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课堂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商鞅变法的原因
本课的课程标准:通过商鞅变法等史实,认识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本课的主要学习目标:了解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牛耕使用的作用是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大大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在了解商鞅变法史实的基础上,认识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以提高学生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学习商鞅变法,使学生明白商鞅变法符合时代要求,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培养自己勇于改革的意识和创新精神;通过揭示商鞅之死,使学生理解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有时甚至要付出生命的代价,树立“实现抱负不怕挫折和牺牲”的观念等。在学习过程中还可以让学生通过分工合作、收集资料、编排历史剧等方式,培养合作意识、团队精神。
在本课的学习中,如何让学生深入地理解商鞅变法等战国时期一系列变法出现的原因是一大难点。学生在学习中出现障碍的原因主要有三点:(1)学生的知识储备不够。笔者查阅了多个版本的初中新课改教材。这些教材基本不涉及生产力、生产关系等概念和原理。这就给学生理解商鞅变法等一系列变法出现的原因带来了困难。(2)学生的认知水平较低。作为刚刚进行系统历史学习的七年级同学来说,无论使用哪一套新教材,在才上了寥寥几节历史课的情况下去理解商鞅变法等一系列变法出现的原因无疑是非常困难的。另外,作为七年级学生,他们的思维水平还有待提高。(3)课本中出现的很多概念、词语也给学生的理解增加了一定难度。如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课本中的“千耦其耘”、“个体农耕”、“公作则迟”、“分地则速”、“新兴地主阶级”等。
基于上述原因,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经过不断摸索、实践,终于找到了一条较好的学习路径,下面加以介绍,供大家参考。
首先,通过一系列问题,如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在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方面有了哪些进步,上述进步产生了哪些影响,从政治、经济、军事三方面概括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商鞅变法的作用有哪些……让学生掌握本课的一些基本知识。同时在此过程中让学生了解使用铁农具、牛耕与使用石器、木器及仅使用人力相比有何好处,新兴地主阶级的出现等知识。
其次,在此处先让学生听一段对话(两个奴隶主的对话),然后引导其思考讨论泰国为什么要进行变法。下面这一段对话是很多教师在教学中经常采用的,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朗读,也可让学生进行表演。
奴隶主甲:老兄,我最近买了一些新的劳动工具,这些工具都是铁做的。以前我的一个奴隶一天只能翻一块地,用了铁器以后啊,他一天能翻两块地呢!一年算下来,收成多多了。奴隶主乙:老弟,你有所不知啊,我早就买了很多铁农具了。可是我后来发现那帮奴隶经常破坏我花大价钱买来的工具,我心痛死了。奴隶主甲:为什么?奴隶主乙:他们想偷懒呗!这帮可恶的家伙,我看还是用以前的石器算了。奴隶主甲:我不这么认为。用了铁器以后,我们的收成比以前多多了。你为什么不想个办法,让奴隶们既不破坏工具,又乖乖地为我们种更多的地呢?奴隶主乙:有这么好的办法吗?
之后,教师可让学生结合对话讨论有哪些方法。学生想出了以下方法:把田租给奴隶,奴隶收获得多就给奖励;规定每天耕地的数目,耕得地多就给奖励;把地租给奴隶,让奴隶上缴收成,奴隶可以自留一部分收成;派监工进行监督,奴隶如果偷懒或破坏工具,要严惩;让奴隶互相检举揭发,告发别人破坏工具的可得奖励等。从学生的讨论出发,教师概括出大家的方法主要有两类:一是用奖励的方法,二是用强制的方法。教师要指出奖励的方法更好一些,因为这样做有助于调动奴隶的积极性。然后,教师要让学生体会道理:如果奴隶主把土地租给奴隶耕种,让奴隶上缴部分劳动产品,这时的“奴隶”已经变成了“农民”,而土地的主人已经变成了“地主”。
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再组织学生讨论秦国为什么要进行变法。对于这个问题学生最容易想到的原因是富国强兵,因为书中叙述了这个原因。但教师可以从为什么变法能富国强兵、上述两个奴隶主的对话、当时的变法不仅仅只有秦国一国等方面,引导学生得出深层原因:商鞅变法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对于这一历史发展的潮流,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图示,进行形象的展示。
最后,教师结合上述图示和学生一起回到本课课题――铁器、牛耕引发的社会变革,从而起到画龙点睛之效。
在本课学习中,要让学生弄清楚当时的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等都发生了变化,过去的生产关系、管理方式、国家制度等都不再适用了,必须要做出符合实际的变化,而商鞅变法适应了这一历史潮流,所以历史上有“商君虽死,秦法未败”的说法。这样,学生就深入地理解了商鞅变法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