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士奇、杨荣、杨溥有怎样的经历?为何人称"三杨内阁"?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4-02-21 属于:杨溥

  明朝三杨内阁,指杨士奇杨荣杨溥,为明代“台阁体”文的代表人物。三人均历仕永乐、洪熙、宣德、正统四朝,先后位至台阁重臣,正统时加大学士辅政,人称“三杨内阁”。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image.png

  他们在任辅臣期间,安定边防、整顿吏治、发展经济,使明朝的国力继续沿着鼎盛的轨道发展,并使明代阁臣的地位得到空前提高,由原来的皇帝办事员转变为具有丞相性质的辅臣,他们因此被史家视为名臣。

  以“三杨”为代表的台阁体诗文,内容上歌功颂德,粉饰现实;艺术上追求雅正,流于平实。永乐至成化年间,明代文坛几乎为台阁体垄断。时人咸称杨士奇有学行,杨荣有才识,杨溥有雅操。又以居所,称士奇为“西杨”、荣为“东杨”、溥为“南杨”。评价西杨有相才,东杨有相业,南杨有相度。

  杨士奇(1366年2月3日-1444年4月2日),名寓,字士奇,号东里,以字行。江西吉安府泰和县(今江西吉安市泰和县澄江镇)人。明朝初年重臣、学者。

  杨士奇少时丧父,游学四方。建文帝时入仕,累官礼部侍郎,拜少师、华盖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先后历经五朝,在内阁为辅臣四十余年,任首辅二十一年,与杨荣、杨溥一同辅政,并称“三杨”。因其居地所处,时人称之为“西杨”,并以“学行”见长,先后担任《明太祖实录》、《明仁宗实录》、《明宣宗实录》总裁。后因其子横暴杀人事而致仕归乡,遂忧虑不起。

image.png

  正统九年(1444年),杨士奇去世,年八十。获赠左柱国、太师,谥号“文贞”。

  杨荣(1372年1月4日-1440年7月30日),原名道应、子荣,字勉仁,福建建宁府建安(今福建建瓯)人。明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内阁首辅,与杨士奇、杨溥并称“三杨”,因居地所处,时人称为“东杨”。

  建文二年(1400年),杨荣进士及第,授翰林编修。明成祖朱棣即位后,杨荣受其赏识,得以入阁,累迁至文渊阁大学士、翰林侍读,任首辅。在朱棣去世后,帮助明仁宗朱高炽顺利即位,拜太子少傅、谨身殿大学士兼工部尚书。此后随从明宣宗朱瞻基朱高煦叛乱。

  宣德十年(1435年),进升少傅。明英宗即位后,与杨士奇等同心辅佐。正统三年(1438年),杨荣升任少师。正统五年(1440年),杨荣病逝,年七十,赠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师,谥号文敏。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从祀历代帝王庙。

image.png

  杨荣性警敏通达,善于察言观色,尤其是在明成祖时最为突出。在文渊阁治事三十八年,谋而能断,老成持重,尤其擅长谋划边防事务。史称其“挥斤游刃,遇事立断”,被比作唐代的姚崇。杨荣既以武略见重,又好诗文,他和杨士奇、杨溥等多有唱和,为“台阁体”文学代表人物之一。著有《后北征记》、《杨文敏集》等。

  杨溥(1372年-1446年8月6日,字弘济,号澹庵。湖广石首(今湖北石首人)。明朝初年政治家、诗人、内阁首辅,与杨士奇、杨荣并称“三杨”,因居地所处,时人称为“南杨”。

  建文二年(1400年),杨溥登进士第,授翰林编修。永乐初年,任太子洗,侍奉太子朱高炽(明仁宗)。后因汉王朱高煦诬陷,被关进诏狱,在狱中仍勤奋读书,从不间断。十年之间,将经书史籍通读数遍。

  仁宗即位,杨溥获释出狱,授官翰林学士。仁宗建弘文阁,命杨溥掌阁事,旋即升任太常寺卿。明宣宗即位后,入内阁,与杨士奇、杨荣等人共典机务。宣德九年(1434年),升礼部尚书。明英宗即位后,与杨士奇、杨荣等同心辅佐。

  正统三年(1438年),升太子少保、武英殿大学士。杨溥在内阁供职十六年,于杨士奇去世后接任首辅(1444年-1446年)。他有“相度”,为人谨慎,有时就连上朝时也总是低头循墙而行。晚年时眼见王振权势益振,却无能为力。

image.png

  正统十一年(1446年),杨溥去世,年七十五。获赠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师,谥号“文定”。有《杨文定公诗集》、《杨文定公奏疏》等传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