾已经相当尖锐复杂,社会秩序十分混乱,大清王朝到了嘉庆年间,已然走上了衰败之 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