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施的故事:帝王怀中的玩偶,家境虽贫寒,婀娜又多姿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11-19 属于:西施
  • <a href=/renwu/XiShi/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西施</a>
      美女一直是令千古男性最神魂颠倒的可爱尤物,让人神往而留恋。自古以来,在笔者印象中,春秋战国时的西施倒可以称得上是天下第一美女。可惜,从来红颜薄命,如此倾国倾城的女子,也不过沦为帝王怀中的玩物罢了。"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这是杜甫对佳人的深刻阐述,令无数文人充满遐想。但是,佳人命薄,在战争年代,不管她是闭月羞花,还是沉落雁,也终究逃不过命运的魔掌和权力的摆布,西施则是最典型的一位。

      家境虽贫寒,婀娜又多姿

      要了解西施何以为典型,我想应该首先了解她的家境和出身。在现当代,都市美女一般都和化妆有关,霓虹灯下台上的美女,看上去不少光鲜亮丽,格外动人,但大多脸上涂了一层薄薄的胭脂水粉。就连报考艺术学院的高三毕业生,也都是浓妆出场,花枝招展,其美貌更多的却是雕饰所带来。而古典美女西施,她却是真正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西施的名字最开始并不如此,而是叫施夷光。她家世世代代居住苎萝村,也就是现在的浙江省诸暨市境内。当时,她住的乡有东西两个村子,施夷光因为住在西村,所以被叫作西施。

      史料中记载,西施的父亲以卖柴为生,母亲则在家浣纱。这样平常的农民家境,要想穿上好衣服,买优质的化妆品,系上精致的围巾,是万万不可能的。尽管西施家境贫寒,但并不影响西施的天生丽质,倾国倾城。后世曾有文人根据西施之美,编造了一个传说,那就是西施是珍珠的化身。传说称,嫦娥仙子有一颗明珠,自己对其十分喜爱,常常和仙女们一起把玩。平时她出差时,便命五彩金日夜守护,生怕丢失。作为手下的金鸡对明珠更是十分喜爱,由于它身份低微,不能像嫦娥那样放在手中把玩,于是心生一计,趁嫦娥不在宫中时,便偷偷将明珠含在口中,躲到月宫后面的隐蔽处悄悄玩赏,心情别提有多高兴了。哪知出了意外,金鸡一不小心,明珠从她口中掉下,从月宫一直滚落,直接飞入了人间。这一下闯祸了,金鸡不知所措,它为了逃避责罚,只得逃离月宫,希望到人间去找回明珠。回宫之后的嫦娥得知明珠丢失,非常生气,便急命玉去追赶金鸡。玉兔穿过九天云彩,一直追到浙江诸暨浦阳江上空。这时,浦阳江边山下刚好有一施姓农家之妻正在浣纱,忽见水中有颗光彩耀眼的明珠,忙伸手去捞,明珠却像长了翅膀径直飞入她的口中,并钻进腹内。施妻从此有了身孕,16个月之后也不见分娩。一日,一只五彩金鸡从天而降,停在屋顶,顿时屋内珠光万道。这时,施妻竟突然生下一个光华美丽的女孩,取名为施夷光。金鸡与玉兔看到这情景,也没了办法,只得回到了月宫,接受嫦娥处罚。自此故有"尝母浴帛于溪,明珠射体而孕"之说。

      当然,上面提到的故事仅仅是神话传说,不值一信。不过,有史料却这样记载,民间少女西施当时确实漂亮,她美得令男人一步三回头,令女人羡慕嫉妒恨,最典型的一个例子就是"东施效颦"。由于施夷光住在西村故被称为西施,在东村也居住着一位女子,可惜这个女孩并不美丽,反而异常丑陋。虽然长得丑,但东施却没有自知之明,总想效仿西施的一颦一笑,希望自己也能美丽动人。比如《庄子·天运》中就记载:"故西施病心而颦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翻译成白话就是:传说西施由于有心绞痛,在村里病发时会捂住心口紧蹙娥眉,同村丑女东施见到西施发病时的神态认为很美,此后也在村里捂住胸口皱眉。是的,这个丑女见了西施皱眉时很美,却不知道西施为什么而美丽,她以为学习西施的模样,自己也会变美,可见其是自欺欺人也。史料还记载,东施的丑在当时家喻户晓,有妻儿的男人见了她,则会厌恶地拉着妻儿就跑。

