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时期武之望与孙元化两位大臣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4-02-28 属于:孙元化

  明朝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下面和趣历史小编一起走进了解。

  明末,天下大乱,很多明朝官员因为剿匪或抗清不利,结局悲惨。

  不过,既然做官,为国捐躯也好,因罪自尽也好,这是他们应该承担的因果,无可厚非。

  但其中,也有部分比较可惜的官员,比如,科学家式的技术型官员。

image.png

  这类官员从本性上来说,做官的情商都有些欠缺,这属于理科男的通病。

  不是谁都能像徐光启那样,又会做官,又会搞技术,两边都不耽误的。

  如果是盛世,技术型官员即使做官糊涂,总归不会有性命之忧,无非是仕途坎坷罢了。

  可明末乱世,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葬送生命。

  本文就给大家介绍两位明末时,比较著名的,研究科学技术是一流高手,但做官却晚节不保,把自己作死的科学家式的官员。

  一:武之望

  武之望是明朝嘉靖年间生人,至崇祯朝,已年过70岁,人生历经六朝(嘉靖、隆庆、万历、泰昌、天启、崇祯),为官也历任四朝(万历朝进士),算是元老重臣。

  他有两个特长,第一是在儒学上有很高的造诣,他是陕西人,也因此被人赞誉为“关中鸿儒”,如果不做官,做个思想家、教育家或文学家都没有问题。

  第二是医学方面的造诣高超,尤其擅长妇科医学,还专门著有《济阳纲目》、《济阴纲目》这两部医学名著,妥妥的著名医学家

  实际上,武之望的官途不算特别突出,但也没有太大波折,虽然曾因愤恨官场黑暗,辞官归乡十多年,但凭借资历,至明末天启四年时,也顺利做到了登莱巡抚(从二品)的位置上。

  此时的武之望,已经72岁了,在古代,算是高寿,完全可以去养老了。

  但老当益壮的他,却一定要继续为官,或许他在研究儒学和医学之外,还有一颗继续攀登官场高峰的心,没进过内阁,算是一种遗憾,所以一把年纪了,还要在官场上打拼。

  这是个人理想,无可厚非,可明末时期的登莱巡抚不好当,是要监管皮岛驻军,参与辽东方面的军事工作的,这对于儒学家和医学家来说,有些困难了。

  因此,他在登莱巡抚任上,跟明军驻皮岛的主帅毛文的关系,处理得相当差。

  双方对军事工作的理解无法苟同,武之望在登莱巡抚任上的工作成绩,完全没法跟前任袁可立相比,只知道跟毛文龙互相弹劾,无法共事。

  也因此,武之望的登莱巡抚只当了一年零九个月,就被调离了。

  他被调到南京为官,任六部侍郎,属正三品,其实是降级使用,还是南京的六部,这算闲置了。

image.png

  对于武之望来说,这也没什么,反正一把年纪了,到天启六年时,他还一度因病乞休。

  可到了崇祯元年,崇祯皇帝要起用他,已经高龄76岁的他又坚决复出了,还被派到陕西当三边总督(总督陕西、甘肃宁夏军务)。

  崇祯朝的三边总督可不好当,后来席卷全国的农民大起义,就是从陕西开始爆发的。

  而农民起义军中,很多早期领导人其实是三边的边军出身,因为缺饷闹兵变,然后干脆造反起义。

  武之望同样没能很好解决边军缺饷的问题(有记载说他也克扣军饷,存疑),他上任三边总督仅仅半年后,治下就闹出了“固原兵变”(三边总督府就在固原)。

  兵变后的明军士卒很轻易就转变成了流贼,陕西糜烂,武之望毫无解决办法和能力。

  于是,在“固原兵变”发生仅三个月后,感觉无法对朝廷交代的武之望自杀身亡,死时77岁。

  如果武之望在70岁后,能老老实实致仕,凭借其儒学和医学上的成就,其实人生应该很圆满。

  可惜,他为官的心思一点都不弱,终于让自己这样的科学家式的官员,搞得晚节不保。

  二:孙元化

  孙元化是明朝万历年间生人,他一辈子在功名一途上止于举人,不是他不够聪明,不愿意学习,而是他的兴趣在别的科学技术上,对八股文不够专注。

  简单说,就是一个文科成绩不怎么样,理科成绩很高的技术型人才。

  但孙元化的官途并不差,人生的最后一个官职是登莱巡抚,以举人之身获得从二品的官位,相当厉害了。

  这一切,只是因为他专注的技术是火器技术,专为战争而生,在明末,这样的人才值得被提拔。

  孙元化是明末著名科学家徐光启的学生,跟着徐光启信奉天主教,跟着学习西式科学知识。

  其所学的西式科学中,又以研发火器最为擅长,特别是研发和铸造火炮。

  天启年间,让整个大明朝振奋不已的“宁远大捷”中,明军赖以发威的,摆在宁远城头上的十多门大炮和炮台,就是按照孙元化的意见修筑和摆放的。

  崇祯三年,孙元化被人举荐,担任了登莱巡抚。

  在任上,他还组建了一支有20多个外国人(应该全是葡萄牙人)参加的雇佣军,专门为辖下的军队担任炮手,以及帮助他研发火炮。

  另外,他还抱着善意,接纳了从皮岛逃到登莱地区的孔有德、耿仲明、李九成等原毛文龙麾下的将领,让他们在自己的麾下为将。

  这一举动,给他带来了灭顶之灾。

  崇祯四年,在辽东,明朝和后金之间,打响了“大凌河之战”,明朝因战事不利,从各地调派军队出关救援。

  孙元化也派出了孔有德、耿仲明、李九成等人,走陆路北上参与此战。

image.png

  但孔有德等行进到吴桥时,因和当地士绅发生矛盾,一怒之下发动兵变,造反了。

  孔有德等造反后,一路杀回登莱地区,孙元化应对不利,拒绝听从登莱总兵张可大正确的平叛意见,以至登莱明军大败,连自己都被俘虏了。

  《明史·张可大传》中记载:

  未行而孔有德反吴桥,东陷六城。可大急往剿,元化檄止之,不听......有德暮薄城。可大请击之,元化持抚议,不许。可大陈利害甚切,元化期明岁元日发兵合击。至期,元化兵不发......焘(张焘,据说也是一名火器专家)兵半降有德,遣归为内应。元化开门纳之,可大谏,不听。夜半贼至,城遂陷。

  孙元化被俘后(此前自杀未遂),因此前收留孔有德等,对其有恩,孔有德没有杀他,还差点被孙元化说服,准备接受朝廷招抚。

  但孙元化的计划被巡按王道纯(他也算是医学家,自己没有著作,但校检及整理过许多前人的医学著作)破坏,最终没能成功。

  孔有德之乱被平定后(带着部队跑去投降清朝了,还带去了孙元化积攒的火炮、炮手和铸造火炮的外国专家),孙元化要承担责任,被崇祯皇帝下令斩首。

  孙元化的名气比前面介绍的武之望要大得多,因为他是研发火器的,比搞医学的更为人熟知,而且“孔有德之乱”也比“固原兵变”危害更大。

  但孙元化的人生结局跟武之望的大同小异,也是一个搞科学技术很,但做官面对危机时,束手无策的理科男。

  孙元化被杀时,只有51岁,对于科学家来说,这算是年富力强的年龄,他死得相当可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