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巧解莲花漏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11-27 属于:郭守敬
  • 巧解莲花漏


      也是在十五六岁的时候,郭守敬得到了一幅拓印的"莲花漏图"。莲花漏是北宋科学家燕肃在古代漏壶的基础上加以改 进而创制的一种计时仪器,构造颇为复杂。这种利用滴水来计量时间的仪器由一套水箱(上下匮)、水壶、吸水管(渴乌)、带刻度的箭等一系列部件组成。莲花漏 的工作原理是采取一套箱壶,使大壶里的水保持常满,让水均匀地泼到箭壶里,流速保持稳定,可使插在壶中的下端有浮子的刻箭逐渐上升。读看箭杆上的刻度读 数,就可知道是什么时刻了。由于水壶的若干部分以及刻箭都仿照了莲花、莲蓬和莲叶的形状,因此叫做莲花漏。

      我们知道,四季水温不同, 水的黏滞性有所变化,这会影响到水的流速和流量。另外,地球绕太阳公转,地轴是倾斜的,地球在轨道上的运行在一年中有快慢。因此每天日子的长度是不一样 的!最多可以差到50秒钟,现在每天用24小时来计时,是取个平均数,叫做平太阳日。为了改善这些差异,莲花漏壶中使用的木箭,全套共48支,白天和黑夜 各用一支,并随24个节气变换而更换使用。

      燕肃为了推广他对这种漏壶的改进,曾在许多地方将莲花漏的图样刻在石碑上。因此在宋金时 代,莲花漏流传得相当广泛。但在郭守敬成长的动乱时代,到处遭破坏,莲花漏的实物已经变得极少见了。单凭一张拓印图,成年人也不容易搞清楚它的构造和工作 原理。少年郭守敬得到这张图后,认真琢磨,仔细研究,很快便将莲花漏的构造原理弄得一清二楚,讲解起来也是头头是道。于是,大家都对小小的郭守敬刮目相 看,远乡近邻都知道,郭家有个聪明的孩子。事实上,聪明来自勤奋,我们都知道"笨鸟先飞"、"勤能补拙"的古语。并不是郭守敬的天赋超乎寻常,而是他具有 善于思考、勤于钻研的精神。自制竹浑仪、巧解莲花漏,不过是流传下来的两个被人广为称道的例子。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郭守敬从小就专心致志于学习,肯动脑筋 钻研事物的道理和内在规律,并善于动手从事科学实验和实践,这些素质,几乎是古今中外所有杰出科学家所必备的。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