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力取南唐,威加东南
建隆元年(960年)正月,刚篡夺了后周政权的宋太祖为免四面受敌,主动向南唐示好,将在后周世宗亲征淮南时所俘获的南唐降将周成等人放归江南。向后周 称臣纳贡的南唐国主李璟正为不知新朝对自己的态度而忧虑,现见宋朝主动示好,喜出望外,立即遣使送上大批金帛祝贺,并在当年宋太祖成功消灭潞州李筠、扬州 李重进两大反宋势力后,赶紧送上大批礼物祝贺、犒师,并派遣其子李从镒来觐见亲征扬州的宋太祖。不过宋太祖对南唐颇为戒备,在即位后不久,就命武胜军节度 使宋延渥等率舟师巡察江防,十一月攻克扬州之后,宋太祖也颇有意乘胜渡江南下,命令诸军将士在长江中练习水战,使得南唐君臣大骇,南唐官员杜著、薛良叛逃 而来,向宋军密告江南防务情况。但宋太祖考虑再三,认为时机尚未成熟,便以"不忠"之罪名,斩杜著,将薛良编配庐州服苦役,向南唐示意自己无意进军江南。 结果,早已被吓得胆战心惊的南唐主李璟,答应以事后周之礼节侍奉宋朝,并每年进献大批贡物给宋朝。南唐虽然用财物换来暂时的偏安局面,但每年进献宋朝的贡 物和为防备宋军而支出的巨额军费,使得南唐国力日趋衰弱。
迫于宋军大兵压境之压力,李璟将国都从金陵迁往南都(今江西南昌),并于次年六月郁郁而亡。其子李煜嗣位,时年15岁,史称南唐后主或李后主。
李煜生于五代后晋天福二年(937年),初名从嘉,其相貌与众不同,丰额骈齿,有一目是重瞳,故字重光。按照相面术的说法,李煜很有富贵相。李煜自号钟 隐,又称钟峰隐者、白莲居士、莲峰居士等,由此颇可见其一派文人骚客儒雅清逸的风致。虽然李煜多才多艺,文章出众,书法、绘画的造诣也很深,加上为人厚 道,备受大家喜爱,但作为李璟的第六子,按礼制规定,他并无即位的资格,只是因他的五位兄长早死,所以他才被封为吴王,成为太子,最终继承了皇位。
作为词人骚客,李煜才华横溢,但作为君主而言,他却极不称职。北宋大文豪欧阳修在《新五代史》中对他如此评价道:"性骄侈,好声色,又喜浮图;好高谈, 不恤政事。"虽然作为宋朝臣子的欧阳修,对李煜的评论不免有苛刻之处,但还是基本符合实情的。如此贪图享受、以求苟安的李煜,面对新兴的强敌和日趋衰落的 南唐国势,自然也不会有比其父更好的对策,而只能通过每年向宋朝进贡大量金银财宝,以维持其日渐风雨飘摇的地位。
此时宋太祖有着更远 大的目标,所以对竭力尊崇自己的李煜倒也客气相待,着力安抚、笼络,以便自己能腾出手来全力对付其他割据势力。由此,李璟死后,李煜上表宋廷,希望追尊李 璟为皇帝,宋太祖慨然允诺。遇到南唐荒年,宋太祖还主动调拨粮食给予救济。宋朝每次出兵,李煜也都遣使犒军,甚至在宋军攻灭南汉之前,李煜还写信给南汉主 刘鋹劝降。双方虽然各怀鬼胎,彼此心照不宣,但还算是和睦相处。但随着其他割据政权次第被灭亡,宋太祖对南唐的态度就不那么友善了,李煜对此束手无策,南 唐将帅却还想进行一番抗争。
南都留守林仁肇对李煜说:
"宋朝淮南戍军每州不过千人,而宋军前年取后蜀,现在又往 还数千里远征南汉,士卒疲惫。臣愿领兵数万,自寿州北渡淮河,占据正阳要地,可收复江北旧地。彼纵然发兵来援,臣据淮河守备,其势必不能敌。又臣起兵之 时,陛下就向外声言臣举兵叛变,使宋朝知道,以后若事有成则国家得享其利,事败则灭臣满门,以向宋朝表示陛下并无二心。"
虽然林仁肇 为李煜详细分析了宋、唐双方态势,认为此时正是恢复江北旧地的最好时机,并为李煜拟好了一旦失败而开脱的理由,但怯弱的李煜还是害怕一旦失败后,宋朝将以 此为借口,出兵南唐,因此没有同意。又枢密院承旨、沿江巡检卢绛屡率水军与吴越交战,此时也向李煜献策道:"吴越为本国之世仇,他日必定会为宋朝来夹攻 我,成为其帮凶,我们应当先下手灭掉他,免去后患。"李煜也不同意,说:"吴越为北方大朝之附庸,怎可加兵于他?"卢绛便说:"臣请诈以宣州(今安徽宣 城)、歙州(今安徽歙县)叛乱,陛下声言讨伐,然后向吴越乞求援兵。待其援兵至,陛下发兵阻挡,臣再领兵偷袭,就能一举灭掉吴越。"李煜也不敢采纳。李煜 所做的只是想用卑微而恭顺的言辞和大额的金银锦绮玩物来讨得宋朝的欢心,而让他得以维持其醉生梦死之偏安现状。很显然,这只是李煜自己的一厢情愿,宋太祖 已经在磨刀霍霍了。
开宝四年(971年)十一月,李煜派遣其弟李从善来开封朝贡,并把国号从"唐"改为"江南国",自称"江南国 主",请求宋太祖取消在诏书不称呼李煜之名的特权。此前李煜也曾做过相同的请求,但宋太祖都未同意。此时,南唐之西、南两面的割据政权荆南、湖南和南汉皆 已被宋军所灭,割据浙江的吴越钱氏政权与南唐有世仇,此时又在压力下与宋朝结成同盟,从而使得南唐处于宋军的四面包围之中。因此,已将经营江南排上议事日 程的宋太祖不但立即同意了李煜的请求,而且还把李从善留在了开封,不让他回转江南。李煜大惧,赶紧又于次年二月贬损南唐制度,把国主的旨令"诏"贬称为 "教",将诸王降为国公,将中书门下降称左、右内史府,宰相降称左、右内史,尚书省降称为司会府,御史台降称司宪府,翰林院降称修文馆,枢密院降称光政院 等,欲由此迟缓宋军的进攻。不过,当时不少南唐大臣已预料到亡国之祸近在眼前,如南唐名臣徐锴于病逝时反而庆幸"吾今乃免为俘虏矣"。李煜也知自己的这种 表面文章作用有限,故为求自保,在明里遣使向宋朝表示臣服的同时,暗中将兵力部署在长江中下游各要道,以防宋军进攻。
胸怀"一天下"之志的宋太祖怎能容忍这一割据政权长久存在,而且宋朝在消灭荆湖、后蜀、南汉之后,其国力大增,灭亡南唐的时机已趋成熟。
上一篇:第六节 北伐遇挫,燕云难复
下一篇:第四节 千里奔袭,南汉覆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