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为什么不封李自成为王,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1644年,闯王李自成的部队开启了灭亡明朝的大规模东征。在摧古拉朽的摧毁了京畿附近的防御后,闯军基本上完成了对北京城的包围。
李自成在成功之余 向崇祯提出了和解方案
但出乎很多后人意料的是,李自成居然向崇祯皇帝发出了带有善意的和平条件:闯王本人并不愿意推翻明朝。只要崇祯封他为异姓王,统领陕西的地盘,他便愿意出关为明朝消灭满清。当然,崇祯皇帝也需要在战争期间为闯王的军队提供军饷!
崇祯宁死也不答应李自成的要求
然而,已经穷途末路的崇祯却对这个方案给予了立即否决。最终,无兵可用的光杆皇帝,只能在逃跑无门的窘境下,找到了歪脖子树。这种在今人看来有些不可思议的刚硬,其实源自一直困扰崇祯本人的制度舒服与思维心魔。
因为崇祯答应李自成的要求,那就等于瓦解了自己一直苦心经营的帝国权力体系。同时,与李自成签订这样的城下之盟,也有悖于崇祯一辈子所受的教育,更不符合他的政治形象与个人理念。
崇祯的刚愎自用 给自己挖了大坑
崇祯在历史上一直给人以刚愎自用的印象,但是这种表现并不完全取决于他自身的性格和禀赋。一直舒服他的是那个年代的等级观念与明朝开国后就制定的祖宗法制。突破这两个社会因素,崇祯等于是在掀翻大明王朝赖以为生的权力框架和最终话语解释权。
崇祯如果屈服 那么长江以北将成为李自成的天下
在李自成兵临北京城下时,崇祯发现自己实际上已经对全国失去了控制。除去还没有被波及的南方地区,北方的山西和山东都已经在地方军政大员的带领下投靠了李自成。河南、山西两地也已经成为了李自成的实际控制区。所以,如果崇祯在最后时刻来一个城下之盟,就等于是认可了李自成的全部战果。闯军将成为有朝廷钦定盖章的正规力量,舒舒服服的保留既得成果。
北方的士大夫阶层在当时不是背叛崇祯就是选择观望
以北京城内的士大夫官员为首的儒家集团,早被崇祯看透了本质。这些人的忠君情节,完全是建立在君主有能力保护他们利益基础上的。在发现崇祯已经失去控制力后,大量官员就开始在任上不断相互推诿,甚至打擦边球的与外敌勾搭。整个京官队伍,都不再与崇祯的皇权紧密配合。
一旦崇祯自己认可了李自成的存在。就等于是告诉儒家集团,李自成是那个有能力保护天下的人。这在实际上也是在承认自己的无能,就与宣布明朝在实际上彻底衰败是没有任何区别的。
李自成的成功也被视为一种贱民作乱
同时,李自成的出生也为崇祯和士大夫们所不齿。虽然谣传其具有西夏血统,但在有史可查的记录中,李自成的原生家庭都一直居于社会底层。在强调等级社会与宗法礼教的时代,李自成的成功就是一场上层忌惮的贱民作乱。要崇祯在最后时候给贱民们点头,自然是一百个不愿意。那些依然忠于明朝的士人,也会因此对崇祯和任何明朝势力都失去信心。这等于还是在宣布大明帝国的瓦解。
李自成对福王等宗室是杀戮 也让崇祯无法原谅
最后,李自成在一路起兵作乱的过程中,已经杀死了许多明朝的王爷和宗室成员。这就让崇祯很难放下成见去接纳这班粗人。因为这又是在承认作为皇帝的自己,连同出一系的宗室成员都保护不了。纵使换得一个继续苟活的局面,也会在后世的历史记载中,留下一个异常软弱的恶名。总有沽名钓誉情节的朱由检,当然不愿意这种事情发生。
当然,明朝自建立后就不断强调的唯一中心制度,也是束缚崇祯的重要因素。承认李自成为一个异姓王,就等于宣告了明朝对地方控制力的崩溃。那么就会有更多农民军领袖和地方大员在南方各地冒出来,从内部瓦解明朝的集权帝国统治。
崇祯其实在为他之前的所有明朝皇帝还债
所以,崇祯就是面临死亡威胁也不能答应李自成的要求。那些左右他的因素,恰恰也是促使他一路频出昏招,将明朝推向不可救药地步的原因。而那些在他之前,不断规划和强化这些礼法制度的总设计师们,或许早有遇见过此类危机的诞生。但有什么比集权+敛财,更应该排在工作首位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