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大明遇上大清:“遵永大捷”——收复关内四城
崇祯三年正月,皇太极指挥后金军先后攻占遵化、永平、迁安、滦州。京师周边被后金军反复蹂躏抢掠。危急时刻,一个叫刘之纶的大臣主动请缨抗敌。朝廷大为感动,任命刘之纶为兵部右侍郎,刘之纶招募了1万新兵,编为8营,以8名副总兵统领。大雪纷飞中,刘之纶率新军庄严誓师,激励将士,誓与后金军血战到底。
之后,刘之纶率军来到通州,守城将领却拒不接纳,连城都不让进,将士们只好冒雪宿营在古庙中。这时一些存心不良的言官趁机攻击刘之纶不敢应战,刘之纶气愤之下上疏皇帝,请求辞官回乡,但崇祯并未批准,反而好言安慰。刘之纶只好率师越过通州向东进兵,出蓟州来攻遵化,驻军在城外8里的娘娘庙山。
遵化的后金兵见有明军援兵前来,主动出城击溃了两营明军,但明军主力并未动摇。二十二日,代善率主力骑兵赶到,将刘之纶所部击溃。代善通过被俘明军得知刘之纶驻营娘娘庙山,随即率军将山团团包围,要刘之纶投降,遭到拒绝,便下令发起攻击。刘之纶下令发炮还击,不料火炮炸膛,引起军营大乱。左右劝他撤退,刘之纶斥责道:“我受朝廷厚恩,当以死报国!”严令众军不许后退,击鼓再战,双方弓箭对射,矢如飞蝗,后金军冲到山下后,两军近战肉搏,但敌人越来越多,眼看明军支持不住,刘之纶从身上解下所佩印绶,交给家人,让他交还朝廷。这时,后金兵已经冲上山来。刘之纶激励士兵死战不退,经过一番血战,8营明军阵亡7营,刘之纶也死于乱军之中,只有1营士兵乘夜色突围。
皇太极占领遵化、永平、滦州、迁安四城后并未像往常那样抢掠一番就走,他准备长期固守四城,作为插在关内的楔子。以后再来好歹也有一个稳固的据点,皇太极命贝勒阿巴泰、济尔哈朗、萨哈廉率正白、镶红、正蓝三旗守永平府;鲍承先、白格率镶黄、镶蓝二旗守迁安;以固山额真图尔格、纳穆泰率正黄、正红、镶白三旗守滦州;又命察哈喇率蒙古兵守遵化。
皇太极率军从正月到二月在北京周边大肆抢掠,感觉抢得也差不多了,这才满载而归,于三月二日取道冷口关返回辽东。二贝勒阿敏、贝勒硕托受命率兵5000人,前去与阿巴泰等换防,驻守永平、滦州、迁安、遵化四城。
稍有军事常识的人都看得出来,后金军所占四城在北京附近,如汪洋大海之中的孤岛,明军不可能允许这些后金钉子户长期盘踞在这里,明军的反攻是必然的,而皇太极只给了二贝勒阿敏5000人,就算后金兵战力强悍,也打不过数十倍于他们的明军。5000人守四城,平均一城也就1000多人,根本守不住。以皇太极的水平不可能不知道如此布阵的后果,但他还是这么干了,皇太极目的很简单,他就是要给阿敏挖坑。
崇祯三年五月初九,前线各路明军在孙承宗的指挥下,山西总兵马世龙,山东总兵杨绍基,锦州总兵祖大寿,副将祖大乐、祖可法、张弘谟等率兵攻打滦州。虽然来自全国各地的明军很多,但主力仍是关宁军。
二贝勒阿敏、贝勒硕托在永平得知滦州被围,派巴都礼率兵数百增援滦州。去这么点人,明摆着是去找死的,结果也的确如此,这几百人到了地方,就被明军围歼了。阿敏听说援兵全军覆没,只得将迁安守兵撤入永平,尽量集中手头为数不多的兵力,或许还能多顶一阵子。
明军用大炮猛轰城墙,这是明军用大炮攻城的典型战例,不过,不久之后,他们的敌人也会学会这招。明军的大炮将城楼击毁。后金守将纳穆泰、图尔格、汤古岱等实在守不住了,于十二日夜放弃滦州逃入永平。当时赶上天降大雨,后金军惊慌失措,秩序大乱,或20人,或30人结队而行,到处遭到明军的袭击,阵亡400余人。
阿敏、硕托得知滦州丢了,立即命令守遵化的察哈喇等弃城而走。下令弃守遵化的同时,阿敏连永平也不想守了,临走之前,阿敏将永平新降汉官巡抚白养粹、知府张养初、知县白珩等人杀了。杀几个汉官也就罢了,阿敏随后又下了一个愚蠢的命令屠城,将永平城中的百姓屠杀殆尽,将抢劫的金银财宝打包连夜撤出永平,出冷口逃回辽东。皇太极派出的贝勒杜度率精兵前往永平换防,在路上遇见扛着战利品往回跑的阿敏的部队,这才知道四城都丢了,只好跟着败军一起掉头往回跑。明军趁势收复永平、滦州、迁安、遵化四城。明朝称此役为“遵永大捷”。究竟是不是大捷,大家心里都有数,说是“大捷”也只是安慰自己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