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大明遇上大清:千里赴援——关宁军鏖战广渠门
崇祯二年(1629)十一月二十日,关宁军在广渠门外布阵。
明代中后期,为应对蒙古的南下袭扰,加上城外百姓众多,为加强京师防备,嘉靖三十二年(1553),朝廷决定加筑外城,原计划建造一座可环绕京师四面的外城城垣,从正南开始修,转而北上。但加筑外城耗资巨大,修着修着朝廷就没钱了,只得将内城南墙与修好的外城相连,形成北京城的“凸”字形轮廓。
北京外城共有7座城门,广渠门位于外城东垣正中偏北,前有箭楼,后是城楼。嘉靖四十一年(1562),又在广渠门的箭楼与城楼之间加筑瓮城,以加强防御能力。
袁崇焕将部队分成三队:一队由总兵祖大寿统领,列阵南面;一队由副将王承胤统领,列阵西北;督师袁崇焕亲率一队居中,形成“品”字形大阵,严阵以待。
皇太极亲自指挥后金军对北京城外的明军发起总攻,后金军兵分两路,皇太极亲自指挥右翼四旗攻德胜门,三贝勒莽古尔泰指挥左翼四旗攻广渠门。
莽古尔泰也将所部分成三队:第一队是各旗额真带领的护军;第二队是阿巴泰、阿济格、多尔衮、豪格的四旗兵外加蒙古兵;第三队是殿后的莽古尔泰、多铎护军,还有2000蒙古兵。多铎因年幼留在后面跟着莽古尔泰压阵。
这次会战,后金军中有许多蒙古兵参战,对面明军的关宁铁骑里也有许多蒙古兵,虽然都是蒙古人,此刻却是各为其主,兵戎相见。
三贝勒莽古尔泰率领贝勒阿巴泰、贝勒阿济格带领左翼四旗及蒙古骑兵数万,向明军压来。后金先锋豪格率先击溃王承胤部,王承胤率部南逃,豪格尾随杀到本阵。莽古尔泰率主力从正面围攻祖大寿、袁崇焕,明军且战且退退至城壕,主帅袁崇焕也不得不亲冒矢石,率队冲锋,双方骑兵往来冲杀,箭如雨下,袁崇焕的身上插满了箭,好在护身的铠甲够结实,后金的阿济格也被明军的弓箭射中差点归西。双方你打过来,我打过去,反复拉锯,明军经过苦战将后金军击退。
此战,后金军先是击溃明军左翼王承胤部,接着围攻袁崇焕的中军。随后,明军右翼祖大寿部发起反击,击退后金军,双方陷入混战,互有攻守,然后各自收兵。
广渠门之战既不是关宁军喜欢的凭坚城用大炮,也不是后金军擅长的骑兵野战,而是一场背城野战,双方势均力敌。但对防守一方的明军来说,击退了敌人的进攻,也算是一场胜利。
十一月二十一日,守城明军打开德胜门,让满桂率领的宣大军在德胜门瓮城休整。
十一月二十三日,崇祯在平台召见袁崇焕、祖大寿、满桂、黑云龙,袁崇焕说将士们连日征战十分辛苦,请求入城休整,但崇祯没有答应。袁崇焕觉得来自山西的宣大军都可以进入瓮城休整,他率领的来自辽东前线的关宁军也应该享有同等的待遇。但结果就是宣大军进城休息,关宁军被拒之门外。崇祯对两军的差别对待,传递的信号已经十分明显,那就是对满桂的信任,对袁崇焕的不信任。
十一月二十四日,城外的皇太极也调整部署,屯兵南苑。
十一月二十七日,后金军再次对北京发起攻击,这次他们的目标是左安门,袁崇焕率领的关宁军又一次挡住了敌人的进攻。
两天后,皇太极率军撤退,但并未走远。
十二月初一,崇祯在平台再次召见众将,会议内容是粮饷,可当满桂、袁崇焕、祖大寿等人来到平台后,崇祯却突然下令逮捕袁崇焕。因为事发突然,在场众人被惊得目瞪口呆,特别是跟着袁崇焕一起来的关宁军将领祖大寿浑身颤抖。主帅被批捕下狱,事情的发展超出了祖大寿的想象。而祖大寿接下来的举动也令满朝文武大吃一惊,袁崇焕被捕后,祖大寿不告而别,率领关宁军出走,回宁远去了。
皇太极听说袁崇焕下狱,亲统大军回师卢沟桥。明军副将申甫率兵7000迎战,被后金军围攻,全部战死。京师再次陷入危机。
这时,京城最能打的就是大将满桂了。于是,崇祯将城外明军的指挥权交给满桂。十二月十七日,总兵满桂、总兵孙祖寿、总兵黑云龙、总兵麻登云率领4万明军在永定门外与后金军再次大战。结果,明军惨败,满桂、孙祖寿战死沙场,黑云龙、麻登云被俘,但后金军损失也不小。
崇祯再次起用孙承宗,孙承宗派人拿着袁崇焕的亲笔信去追祖大寿,祖大寿读着袁崇焕的信泪如雨下,全军大哭。以大局为重的关宁军重返战场,京师才转危为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