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井甃庵建怀德堂
17世纪末,日本社会中“町人”(主要指商人)的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逐步提高,町人文化以商业重镇大阪为中心发展起来,以町人为对象的乡学也较早地产生于大阪,这就是大阪学问所(公文中称为摄州大阪尼崎町学问所,一般称为怀德堂、怀德书院)。怀德堂其名取自《论语》中“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儒学者三宅石庵(1665~1730)在大阪尼崎町二丁目的宅邸教授门徒,随着门徒增加,由中井甃庵等门徒出资,在安土町二丁目建讲舍多松堂。1724年3月,三宅石庵的宅邸被大火烧毁。同年5月,中井甃庵同三宅石庵的其他5位商人门徒,共同出资土地和资金,在大阪尼崎町一丁目(现东区今桥三丁目)重建讲舍,此即为怀德堂。怀德堂初创时以乡学为目标,三宅石庵被门徒迎至此地担任教师。1726年,中井甃庵征得幕府第八代将军德川吉宗的许可和支持,使怀德堂成为半官半民的教育机构(乡学),三宅石庵任学主(主持教导事务者),中井甃庵任“预人”(主持公务者)。共同出资的5名商人轮流管理监督,并禁止教师一职父子相袭。1730年三宅石庵去世后,中井甃庵任第二代学主,直至1758年去世。此后,三宅春楼(三宅石庵之子)、五井兰洲、中井竹山(中井甃庵之子)等人致力于扩大怀德堂的教学活动,使其进入全盛时代。到1869年怀德堂被废除为止,怀德堂前后延续了146年。出身于怀德堂的学者、门人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日本朱子学流派,即怀德堂学派。
怀德堂除了对庶民中的一般成年人讲授初步汉学知识以外,还指导少年学习读书、习字。《怀德堂定约》规定,家长让其子弟在此学习的请求得到学主允许后,可在此就学接受指导,甚至允许寄宿。出身于学者、医生家庭的少年主要学习读书,农工商子弟主要学习习字、算术。
上一篇:平野含翠堂的建立下一篇:石田梅岩创心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