      年轻的西施常常在溪边浣纱,婀娜的身姿,轻柔的细纱,纯净的溪水,三者融为一体,令人心驰神往。唐代李商隐对西施的美貌痴迷,专门乘船到浙江省诸暨市去寻找西施浣纱的遗迹,希望可以在溪水之畔找寻到西施的丽影,可惜佳人已逝,不复再生。李商隐对于西施的穿越之爱,也就只能寄托在他的诗篇之中。

      越王为私利,献上醉美人

      如果没有战争,西施可能会是太平年代一位平凡的农家女子,她可能会因为自己的美貌嫁给富裕的官绅之家,自此过上幸福而快乐的生活。她也可以一生居住在西村,与民夫为妻,成为永远美丽的一枝村花。但是,她遇到了可恶的战争,遇到了越王勾践范蠡。从此,她的命运将不再由自己掌控,而是被当权者摆布,这是一件多么悲伤的事呢。

      当时,吴王夫差为父报仇,派兵攻打越国,横行千里,一举取得胜利,并将越王勾践逼到了会稽山上。面对即将国破家亡的局面,越王勾践惊慌失措,不知如何是好。作为他最信任的谋臣范蠡这时出了一个计策,他针对吴王的好色,在越国遴选最美丽的女子进献,希望通过"美人计"改善越国的处境。

      于是,越王开始在全国海选美女,远近闻名的大美女自然被选中。在海选的过程中,出现了一段小插曲,此事后来还成了文学典故。当时,海选过程中,西施力压众人,成功名列榜首,成为越国"第一枝花"。被选上之后,西施很快就被送往越国首都进行训练。

      在进京途中,西施之美惊煞众人,他们争相围观,造成交通堵塞,车辆寸步难行。护送西施的越国相国范蠡,见此盛况,便将计就计,索性叫西施住进路旁旅社的一幢亭楼,然后四处发文张榜:"欲见美女者,付金钱一文。"告示贴出,全城轰动。西施登上朱楼,凭栏而立,真是"此女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见"!前来观赏的市民排成长,为能一睹西施芳容,纷纷慷慨解囊,有的竟来回付两三次之多,真是"一看倾城,二看倾国,三看倾我心"。数天下来,范蠡所得金钱无数。西施也在这时看到了范蠡的才华,对其仰慕有加,也为后来"西湖游"一说提供了佐证。不过,那都是后话了。

      到了京城的西施,便与另一位有名的美女郑旦一同由专人加以教导训练,练成之后便献给了吴王夫差。有关史料上称:"西施毅然由越入吴。"我想,这怕是个别的史学家在那里无根据的揣测。作为正常的女子,有谁愿意去敌国作别人的肉欲工具呢。

      当然,西施去了吴国后,相对来说比较幸运。由于吴王夫差的确喜好女色,又见西施美貌无比,对其十分宠爱。在吴国首都姑苏,西施的生活可能是她一生中最优逸、最受宠、最高贵的时光。而郑旦可就没西施那样的待遇了。吴王为了厚待西施,便想方设法为她提供奢华的生活。史料记载,吴王在姑苏建造春宵宫,筑大池,只为与西施在水中洗鸳鸯浴。同时,吴王夫差还为西施建造了表演歌舞和欢宴的馆娃阁、灵馆等。

      据称西施擅长跳"响屐舞",夫差就专门为她筑"响屐廊",排列数以百计的大缸,上铺木板。西施穿木屐起舞,裙系小铃,舞蹈起来铃声和大缸的回响声"铮铮嗒嗒"交织在一起,好一派歌舞升平的淫乐场景。

