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张献忠为什么屠川?屠川真的是为了藏宝吗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4-01-26 属于:张献忠

  张献忠的藏宝真的存在吗?如果存在,它们到底又在哪里呢?

  张献忠,字秉吾,号敬轩,是起义军里著名的“八大王”,他在明末农民起义的风浪中迅速崛起,很快便成为起义军的主力之一。崇祯八年,他和李闯王连手夹攻明朝王室的兴之地,明太祖朱元璋的老家凤阳,义军一举得手,掘了朱家皇室的老坟,这使朝野极为震惊,崇祯皇帝终于明白,起义军这下子可不是闹着玩的了,他们已经壮大到成为明王室的真正敌人了。后来张献忠使用缓兵之计,暂短时间内接受过明王朝的招抚,但他在休整队伍之后,便又重新举起了起义的大旗。并且势如破竹地攻占了四川,迫使曾经极力主张招抚张献忠的明军主帅杨嗣昌负罪自杀。崇祯十六年,他攻占武昌,开始自称大西王。第二年,他就在成都称了帝,建立起大西国,这几年的战争时光可说是张献忠一生中最辉煌的时刻,到他登基称帝达到了顶峰。这之后,张献忠的军队迅速走向了衰败。主将们只顾纵情享乐,士兵们也士兵低落,无心应战,纪律涣散,而且张献忠在当皇帝期间,性情也变得更加暴躁多疑,制造了极为残忍的“屠蜀”事件,在自己的统治区内引起了人心离散。等到清军进攻四川时,张献忠的大西政权实际上已自身就处于风雨飘摇之中了。加上之前,他还与李自成的起义军发生了正面冲突,实力也有所损伤。此时,张献忠心里明白,成都他是无论如何也守不住的了。所以,他决定放弃成都,带领几十万大军出蜀进行游击战争。可是没用多长时间,享受惯了的张献忠轻敌大意,仅只带了几个人,便离营甚远进行侦察,被清军发现后,一箭射下来被俘,很快便被处死了。

  传说张献忠在死前,曾把一千多船的金银财宝埋在了锦江江底。这条锦江又称流江或汶江,同岷江的支流之一,水势比较平缓,如果不是在洪峰季节,确实有可能实行截江断流,在河床挖洞藏宝的。清初的许多史料中也有记载,说是张献忠断江藏宝的事,就连清之正史《明史·张献忠传》中也同样记载了张献忠断江藏宝的事,可见藏宝一事并非空穴来风。有的书中甚至记载了张献忠藏宝之后,为防泄密,于是就有了后来的“屠蜀”事件,这样使故事显得更加真实可信,而且张献忠离开四川后也确实做出了一些奇怪的举动,他把一些无关紧要的宫妃、侍女、太监和杂役全都杀死,名义上说是为了避免他们被清军抓住后受辱,但却让人不得不怀疑他这样做的理由是杀人灭口,防止泄密。

  这批巨大的宝藏数百年来一直吸引着无数贪婪的眼光,不知有多少人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当然还有金钱,他们在极力地寻找它。就连统治中国的清政府也曾正式两次派人去挖掘这批宝藏。第一次是道光年间派出官员沿江考察,希望找到藏宝点,可是最终无功而返。到了太平天国时期,清政府为了弥补急剧增长的军费,又再次旧事重提,希望找到藏宝点。但不知道什么原因,这次受命办理此事的官员就像没听到命令一样,对此事并不热衷。后来这事也就不了了之。后来在民国年间,这批宝藏又引发了一场新的闹剧。当时民国四川政府的几个官员成立了一个“锦江淘金公司”,凭着一张突然出现的“藏宝图”,他们便在锦江热火朝天的挖了起来,可是最终还是一无所获。

  数百年来的不断搜寻却是毫无结果,这不禁又让人怀疑,张献忠当初藏宝也只不过就是一个骗局罢了。

  张撤离四川,是被形势所迫,而非早有完全之策,于是从容撤离。断江藏宝,也不是嘴上说说就可以做到,那确实是需要周密计划,另则工程庞大,也不是短时间就能做好的事。

  宝有多少呢?“千船珠宝”,别说是宝真有千船,那怕是只有一千条船,这个规模也都是不小的,他怎么可能在神不知鬼不觉的情况下,悄然藏好呢?如果确有此事,因为规模庞大,知此事者肯定不在少数,他即便杀死了一批人,但难免就不会出现漏杀者,清军后来攻占成都,也俘获了大批的大西政权的人,他们难道对此事毫无知晓?

