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阮籍集版本研究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11-22 属于:阮籍
  •   嵇阮并称,《嵇康集》的版本源流已有鲁迅、戴明扬二位先生的考证,《阮籍集》版本情况则至今尚无系统的论述。今人李志钧等校点的《阮籍集》(李志钧、 季昌华、柴玉英、彭大华校点《阮籍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以范钦、陈德文刻《阮嗣宗集》二卷本为底本,校以汪士贤本、张燮本、张溥本 阮集、李梦阳序刊本阮、《汉魏诗集》、《古诗纪》、《汉魏诗乘》等阮诗,校本可谓详备,但是遗漏了及朴本《阮嗣宗集》和潘璁本《阮嗣宗集》。李志钧等人 的"出版说明"对阮籍版本的论述过于简略,且有未安之处。陈伯君《阮籍集校注》(陈伯君《阮籍集校注》,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版。)采集诸多版本,加 以校勘,并详加注释,然而,《阮籍集校注》存在的一个遗憾是未收集到李梦阳序刊本阮诗和潘璁本《阮嗣宗集》作为校本。至于其他阮籍诗文集多以张溥《汉魏六 朝百三名家集》本《阮步兵集》一卷作底本(比如郭光《阮籍集校注》、韩格平《竹林七贤诗文全集译注》、林家骊《新译阮籍诗文集》等。),而根据本文的考 察,张溥本既不是现存《阮籍集》最早的刊本,也不是保留异文最多的本子,以张溥本作底本校勘阮籍诗文是不妥的。因此,有必要对《阮籍集》的版本源流及版本 系统作一考辨,为进一步整理阮籍诗文提供参考。

      笔者通过考察《阮籍集》的历代著录,尤其是目验今存《阮籍集》明代诸刻本,全面、深入 探究了《阮籍集》的版本源流和版本系统。《阮籍集》宋元刻本不存。《阮籍集》明代刻本,根据其中五言《咏怀》诗八十余首的不同编次,可分为三大系统:《汉 魏诗集》本系统、李梦阳序刊本系统和《汉魏诗纪》本系统。本文将对《阮籍集》明刻本三大系统现存诸本作出详细考述。明潘璁刻本《阮嗣宗集》二卷,为今存最 早著录四言《咏怀》诗十三首的阮籍集版本,也是现存唯一著录四言《咏怀》诗十三首的阮籍集版本,本文将对此本作出重点考察。第一节《阮籍集》版本源流考

      一、阮籍之著述

      历代史志所著录之阮籍著述如下。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梁刘孝标注引《晋诸公赞》曰:

      自魏太常夏侯玄、步兵校尉阮籍等,皆著《道德论》。(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修订本)第201页,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

      案:清姚振宗《三国艺文志》卷三录阮籍《道德论》,姚振宗按语:"《通老论》似即《道德论》。"姚说可备一说。《道德论》已佚失,《通老论》明人张燮从《太平御览》中辑出三条。

       南朝梁萧统编《文选》卷二十三阮籍《咏怀》诗,唐李善注引臧荣绪《晋书》:"成《陈留》八十余篇。"(梁·萧统编、唐·李善等(六臣)注《文选》第一 册,第515页,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同书卷二十一颜延年《五君咏·阮步兵》:"寓辞类托讽。"李善注引臧荣绪《晋书》曰:"(阮籍)作 五言诗《咏怀》八十余篇。"(梁·萧统编、唐·李善注《文选》,上册,第303页,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版。)

      唐房玄龄等《晋书》卷四十九《阮籍传》:

      籍能属文,初不留思。作《咏怀》诗八十余篇,为世所重。著《达庄论》,叙无为之贵。文多不录。(唐·房玄龄等撰《晋书》第五册,第1361页,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版。)

       案:《文选》卷二十三李善注引臧荣绪《晋书》,阮籍所作诗歌名《陈留》,中华书局影印胡克家刊本无此句,"陈留"可能为误字。(清·梁章钜《文选旁证》 卷二十一"阮嗣宗咏怀诗"条,注:"近刻本‘咏怀’误作‘陈留’。"《文选旁证》上册,第558页,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唐房玄龄等撰 《晋书·阮籍传》:"籍能属文,初不留思。"则阮籍所作诗歌本无定名,"咏怀"之名可能为后人所加(徐公持先生认为,阮籍"初作诗时,极可能并无篇名,后 辑成一帙,遂总称之曰‘咏怀’",见其《魏晋文学史》第185页,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版。)。

      《晋书·阮籍传》曰:

      (阮籍)登武牢山,望京邑而叹,于是赋《豪杰诗》。

      又曰:

      籍尝于苏门山遇孙登……遂归著《大人先生传》。(唐·房玄龄等撰《晋书》第五册,第1362页,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版。)

      案:《豪杰诗》佚失(陈庆元先生以为《豪杰诗》可能就是《咏怀》诗其三十八"炎光延万里",见其《阮籍·嵇康》第48页,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91年版。),《咏怀》诗八十余篇及《达庄论》和《大人先生传》今存,但今本《咏怀》诗之次序已不同于旧本,详见下文。

      唐独孤及《阮公啸台颂并序》曰:

      谓道莫至于专气抱一,于是著《释老论》;哀莫大于矫时死名,于是有《吊比干文》。(清·董诰等编《全唐文》卷三百八十四,第4册,第3903页,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版。)

      案:《释老论》疑即《通老论》,"专气抱一"为道家老子》的理论。《通老论》全文佚,今《太平御览》卷一、卷七十七存佚文三条。《吊比干文》已佚失。《晋书》卷三十九《王沈传》:

      正元中,(王沈)迁散骑常侍、侍中,典著作。与荀顗、阮籍共撰《魏书》,多为时讳,未若陈寿之实录也。(唐·房玄龄等撰《晋书》第4册,第1143页,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版。)

       案:据此,则王沈与荀顗、阮籍共撰《魏书》(唐刘知几《史通》卷十二《古今正史》:"又命侍中韦诞、应璩,秘书监王沈,大将军从事中郎阮籍,司徒右长史 孙该,司隶校尉傅玄等,复共撰定。其后王沈独就其业,勒成《魏书》四十四卷。其书多为时讳,殊非实录。"(唐·刘知几撰、清·浦起释《史通通释》下册, 第346页,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依《史通》所述,则《魏书》主要为王沈所撰。)。

      唐魏征等《隋书》卷三十三《经籍志二》:

      《魏书》四十八卷(原注:晋司空王沈撰)。(唐·魏征等撰《隋书》第4册,第955页,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