      国破城淹没,沉江魂萧索

      然而,吴王夫差万万没有想到,自己曾经是打败越国战无不胜的雄主,当时领军打得越王勾践下跪求饶,还让其当了几年的奴隶。越王勾践在最落魄的日子里,居然还吃过吴王夫差拉出的粪便,帮助御医探察吴王夫差的病因。"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谁也说不清,后来越王勾践卧薪尝胆,通过与民共苦,越国竟悄悄变成了一个强大的国家,还居然派兵攻打吴王报仇。吴国士兵骄傲无比,很快就被越国打败,吴王夫差也成了亡国奴。清朝文学家蒲松龄参考该历史典故,还专门写了一副鼓舞人心的对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吴国的灭亡,使得西施的命运再一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她从此不能被吴王夫差捧在掌心、抱在怀里,也不能在水池中与夫差共洗鸳鸯浴,不能乘上青龙舟欣赏秀丽的风景,更不能与吴王夫差泛舟采莲,骑打猎……等待西施的,将是挣脱不掉的可悲归宿。

      当然,也有史学家称,西施早猜到了自己的结局。因为,她到吴国,其实就是当头号色情间谍,目的是迷惑吴王,让其沉湎于女色,忘记国政。吴国的军事机密,西施伺机向越国传递,并挑拨吴国的君臣关系,特别是夫差与伍子胥的关系。夫差赐剑令伍子胥自杀,也有西施离间的功劳。因此西施是勾践灭吴雪耻的功臣之一。明代西施祠就有楹联云:"越锦何须衣义士,黄金祗合铸娇姿。"但是,无论是间谍,还是情欲工具,对于西施个人而言,却是一个悲剧,因为等待她的将是被上层抛弃的现实。

      公元前473年的冬天,吴国首都姑苏城,也就是今天江苏省的苏州市,被奔袭而来的越国大军攻破,吴国灭亡。春秋时大美女、吴王夫差的宠妃西施的人生轨迹戛然而止,迅速没入了历史的黑暗之中。

      吴国灭亡了,西施却被心狠的越王勾践杀掉沉江。东汉范晔所著《吴越春秋》称:"越浮西施于江,令随鸱夷而去。"鸱夷,是皮革制成的口袋。不知是什么原因,越国处死西施的手段,与夫差当年处死伍子胥的手段何其相似。这两个所谓的君王,谈不上仁义和友善,不过是心狠手辣的政客而已,他们发起的所谓战争,仅仅只是为了追逐自己的利益和权力。

      西施被装进皮革口袋投入江中了,至于她是被缢死后再装进皮袋,还是活活被塞进皮袋投入江中,范晔未作交代。但是,既然西施被称为越国灭吴的功臣,又怎么会被如此残忍地杀害呢?我想,越王勾践这种为达复仇目的而使用美人计,他认为怕是过于下作,便要杀人灭口吧。自古有多少兵卒被当成工具与棋子,最终不都是兔死烹么?

      当然,清代大历史学家蔡元放所著的《东周列国志》则将杀死西施的责任推给了越王夫人。该书记载称,越王勾践早在范蠡将西施从苎萝山载回都城时,就垂涎其美色,但为了雪耻灭吴,只好强忍色欲,忍痛割爱。而吴国已灭,夫差已死,大仇已报,他就可以大张旗鼓地把美女接回。但西施的归来,非常明显地威胁到了越王夫人的地位。虽然出身不高,但西施的美貌、贡献,以及作为"战利品"的分量都是不容置疑的,西施自然成了越王夫人的眼中钉,必须除之。毕竟越王夫人怕杀掉了老公的心头肉,以后不好交代,便打出爱国的旗号,发表告老公及满朝文武书:"这种亡国的祸水,还留着她作甚?"于是,她将干掉情敌的行动上升到关系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不但越王无奈,满朝文武也觉得有道理了。《东周列国志》毕竟是历史演义,蔡元放先生又是清朝人,离战国时代的时间太远,所述故事虽然顺理成章,但西施是否被勾践的太太所杀,却缺乏有力的史证,笔者也不太相信这一说法。