  近几十年来,又有人对张献忠藏宝之谜提出了新的看法。一些学者通过实地考证,他们认为,数百年来,只所以挖宝毫无所获,那是因为他们确实挖错了地方。人们只知道藏宝在锦江江底,但是锦江那么长,宝藏究竟被埋在了哪一段呢?专家们通过认真分析,他们认为张献忠藏宝的准确地点应该是在彭山县的江口镇,离原来人们挖掘探索的地点还有七十多公里的路程。这也就难怪那些寻宝的人费尽心力也没能找到宝藏了。

  据说近几年四川省的地质部门已经派专勘测过锦江河道,水底确实存在着异常反应。如此看来,张献忠的宝藏恐怕是确实是存在的了。既然专家们已经发现了确切的藏宝地点,想必这个秘密终会有一天被如实揭晓的!

     相关阅读:张献忠屠川堪比侵华日军:女人被迫害奄奄一息

  导读:掳来的妇女,凡是有姿色的都被轮奸得奄奄一息,然后割下首级,将尸首倒埋进土中。女人的下体朝上,据他们认为可以压制炮火。除了在一种情况下妇女可以免死,那就是张献忠的士兵一进入百姓家,家里的妇女装出十分情愿的样子主动与士兵相淫。

  老一辈的四川人,上至士绅阶级下至贩夫走卒之流,对明末清初张献忠屠蜀的史事差不多都耳熟能详。我小时候听当过塾师的外婆讲这段史实,说起当时川人血流漂杵、尸骨蔽野的惨酷情形,虽是讲古,外婆脸上仍神情黯然,唏嘘连连。我听到心惊处,忍不住发问:张献忠何以这样滥杀川人?外婆说,张献忠是老天爷降下的魔王,来扰世害民。又说起那句脍炙人口的张献忠七杀碑名言:天生万物养于人,人无一物回于天。杀!杀!杀!杀!杀!杀!杀!

  后来上中学读历史,教科书上讲到张献忠,是和领导农民革命军打天下的李自成相提并论的。老师在课堂上反复强调这是农民革命起义的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历史进步的动力,虽有其局限性,但革命造反精神的意义是伟大的。我那时当学生,虽不敢怀疑书本与老师的正确,但心里却禁不住想起了七杀碑上那句刀剑铿锵、杀伐有声的名言。

  2004年,张献忠屠川三百六十年后的今天,我翻开《蜀碧》、《蜀警录》、《蜀难叙略》等史书,读到有关记载,满篇血腥扑鼻而来。终于明白所谓农民革命军的“局限性”有多可怕,其残忍程度超过了我们的想象。这支军队大规模杀人如砍瓜切菜,简直就是古代的“恐怖分子”,且死难者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普通百姓。我们川人的祖先黎民,何以遭此蹂躏惨难!三百六十年来,几十万生灵的亡魂且何以安?历史长河,滚滚逝波,而翻开中华民族的历史皆痛史。正史野史,是耶非耶?有识之人自会分辨。

  崇祯元年(1628年),崇祯皇帝即位。他继承的大明政权是一个气数将尽、腐朽衰败的烂摊子。国土北方有皇太极努尔哈赤率领的满族大军视眈眈,边患不断;内地则天灾频频,盗匪蜂起,肆虐大半个中国。明朝最后一个朱皇帝面临的局面是山河破碎,风雨飘摇,势危如累卵。

  是年,陕西山西河南大旱,连年荒歉使饥民相继为盗,从者十之有七。首先起事的有王小六、姬三儿、王嘉胤、黄虎、一丈青、小红狼、掠地虎、闯王、刘六等,名目甚多。张献忠和李自成初投王嘉胤,后与闯王高迎祥并为一股,攻略陕西、河南一带。1633年,闯王高迎祥与活动在川东北一带的摇天动、黄龙合作,率部由巫山水道入府。第一次入川,破大昌、巫山、云阳、巴州。石柱县女土官秦良玉带兵阻击,打散农民军主力。张献忠回窜陕西,集合残部,新募流民据十八寨,已自成气候。

