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古人学习谋略之战国苏代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17-10-19 属于:苏代

苏代苏秦的弟弟,和他哥哥一样,也是一位有名的纵横家

苏代所以走上游说进仕之途,全是因为哥哥的勤奋好学和不同凡响的人生际遇。不过,与苏秦的坎坷遭遇相比,苏代显然要顺利的多。但在智略上,苏代是一点也不逊于他哥哥的。

苏代

战国后期,由于各诸侯国的力量不断变化,七国中不论强国、弱国都在寻找自己的盟友,借以壮大自己,排斥和打击敌国。在这样一个时代里,没有早一步、没有晚一步,他们刚刚好就成名了。

苏代所效力的国家是燕国。当时,齐国赵国是燕国的仇敌,矛盾不绝、战争不断。而楚国和魏国则是燕国的盟友,彼此情投意合,你侬我侬。秦国虽然是不敢惹的老大,但毕竟隔得远了些,一时顾及不到这里。所以对燕国来说,主要的斗争方向是齐国方面。

燕王为了对付齐国,曾派苏秦出使齐国进行离间活动,不断制造紧张气氛,成功地分离了齐王和他的大臣们,取得了齐宣王信任。齐湣王继位后,苏秦因与大夫争宠,被人暗杀。而苏秦死后,他离间乱齐的阴谋也暴露了,这就引起了齐国对燕国的极大仇恨。

出来混,迟早要还。燕王哙这时觉得自己势单力薄,完全不可能成为齐国的对手,总担心会覆国,竟然听信了鹿毛寿的花言巧语,把王位让给了子之。再后来,燕国的官员和百姓对子之严重不满,导致国内出现动乱,在几个月内,就死了几万人。不幸,总是由内往外扩散开,齐国便乘乱出兵占领了燕国,这一占就是三年多的时间。

但燕国军民是有血性的,反抗起伏不断,齐军比不上秦军又战斗力,终于还是撤了。

在臣民的拥戴下,燕昭王继位了。他决心要复兴国家、报仇雪恨。在这样的情形下,苏代拜见了燕昭王。燕昭王自然把苏代看成了贴己人,就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苏代,想作为却力量不足。对齐国应采取什么样的策略,苏代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要打败齐国,燕国只有同别国结盟。“齐国连年争战,人力、财力明显不足,所以齐王现在一定很贪财。先派人质过去,主动与之修好。再送珠宝、绸绢去贿赂齐王和亲信。这样,齐国就不会把燕国放在眼里,而专心攻打宋国,到那时,齐国就会不攻自破。”苏代一针见血,燕昭王很欣赏。

燕昭王果然是很能忍的君主,在长达二十年的时间里,在对齐友好的外衣下,燕国秘密与各国往来,结成了广泛同盟。多年的等待没有白费,齐终于灭了宋国后,张弩而衰,齐国的国力大为削弱。机会来了,公元前284年,燕国组织起同盟国对齐国展开了大规模的进攻。燕军长驱直入,一举攻占了包括齐国国都临淄在内的70余座城池,齐国国王也被杀了。其惨如此,这在战国史上是很罕见的。《史记·乐毅列传》里说:“诸侯害齐湣王之骄暴,皆争合纵与燕伐齐。”苏代的合纵策略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楚国是燕国的盟友,有一次楚国发兵围攻韩国雍氏城,形势危急。虽然韩军奋勇抗击,打退了楚军的多次进攻。但战争的消耗太大,韩国便向周王室提出了征调军需物资的要求。无奈周王室人口不多,力量微弱,物资不足,无法满足韩国需要。可如果不给,得罪了韩国,周王的苦头也够吃几壶的。周王忧心忡忡,就找到了苏代。

