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首辅杨溥,在历史上都有哪些故事?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趣历史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明朝首辅杨溥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明朝洪武年间,朱元璋非常重视地方治安,若是地方上有人敢危害乡里,不仅要对肇事者严惩不贷,连肇事者的邻居也要受到牵连。明朝洪武十五年,湖北石首发生了一桩公案,书生杨文宪被邻居牵连入狱。杨文宪是个老实人,家人都知道他冤枉,想尽办法为他伸冤,无奈都毫无进展。杨文宪的儿子杨溥年仅12岁,他只身来到县衙,为父伸冤。
县令听闻一个小孩前来鸣冤,十分诧异,没有为难杨溥,让杨溥进来说话。杨溥来到县衙,神情自若,把父亲杨文宪的冤情从头到尾说了一遍,恳请县令重审此案,为父亲昭雪。县令见他口齿伶俐,小小年纪就知道引经据典,便问杨溥:“看来你读过书,我出一个对联给你,你若能对上来,我便重审此案。”杨溥听完非常高兴,连忙让县令出题。县令的上联是:
四口同图,内口皆归外口管。
在古代,“图”字的繁体写法是“圖”,这个字有四个口,外面一个,里面三个,县令上联的意思表面上是在拆这个字,实际上是对小杨浦说:我是本县的县令,本县的大小事务都是我说了算。
这个对联一语双关,难度很大,杨溥只有12岁,他思考片刻,对了一个下联:
五人共伞,小人全仗大人遮。
“伞”字是简化字,它的繁体写法是“傘”,此共有五个人字,上面一个大人,中间有四个小人。杨溥的下联不仅对得工整,还恭维了县令,县令听了既高兴,又惊讶,没想到12岁孩童竟有如此才华。便答应重审此案,杨文宪最终被无罪释放,杨溥凭借一副对联救出父亲,名震荆楚。
建文二年,杨溥28岁,第一次进京赶考就金榜题名,高中二甲第十七名进士,和后来的内阁名臣胡广、金幼孜、杨荣等人同榜。只是,杨溥并没有得到建文帝的重用,朱棣登基后,杨溥因才华出众,被朱棣任命为太子洗马,成了太子朱高炽的幕僚。
永乐年间,朱棣的长子朱高炽(太子)和次子朱高煦(汉王)斗争激烈,朱高煦为了谋取太子之位,屡次陷害朱高炽,杨溥多次为太子出谋划策,脱离险境,因此遭到了朱高煦的记恨。永乐十二年,朱棣从蒙古班师回朝,太子在迎驾时来迟,朱高煦借此机会打压杨溥,说太子之所以会迟到,全是因为杨溥等人没把皇帝看在眼里。
朱棣因此大怒,把杨溥打入锦衣卫诏狱。一代才子杨溥,在诏狱里度过了10年暗无天日的岁月。直到10年之后,朱棣驾崩,朱高炽(明仁宗)登基,杨溥才被释放,担任翰林院学士、太常寺卿等职。
明宣宗即位后,杨溥被召入内阁,升为内阁大臣。此时明朝的内阁中,有杨士奇、杨荣、杨溥三人,合称“三杨”。三杨组合是明朝最杰出的内阁,他们合作了10年之多,把大明朝推向另一个高度——仁宣之治。
杨溥为人非常正直,不怕得罪权贵,也不考虑私利。湖北天台县令范理得罪了杨溥的儿子,杨溥觉得范理不是趋炎附势之人,便给予提拔。明英宗时期,杨荣、杨士奇先后去世,“三杨”仅剩杨溥一人,杨溥成为内阁首辅,此时杨溥72岁,明朝内阁首辅有“宰相”之称,因此有人称杨溥是一代宰相。他兢兢业业辅佐明英宗,但宦官王振日益跋扈,杨溥无法与王振抗衡,75岁那年病逝。从此,明朝的“三杨当国”成为历史。
杨溥历经建文、永乐、洪熙、宣德、正统五朝,为官46年,见证了“永乐盛世”和“仁宣之治”,为明朝做出巨大贡献,是明朝著名的政治家。杨溥去世后,明朝发生了“土木堡之变”,从此明朝开始衰落,明朝百姓非常怀念“三杨”在世的日子,只可惜,从杨溥去世那刻起,“三杨”就已经不在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