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世界教育大事典

汉代设立太学

汉武帝于元朔五年(前124)创建大学。这是统治阶级培养统治人才的官立大学,它的创立标志着中国封建官立大学制度的正式确立。太学的建立有多种原因,首先是汉武帝以后,生产恢复,经济得到初步的发展,国力加强,政治统一。其次,汉代建立的是一个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国家,为了巩固帝国的统治,贯彻中央号令和方针政策,维护统一,就有必要培养大批国家统治人才。再次,由于学者董仲舒公孙弘丞相之职,贯彻了“独尊儒术”的政策,明确地向武帝建议设立太学并获准。

元朔五年,公孙弘等拟定创办太学的具体方案,其中包括:在原有的博士官基础上兴建太学,建立博士弟子员制度。规定博士弟子的限额、身份及选送办法。提出了太学管理及博士弟子出路的建议。在教学管理方面,太学素有“严于择师”的传统,例如在成帝的诏书中就明确规定博士必须德才兼备,有“明于古今”、“通国体”的学识。对学生则注重考试与自学,实行以经师讲学为主、学生互教互学的方法。

太学初建之时规模不大,只有几个经学博士和50个博士弟子。到汉宣帝时增至200余人,西汉后期太学生增至千人。而后由于政治斗争的需要,太学又进一步得到发展,据《汉书·儒林传》记载,“成帝末,或言孔子布衣养徒三千人,今天太学弟子少,于是增弟子员三千人”。王莽执政,采取种种措施扩建太学,提高太学待遇,扩大了太学发展的物质基础。及至东汉质帝时,“广开学路”,结果招募太学生3万多人,太学规模发展到了鼎盛时期。汉代太学不仅促进了中国古代教育文化事业的迅速发展,而且也成为中国古代高等教育重要发展的模式。

上一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下一篇:汉代设郡国学校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