  张献忠与李自成同为延安人且同岁,虽都是拉杆子起队伍造反,但绝不同志。其间利害纠缠、合纵连横自是题中之义,属革命队伍中的“内部矛盾”。只是有一次李自成进攻四川,在梓潼被洪承畴打败,几乎全军覆没,“孑身入楚,依献忠,献忠纵杀之。”(《蜀龟鉴》)李自成星夜逃出,才保住性命。但他们二人的造反事业有一点倒是共同的,那便是血腥残酷的扰民害民远远大于“动摇了封建王朝的统治基础”的作用。后人都说“张献忠剿四川”,实际上李自成也几进几出四川。张、李二人祸蜀,轮番为患,只不过张献忠为害更烈罢了。

  崇祯七年(1634年),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联合各路大小农民军由楚入蜀,陷夔府、剑州,又屠巴州及通江、开县等地。巡抚刘汉儒、总兵张尔奇带领官兵阻击,将其撵回陕西。张、李流窜于陕南一带。1635年,李自成从车厢峡被困逃脱之后,纠结罗汝才、老回回、摇黄等十三家会于荥阳,称“十三家支党”。专在四川巴山、湖北安徽江西一带为患。

  同年,张献忠率一部屠戮安徽凤阳后,至四川泸州,围泸州城,裸妇女数千人置城下,有稍微不从或感到羞愧的都杀掉。

  崇祯十年(1637年),李自成在汉中兵败于洪承畴,与混天星等从陕西凤翔入川。一支队伍由浅滩涉嘉陵江,陷昭化,越潼川,攻下金堂。另一支则攻下剑门、梓潼、绵州、绵竹、温江,焚毁新都,围成都二十日不下。此次出入四川三月,陷州县三十六所。所过之处,腥风血雨,伏尸千里,天地为昏。“有对父淫女而杀者,有缚夫淫妻而杀者,有预少孕妇男女剖验以为戏者,有掷孺子于油锅观其跳跃啼号为乐者,有刳生人腹实以米豆牵群马而饲之者。获逃者必人人加刃而后磔之。”(《蜀龟鉴》)

  此时的张献忠正在湖广与四川交界一带肆虐。其间被明将左良玉、阁部杨嗣昌先后追剿,达数年之久。崇祯十五年(1642年),张献忠陷泸州,杀掠盘据数月,再奔安徽界。

  崇祯十七年(1644年)六月,张献忠率部攻浮图关。因阁部督师杨嗣昌刚愎自用,轻敌失策,居然在军旅途中同文士饮酒赋,进退无据。加上巡抚邵捷春用人软弱不当,使军事要隘失守。张献忠陷重庆,将瑞王、巡抚陈士奇等官员杀尽,再一路攻城略地,从川东杀向川西,于八月初九破成都,纵兵屠城三天。十月十六日,张献忠称帝,改号大顺元年。

  从崇祯元年(1628年),张献忠同李自成延安起事,到张攻陷四川建立大西国政权,再到顺治三年(1646年)兵败亡于西充,以及后来其残部在川东、贵州一带盘桓,寇掠祸害。他们的军队到底杀了多少人?历史上恐怕永远无法准确统计,明史上称有六十多万。只看他们的铁蹄横扫四川前后四五十年,祸遍巴蜀。“举兵不当,被患无穷”(董仲舒春秋繁露》),使物力丰饶的天府之国,变为百里人烟俱灭,莽林丛生、狼奔豕突之地。战乱使百姓弃田舍逃亡,在战祸最烈的十来年间,稼穑不生,颗粒无收,造成人相食。因此川人死于饥馑、瘟疫者又倍于刀兵。这对当时的社会生产力带来了毁灭性的破坏,造成历史的大倒退。据有关专家考证,平定乱局后,直至顺治十八年(1661年),清代第一次户籍清理,四川省仅有八万人左右。而明末崇祯以前,蜀中人口是三百万以上。以后一百来年中,康乾时从湖广移民填四川,正缘此而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