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民

爱护民众。《大学》的重要命题。朱熹称之为《大学》三纲领之一。《大学》首章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唐孔颖达疏说:“在亲民者,言大学之道,在于亲爱于民。”这是对儒家重民、爱民的民本思想的发扬。《大学》认为如何对待民众的问题,是关系国家存亡的大事,“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因此要像民之父母那样,以慈使众,谨慎地对待民之好恶,“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知道“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拂人之性”。在用人方面,要举贤任能。在财用方面,反对聚敛,“与其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而且要懂得“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这些都是亲民治国的重要原则。到了宋代,程颢程颐改“亲民”为“新民”,其根据是《大学》中有一段话:“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诰》曰:‘作新民。’《》曰:‘周虽旧邦,其命惟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朱熹据此对《大学》章次做了调整。并做了新的解释:“新者,革其旧之谓也,言既自明其明德,又当推以及人,使之亦有以去其旧染之污也。”使爱民思想转为教民思想。朱熹在注释《盘铭》时说:“汤以人之洗濯其心以去恶,如沐浴其身以去垢,故铭其盘,言诚能一日有以涤其旧染之污而自新,则当因其以新者,而日新之,又日新之,不可略有间断也。”解释“作新民”时又说:“鼓之舞之之谓作,言振起其自新之民也。”这是要求统治者通过自身的道德力最,引导、激发人民弃恶从善,体现了理学的道德本位思想。

上一篇:止于至善 下一篇:明明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