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轸能发迹靠的是谁?历史上第一位元帅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和趣历史小编一起走进了解先轸的故事。
春秋末年,有一位兵家大贤写了一本书名为《孙子兵法》,这本书让吴王阖闾为之一振,因为他一扫之前的阴霾,他意识到这个年轻人能帮助他北上称霸中原和晋楚争雄。
因为在当时那个大时局之中,各国打仗都是要讲规矩的,先要下战书然后一次排兵布阵,一轮回合过后大家回去修整,再进行第二回合的攻击,所以那个时候打仗很多时候完全靠的就是综合国力,以少胜多真的很少。
然而孙武的一句“兵者,诡道也”让很多人从此开始意识到,打仗并不一定要讲规矩,只要能赢无论用什么办法都行,因此从战国时代开始,战争就变得很精彩了,各种计策层出不穷,反间计、离间计、歼灭战、伏击战等等,大家都开始不讲武德了。
然而事实上第一个提出“兵者,诡道也”的并非是孙武,而且第一个付诸行动的也并非孙武,在孙武之前的一百多年前,有一个人率先开启了“兵者,诡道也”的时代。
对于熟悉春秋战国历史的人来说,这个人的名字可能有些耳熟,但是有些人可能会很陌生了,因为这个人的确不怎么为人所熟知,这个人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元帅,参与指挥了中国第一场伏击战,也让秦国东出之路彻底破碎,此人名叫先轸。
晋文公和先轸
关于先轸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那就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晋文公重耳,因为先轸的发迹全得益于他。
当年晋献公在位之时,有一个宠妃叫做骊姬,晋献公本人很喜欢他,而她肚子倒也争气,为晋献公生下了一个儿子,得益于对母亲的宠爱,晋献公就想立他为太子。
然而晋献公一系本来就得益于当年的“曲沃代翼”事件,晋献公认识到如果不妥善安排他的几个哥哥,那么晋国势必会再次发生类似事件,而在骊姬的撺掇之下,晋献公居然对自己的几个儿子也痛下杀手,历史上称其为“骊姬之乱”,而太子申生被杀,余下的两个儿子都逃走了,其中一个就是重耳。
重耳本人虽然是贵族出身,但他生平爱广泛交友,因此在他的身边也纠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而先轸十七岁之时就和他相熟,面对晋献公的发难,先轸等人建议重耳赶紧逃跑。
人的一生可能会有几十个朋友,但是有几个是真正知心的呢?重耳很幸运,因为他得到了几个真心对待他的知己,在以前有人和他结交是因为他的公子身份,可是他落魄那一刻已经不具备这种优势了,可是先轸等人对他还是不离不弃,重耳在外流亡了十九年,而先轸等人也跟随其流亡了十九年。
也因此后来重耳发迹之后,就将当初和他一起流亡的十一位大臣分列“六卿”之列,算是对他们的报答,重耳的这个举动让晋国得以强大,却也为之后的三家分晋埋下了祸根。
崤之战,打碎了秦国东出的野心
可惜的是,重耳当晋王时候已经六十几岁了,在城濮之战击败楚国之后,晋文公不久就去世了,其子晋襄公即位。
在当时晋文公的病逝对西边的秦国来说是最高兴的,因为秦穆公素来有东出争霸之志,为此辅佐了三代晋国国君,可是前两位都在这之后忘恩负义,重耳倒是讲情义,可是晋国在他手上更强了,秦国东出更加无望,现在重耳死了秦穆公认为时机已到。
秦穆公的东出让晋国上下陷入为难,因为秦国素来和晋国交好,如今两国兵戎相见。
然先轸等人认为,是秦国趁着先君去世新君服丧之际进犯晋国,因此是秦国理亏在先,晋国则是被迫反击,他的主张得到了晋襄公的认可,为此晋襄公任命先轸为元帅,全权负责阻击秦国的事件。
当时秦国东征晋国属于劳师远征,而且后方补给什么都成问题,其内里情报工作也做的不细致,而先轸则采用了这个弱点决定对秦国开展一场伏击战,这也成为了历史上第一次伏击战,从此以后开启了“兵者,诡道也”的时代。
当时秦国大军经过了崤山之地,崤山两侧都是悬崖峭壁,只有一条小道可以通行,对于伏击场所来说是一个绝佳的伏击地点,秦国三位大将经过了崤山之后都感觉有点不寒而栗,当他们经过崤山时发现了晋国竖起的大旗。
孟明视看到这面旗子决觉得有些碍眼,就让手下将士砍倒这面旗子,哪知道就在旗子倒下的那一刻,漫天箭雨朝着秦军呼啸而来,直接把秦国打懵了。
原来晋国是以这面旗子为发起攻击的信号,旗子一倒,万箭齐发,而当时春秋时期也是讲礼仪的,像这种伏击战以前从来没有人打过,而且在这个狭长的峡谷之中根本没法排兵布阵,秦国从一开始就落入了下风。
而晋国呢?事先就早已知悉了秦国的行军路线,且埋伏在绝佳有利的场所,从根本上占据了先机,因此这场战争的失败是显而易见的。
最终的结果就是孟明视等秦国大将被晋国俘虏,而秦国在这之后并未放弃,接连几次东征都被晋国打垮,也因为这次大战让秦国意识到只要晋国在东出再无可能,秦穆公不得不在晚年改变战略,改东出为向西发展,从此秦穆公称霸西戎。
然而自秦穆公之后三百多年,秦国再也没有东出,直到秦孝公时代,秦国经过了商鞅变法,各方面实力都大大增强,更主要的是当时的晋国已经不在了,最终秦国才得以东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