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趣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湖北人民出版社《文艺心理学大辞典》第376页(562字)

中国古代论述审美心理的术语。

“天”即天然、自然;“趣”即审美情趣、审美意味。“天趣”指以自然风格为主的审美情趣、审美理想。宋代惠洪《石门洪觉范天厨禁脔》云:“其词语如水流花开,不假功力,此谓之天趣。天趣者,自然之趣耳。”“天趣”最早由晋代画家顾恺之提出:“林木雍容调畅,亦有天趣”(《画论》)。其后,惠洪、魏庆之、谢榛屠隆袁中道、沈德潜等皆有论述,并成为古代艺术创作的一个重要审美标准。

“天趣”来自作家的真实情感。明代江盈科《雪涛评》云:“凡为诗者,若系真诗,虽不尽佳,亦必有趣。若出于做伪,必不佳,即佳亦自无趣。”“真诗”必有真情,真情流露于诗而毫不做作,诗有真情必有动人之趣味。“天趣”同作品的传神有关,屠隆《画笺》云:“画品全法气韵生动,不求物趣,以天趣为高。”形似之作意味索然,难以动人,谈不上“天趣”。只有气韵生动,写照传神,作品才可能有“天趣”。“天趣”离不开艺术表现的朴素自然、平淡凝练,“夫趣得之自然者深,得之学问者浅”(明代袁宏道《叙陈正甫会心集》)。

艺术表现的平淡自然,使作品显现出天然浑全之风格,从而“天趣”才可能产生。

“诗过于雕镂,渐失天趣”(沈德潜《古诗源》)。总之,“天趣”是作品自然平淡的审美特征,反映了古代崇尚自然的审美趣味与审美理想。

上一篇:妙趣 下一篇:诗眼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