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懋第明朝最后的"文天祥",他的结局如何?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4-02-28 属于:左懋第

  大家好,说起左懋第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

  公元1627年,“木匠皇帝朱由校驾崩,因为他没有儿子,他的弟弟朱由检继承大统,年号崇祯,这也是明朝正统意义上的最后一位皇帝。崇祯帝登基之后,大明朝已经风雨飘摇,崇祯二年,白莲教纠集5000多名教徒围攻山东莱阳县。

  莱阳久不经战火,百姓们惊慌失措,县令只好组织乡里的士绅、秀才一起抗敌。有一位叫左懋第的秀才毛遂自荐,他以满腔热血登上城楼,率先点燃大炮攻打敌营,遗憾的是,火炮炸膛了,左懋第差点被炸死。

  正当大家为左懋第惋惜时,左懋第突然从血泊中爬了起来,继续点燃第二门大炮,一炮击中敌军首领董大成,对方立时毙命,白莲教徒见首领被杀,仓皇逃窜,莱阳之围被解。从此,左懋第名声大噪。

image.png

  左懋第的故事,以悲壮开头,多年后,左懋第以悲壮结尾,人们也许没有想到,眼前的这个热血青年,会成为明朝的“文天祥”。

  两年后,左懋第先后考中举人和进士,被任命为韩城县令。左懋第幼年丧父,他带着母亲来到陕西韩城。当时西北地区的农民起义此起彼伏,田地荒芜,民不聊生。左懋第一方面组织百姓耕种,另一方面修筑城墙,每日亲自巡查城防。当义军来攻打时,左懋第日夜守在城楼,相邻的县城陆续被义军攻破,唯有韩成固若金汤。史载:

  贼不能入,前后共攻四十余日方引去。

  左懋第在韩城待了六年,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不管是遇到叛军,还是干旱,左懋第都夕惕朝乾,不敢松懈,最终引起崇祯的注意,升任户部给事中。

  崇祯十六年,左懋第奉命到长江巡查防务,临行前,他将母亲托付给堂兄左懋泰照顾,不料,左懋第离京后,李自成攻入北京,母亲为保名节,绝食而亡。

image.png

  清军入关后,明朝灭亡。明朝的遗老们一路南撤,拥立朱由崧为帝,即弘光帝。面对清军的步步进步,南明遗老们有了分歧,一派认为应该坚持抗敌,斗争到底。另外一派认为应该学习南宋,派遣使者和清朝谈判,割地求和。左懋第本来是主战派,最终弘光帝派他去和清军谈判,左懋第迫于皇权,勉强接受,临行前,左懋第大义凛然地对弘光帝说:

  “望陛下时时以先帝之仇、北部之耻为念,更望严谕诸臣,勿以北行为和议必成,勿以和成为足恃。夫能渡河而战,始能画江而安。”

  左懋第的意思是说,我虽然去议和,但请陛下不要认为议和就能拯救南明,唯有整治军队,收复失地才是正理。

  左懋第知道自己此行凶多吉少,便留下遗言:“北行之日,是懋第死日也。”

  崇祯十七年(清朝顺治元年),左懋第来到北京,当时顺治帝年幼,军政大权都掌握在摄政王多尔衮之手。多尔衮让左懋第居住在四夷馆中,左懋第义正言辞地说:“若以属国之礼相见,宁死不入”。多尔衮很欣赏左懋第的骨气,便安排左懋第入住鸿胪寺。

  在北京期间,多尔衮亲自招待左懋第,并且好言相劝,希望左懋第投降清朝,左懋第差点掀翻桌子。当时明朝前兵部尚书洪承畴也来相劝,甚至连左懋第的堂兄左懋泰也希望左懋第降清,左懋第写了一个对联曰:生为名臣,死为忠鬼!众人见劝降无果,都很无奈。

image.png

  左懋第被多尔衮扣押了半年之久,这个期间,清军南下,攻下南京,在全国范围内强迫汉人剃发易服,左懋第随行的官员中有人剃发,被左懋第强行杖毙。多尔衮以“杀人偿命”为由,逮捕左懋第。在狱中,多尔衮质问左懋第:“你说你是明朝的臣子,那你这半年为何吃清朝的粮食呢?”左懋第回答:“不是我吃了清朝的粮食,而是你们抢了我大明的粮食。我们国家遭逢大难,但我并不是亡国之奴。”多尔衮气结,怏怏而去。

  南明弘光元年(顺治二年)六月二十日,在经过多次劝降无果后,多尔衮终于下定决心杀掉左懋第,为了防止生变,多尔衮亲自到刑场监斩。在刑场上,左懋第昂首阔步,没有丝毫屈服。在行刑前,左懋第向南、北各拜了两拜,然后稳坐如松,接受行刑。多尔衮气结,命刽子手赶快行刑,刽子手被左懋第的气势所屈服,跪在地上向左懋第磕了三个头,然后才挥下屠刀。就这样,左懋第英勇就义,时年45岁。

  300多年前,南宋文天祥面对忽必烈的威逼利诱,宁死不降,名垂青史,被后人敬仰。300多年后,南明左懋第面对多尔衮的软硬兼施,忠贞不渝。因此,后人称左懋第是“明末文天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