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把耿炳文留给建文帝,朱棣是如何防备他的?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4-03-13 属于:耿炳文

  对耿炳文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了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朱元璋唯独留下一个人——耿炳文,以达到防备有能力有野心的朱棣不轨行为。

  耿炳文是最早跟随朱元璋打天下的战将,多次痛击张士诚,后与徐达将军、常遇春等人打下汴梁、大同、晋冀陕西等下,为朱元璋平定天下立下了赫赫战功。

image.png

  建文帝朱允炆黄子澄的建议下进行削藩的,结果导致了朱棣联合朱权以清君侧的名义造反。这时朱允炆当务之急要做的事就是停止削藩令。这样一来朱棣没有了清君侧的理由,再起兵就是赤裸裸的叛乱。二来可以聚集所有能够支持自己的力量,使得大多数诸侯王们放弃支持朱棣,至少成为中间派,给朱允炆留下足够的余地。

  起初,耿炳文被任命为元帅,领导军队对抗朱棣,但当他的部下张保向朱棣投降,扰乱了他的部署时,遭到了重大的失败。当时耿炳文手下还有十万多人的军队,完全可以和朱棣死磕到底。

  然而,建文帝的疑心病犯了,认为耿炳文是故意失败的,于是采纳了大太常卿黄子澄的建议,免去了耿炳文将军的职务,由李文忠之子曹国公李景隆代替耿炳文。事实证明,李景隆只是草包一个,又怎么会是朱棣的对手,结果输掉了大对战。

  事实上,李景隆如果聪明点,这时只要选择避其锋芒,避而不战,朱棣就会陷入绝境。毕竟攻城是一件很困难的事,往往是得不偿失,会损耗大量人。如果李景隆坚清壁野,选择坚守不出,朱棣怎么耗得起,他没有坚固的城池做根据地,怎么能更强大起来。怕是时间久了,不攻自破了。

  但李景隆的惨败给了朱棣更大的信心,他率大军直向南京进发。在淮安遇到了建文帝手下的超级悍将梅殷。他统帅数十万大军挡住了朱棣向京城进军的步伐。

  朱棣想要通过淮安抵达南京行不了通了,朱棣没有选择死磕,而是选择了曲径通幽,朱棣率军绕过了淮安,直抵空虚的南京城。

  结果毫无悬念,朱棣兵临南京城时,空虚的南京城根本无法抵挡便城破了。而建文帝也在兵乱中不知所踪,令人唏嘘。

  不过当南京城陷落后,宫中的一场离奇大火,却令建文帝朱允炆生不见人,死不见尸。对此,坊间更是传言纷纷,有说他归隐不问世事的;有说他做了和尚以待时变得;还有说他已到达王师效忠之地,准备随时复国的。各种流言四起,这也成了千古疑案。

  然而,600多年后,一位老汉认祖归宗引轩然大波。2006年,一位名叫朱永斌的老人来到贵州博物馆,说自己大有来头:他是朱允炆之子朱文奎的后人。

  面对专家的质疑,他从兜中掏出了证物:一枚古香古色的印章。

  专家不敢怠慢,随即仔细观察起来。这枚印章做工精细:它通体金黄,印身由黄铜所铸,印印纽呈兽身,从前看去为凤头,后视则是麒麟头。其正面还刻有9个字:大仃国王都行省之印。

  专家经过鉴定后得出结论:这枚印章却是出自皇帝之手,并且很可能是建文帝之手。理由有两点:

  一是印章是由黄铜所制,其兽身、凤头、麒麟首都是帝王之家的专用之物,常人不敢滥用,因为这是要掉脑袋的事。因此,证明印章是皇帝之物。

  二是印章上面的9个字不但采用皇家的九叠文,而且上面还有历史上难以找到“大仃国”这3个字,“大仃加”在中国历史上根本上是不存的,因此可以推断这并其实并非国名,而是说国家发生了大难,皇帝流亡在外孤苦无依之意,这显然是符合朱允炆被赶下皇位孤苦流浪的处境的。

  对于专家判定结果,朱永斌表示满意,同时他要求证明他是朱允炆的后裔。对此,专家摇头说:无可答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