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厉公为什么谥号为厉?他和他儿子关系如何?
郑厉公一生对郑国的奉献不可谓不多,最后还死的善终,为什么最后谥号为“厉”?一般只有被人篡位或是赶下台的人才有可能用一些贬义词做谥号,可是厉公之后的郑文公是他亲儿子啊,为什么儿子这样定义自己的父亲?或许下面我们要讲的这个故事和人,能够让大家对郑厉公多一些了解。公元前680年,郑厉公终于又回到了郑国的国都重新登上国君的位子。但是郑国大夫中间,有一个人对郑厉公并不怎么的亲热,他的名字叫做原繁。原繁是郑国的宗人,负责郑国的宗室牒谱祭祀这些事情,可以说是位高权重。而他又是郑国前代先君郑庄公时代的老臣,在38年之前,还和郑厉公并肩作战过。原繁这个人,是郑厉公必须要拉拢的人之一,可是这个人竟然对郑厉公不冷不热的,这点让郑厉公觉得非常的不爽。
郑厉公就派人给原繁传话,郑厉公说:“傅瑕这个人,他同时侍奉郑仪,侍奉寡人,他是一个有二心的小人,所以我回国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把他以国法处置,杀掉了,而对于那些能够接纳寡人的,同时又没有二心的这些人,没有同时侍奉过郑子婴和寡人的这些人,寡人都许以高官厚禄,承诺将来他们都可以做寡人的上大夫,像给这些人加官进爵的这些事情,寡人都愿意和伯父您,一块坐下来商量讨论。”
郑厉公称原繁做伯父,这个可不是说原繁是郑厉公的亲伯父,这是当时的一种习惯,按照春秋时代的习惯,天子称呼同姓大国的诸侯,叫做伯父,称呼异姓大国的诸侯,叫做伯舅,称呼同姓小国的诸侯,叫做叔父,称呼异姓小国的诸侯为叔舅,也就是说同姓国都称伯父叔父。为什么这么称呼呢?是因为天下所有的同姓诸侯,都是王室的分支,就是从王分家分出来的,所以从家族的谱系上算下来,都是有亲戚关系的,全是叔伯兄弟这一脉的,所以尊称的时候,就尊称为伯父叔父。异姓国这一系的,全部都称伯舅叔舅,都是称呼舅。周人同姓不婚,王室里面要娶妻的时候,都是从异姓诸侯国娶的媳妇,也就是说,天子这个层面上,他的母亲一定都来自于异姓诸侯,这样尊称的时候就从母亲这边称呼异姓诸侯国的国君为伯舅叔舅,也就是称他们为舅。
诸侯就是比天子降一个层次,情况都是一样的。诸侯也是以伯父、叔父、伯舅、叔舅这种方式来称呼大夫们,区别只是说,诸侯称呼大夫的时候,不像天子称呼诸侯,是以大国小国来分,而是以年龄的大小来称呼,是伯父还是叔父,伯舅还是叔舅。所以郑厉公称呼原繁做伯父,这在当时只是一种尊敬的称呼而已。郑厉公说这段话一共三层意思,一层意思,郑厉公想表达:“我知道你原繁忠于郑国,而我对忠心的理解跟你是一样的,像傅瑕有二心,我就把他杀了,因为他不忠心,而你忠心,我当然就要重用你了,所以这一点你请放心,咱们在这个上面是一致的。”
第二层意思想说的是:“我在外面的时候你原繁没有跟我通过消息,这个没问题,因为没有跟我通过气的人多了,那些人他只要能够承认我,接纳我,我就给他们高官厚禄,你原繁更没有问题了,这个事情你不要担心。”第三层意思想说的是:“原繁你是郑国的重臣,对于我来说我也是认可的,我希望你能够到我的决策圈里面,那些人都可以做上大夫,何况是你呢?所以你只要是亲附我,地位什么的都没问题,随便说随便讲,我尽量满足你。”这一套话说完之后,接着又说:想当年寡人在外的时候,寡人在栎地的时候,伯父您没有和寡人通过任何消息,从来没有透露过郑国内部的情报,这个没关系,我虽然觉得不满,但是我认,可是寡人如今回国了,伯父您仍然没有亲附寡人,这一点让寡人觉得太遗憾了,心都凉了。
最后,原繁说:“原繁已经听出来您话里的意思了,原繁会照做的。”说完这一番话之后,原繁就在自己家里上吊自杀了。郑厉公回到郑国国内之后,关于忠心这个事情就发生了歧义,按道理说你忠于郑国,当然就是忠于郑国的国君。而郑国的国君郑子婴在位子上坐了14年,你忠于郑子婴的话,道理上说就是忠于郑国,但是你忠于郑子婴就不忠于郑厉公,可是如果你要忠于郑厉公的话,那么郑国国内有郑子婴做郑国的国君,你不忠于郑国的国君,你忠于流亡的郑厉公,那你是忠心吗?所以出现了这样的问题。郑厉公的本意是想说:“我也是很看重忠心的,所以我也很看重你,尤其是作为宗人,你最了解我啊,我们当年都并肩作战过,你又知道我是完全有资格做郑国的国君,你怎么能不亲附我?怎么能不支持我呢?所以郑厉公对原繁非常的不满。”
可是从原繁的角度上来说,江山是谁丢的啊?还不是你丢的吗?你丢了江山之后,郑子婴才做了郑国的国君,我们这些效忠于郑国的人,效忠于国君,这有什么问题呢?如今你回来了,你就在这儿说这个不忠心那个不忠心,可是我们这些老老实实做事情,效忠于郑国的人,我们的忠心是天地可鉴的,怎么能允许你的质疑呢?那些过来阿谀奉承你的人,他们对你有忠心吗?你拿高官厚禄去贿赂那些人,你能贿赂的来忠心吗?原繁实际上不主动去亲附于郑厉公,是耻于和那些阿谀奉承的人为伍,原繁言下之意是说:我就是这样的人,我就是忠心于郑国的,我就是踏踏实实做事的,如果你觉得不满意,我就以死明志。原繁真是一位刚烈的老臣,或者正是因为郑厉公而死的忠臣不少,最终才定谥号为“厉”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