      战国时的墨翟先生所说或许更可靠一些,因为越王灭吴后数年,又把国都迁至琅琊(今山东省诸城市),由于他们的时代相隔较近,墨翟先生对吴越争霸的历史当然更为清楚。他将西施之死与比干、孟贲、吴起并列,以证明他们都是因为过人的美德、才干、长处而死,而西施的惨死,是因其美貌所致,从而正面揭露了暴君的虚假面孔,批判了独裁者的可恶嘴脸。

      无论怎样,历史上的西施最终还是死了,她死得很凄惨、很悲壮,其美丽动人的身体随风消失在茫茫的大江之中,但她的传奇故事却永远留在人们心中。

      文客多痴情,但信西湖游

      然而,西施的死并没有让众多文人骚客死心,他们基于对西施的倾慕,对美女早逝的遗憾,对弱者的同情,又创作出令人温暖的动人文章。最早的记载来自于东汉袁康的《越绝书》,说吴亡后"西施复归范蠡,同泛五湖而去"。

      明代的胡应麟也在《少室山房笔丛》中提出了新的说法,也进行了艺术上的"丰富加工"。他演绎出一个新的情节,那就是西施原是范蠡的恋人。范蠡生于楚国,出生在布衣之家,却有旷世奇才。天才总是孤独而令人误解的。楚国人就把范蠡视为疯子,意料之中,范蠡在楚国混得很不好。无奈之下,范蠡便邀好友文种一起离开楚国,东去越国,成为越国称霸的最大功臣。但是,为人精明的范蠡发现越王勾践为人薄情寡恩,自私自利,只能共苦,不能同甘,便又相约文种离去。文种不愿离开成功的事业,范蠡就更名改姓,带着漂亮的西施泛舟齐国。后来,范蠡到了陶地,醉心生意,经商有道,成为巨富,自号陶朱公,成为天下最有实力的富豪。民间尊陶朱公为财神,还常常烧香祭拜。西施跟了范蠡这个名利双收的大人物,后半生真是幸福快乐,常常泛舟西湖,过着神仙般的日子。

      明朝另一位文学家梁辰鱼也写了一个剧本叫《浣纱记》。梁辰鱼是昆山人,《浣纱记》是昆腔早期的奠基作之一,该剧开头是范蠡游春在溪边遇浣纱女西施,一见钟情,结尾则说两人躲祸远遁。当然前面也已经提到,在范蠡护送西施进京的途中,西施就被范蠡的才华所倾倒,心中也暗生仰慕。范蠡也曾交代:"我实霄殿金童,卿乃天宫玉女,双遭微谴,两谪人间。故鄙人为奴石室,本是夙缘;芳卿作妾吴宫,实由尘劫。今续百世已断之契,要结三生未了之姻,始豁迷途,方归正道。"此处很传奇,居然称范蠡和西施都是下凡的仙人,早在天上时他们就已经相恋,在人间他们只不过是久别重逢罢了。

      当然,有关西施与范蠡双宿双栖的说法在文学作品中比比皆是。就连唐朝大诗人李白也称西施"一破夫差国,千秋竟不还"。宋朝词人苏东坡则写得更为明白:"五湖问道,扁舟归去,仍携西子。"两位大文豪都认为范蠡、西施这对爱侣驾一叶扁舟,优游五湖而逝。

      不过,总而言之,笔者认为这终究是文学作品,只是文人们的一厢情愿,并不能算作真实的历史。但是,西施的人生传奇却永远未曾被后人忘记。

      此时,笔者不禁感慨:如果西施没有遇到范蠡与勾践,那么她或许终生在溪边浣纱,以她的美丽和智慧,可能会成为历史上民间秀色的典型代表,也可能会成为江南美女的代名词。但遗憾的是,民女虽美,却终究是弱者,永远也抵不过政治。残酷的现实将她拉进了奔腾浩荡的历史长河,从此成为一缕青烟,为天下人惋惜和怀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