毕竟是生于洛阳,是周朝的人,苏代也没做任何犹豫就出使韩国了。固然这是一种感情,但更多的是苏代对自己足够自信。见到公仲侈,苏代说:“您知道楚国昭应说过什么话么?他曾劝楚王:‘韩国已被战争拖得筋疲力尽,现在国库空虚,粮食匮乏,民心相背,没有办法坚持下去了。如果乘机发动进攻,不出一个月就能拿下韩国。’可如今五个月过去了,我们仍然没有攻破,这足以说明我们缺乏足够的力量,攻打雍氏城的事一定要慎重考虑。楚王对昭应置之不理,而您这个时候却向周王征兵甲、调粮草,这不等于把韩国的内情明白地告诉楚国吗?昭应要是知道这些情报,肯定又要劝说楚王增兵攻打雍氏城,那雍氏城就指日可破了。”很有道理,公仲侈觉得很后悔,却又说征调的要求已经发出去了,如何收得回?苏代见他心思有了活动,紧接着又说道:“来得及。您可以把高都送给周王室。”公仲侈很不快:“我不征调粮草和兵甲已经是给他面子了,把高都送给周王是啥意思?”苏代便解释说:“您慷慨地把高都送给周王室,周王一定很感激,他一定会投靠韩国。楚国知道后,也一定会和他断绝来往,以高都来换一个完整的周王室,何乐不为呢?”公仲侈不禁拍手称赞,当即决定不再向征调粮草和兵甲,把高都送给周王。周王大喜过望,果然改变了态度,投桃报李,开始积极协助韩国。最后久攻不下的楚军,只好撤军,雍氏城保住了。

战国后期,秦国的实力最强,是所有诸侯国的敌人,有着绝对的优势。而其他诸侯国之间,则彼此只存在着一时的、相对的优势。换句话说,和秦国打,一定会灭国,和其他国家打,不一定会亡。在这样的形势下,出于战略利益考虑,燕国的仇敌就并非总是齐国了。

一次,魏冉白起一起率军进攻赵魏韩,他们哪里是秦国的对手,很快被打得打败。然而,为了更便利地征服齐国,魏冉决定拉拢赵国,又把打下来的观津退给了赵国,只是要求赵国和秦军一起,共同对齐国宣战。

齐襄王惊恐不安,急忙召当时留在齐国的苏代商量对策。苏代明白,不帮助齐国,燕国也一定会成为秦国顺手所牵的那只。他很沉着地说,只要修书一封,陈述利害,就可以阻止秦军进犯齐国。在信中,苏代写到:“我听使者说,秦国要帮着赵国打齐国。我不相信这是穰侯的主意,对齐王说‘秦王贤明、熟悉谋略,穰侯明智、深谙军事,必然不赞成派兵帮助赵国攻打齐国。’之所以如此断言,原因是,如果赵魏韩联盟,显然对秦国不利。如今攻破齐国是使赵国得到好处,秦国是不会甘愿做傻事的。因为赵国与秦国有世仇,这样做不符合秦国的利益。或许有人会问‘攻破齐国,拖垮赵国,秦国就会腾出力量南下制服楚国,岂不是两全其美?’事实上,齐国已经疲惫不堪,经不起打击了。这样做,不仅使赵国得利,更谈不上制服楚国。其次,如果秦兵出的少,赵国和楚国就认为秦国没有诚意讨伐齐国。而万一大量出兵,赵国和楚国又必然对秦国怀有疑虑,不会齐心攻齐。同时,由于大兵压境,齐国势必背秦投赵、楚的营垒,这更是秦国不愿看到的结果。另外,一旦齐国割地向赵、楚求和,两国肯定会接受,一定不会继续履行与秦国的协约,甚至停止进攻齐国。齐国要报复秦国,也会举兵与赵、楚结盟反击秦国,那就措手不及了。这等于是赵、楚两国用秦国来对付齐国,又用齐国来算计秦国,岂不是坐山观斗?为什么赵国和楚国这般聪明,而秦国和齐国却被蒙在鼓里还不知道呢?因此,我认为秦国得到安邑,只要悉心经营,就不会有祸患的,而后逐步会取得天下的中央地盘,这与冒险攻齐相比,哪一个更有利?所以,我自信穰侯肯定不会轻易派兵帮助赵国伐齐的。”一语点破局中人,魏冉左思右想,觉得苏代的话非常在理,于是连忙下令退兵。就这样,苏代棋高一着,书退秦兵,不战而胜。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