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威王到底有多厉害?楚国最杰出君王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3-06-20 属于:楚威王

  你真的了解芈月“生父”楚威王到底是何等英雄人物吗?趣历史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楚威王商,芈姓,熊氏,名商,楚宣王之子,秦宣太后芈月(芈八子)之父,楚国国君。

  他继承其父楚宣王救赵伐魏与开拓巴蜀的格局,继楚悼王以后,使楚国国势发展最强的君王,他一生以恢复楚庄王时代的霸业为志业,力图使楚国冠绝诸国之首。

  楚威王七年(前333年)打败越王无疆,尽取故吴地至浙江,在长江边石头山(今清凉山)上建立金陵邑(南京城)。宋代有所谓威王埋金的故事,楚威王觉得南京“有王气”,吩咐在湾(今狮子山以北的江边)埋金。

  同一时期楚威王大军伐齐,与齐将申缚战于泗水,进围徐州,大败申缚。楚国的势力至此不仅直推泗水之上,更扩张到长江中下游与江淮地区,楚威王的声望,显赫一时。

  楚威王在位十一年(公元前340年—前329年),攻残越国,大败齐国,使楚国的疆域和势力扩张到长江中下游与江淮地区。

  威王十一年而卒,子楚怀王熊愧继位。

image.png

  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是中国历史上继春秋时期之后的大变革时期。

  历经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的旷日之久的争霸战争,周王朝境内的诸侯国数量大大减少,三家分晋后,韩、赵、魏跻身强国之列,战国七雄格局正式形成,这七国分别是:燕、赵、魏、韩、楚、秦、齐。

  除最为强大七雄外,周王朝境内还存在着越、巴、蜀、宋、中山等“千乘之国”,小国尚有郑、卫、东周公国、鲁、滕、邹、费等,但其影响力远远不及战国七雄,只能在它们的夹缝中生存,且最终为七雄所灭。周王室名义上为天下共主,实际上已形同灭亡。诸侯国互相攻伐,战争不断。

  战国之名,源自西汉刘向所编注的《战国策》。

  公元前453年,晋国大夫韩、赵、魏三大家族打败智氏,继而瓜分晋国,奠定了战国七雄的基础。

  战国上承春秋乱世,后启大秦帝国,中续百家争鸣,是中国的思想、学术、科技、军事以及政治发展的黄金时期,史称“百家争鸣”。

  与此同时,图强求存的各诸侯国展开了许多举世闻名的变法和改革;而在兼并战争过程中,如张仪苏秦的纵横捭阖,廉颇李牧的战场争锋,信陵君、平原君的政治斡旋等

  芈月的“生父”楚威王就处于这样一个剧烈变革的伟大时代,上承楚宣王,下启楚怀王。

  楚威王时代,已经形成了七个最强的诸侯国。这些诸侯国按照东南西北上中下划分周王朝的疆域,分别为齐楚秦燕赵魏韩。

  战国七雄的实力是动态变化的,在楚威王时代,当时七国中,最强的是楚国,而不是秦国

  楚威王灭了吴越,楚国的面积跃居各国最大。此时的秦国虽经过了商鞅变法,实力却还不及楚国。

  与楚威王处于同一时代的各国国君分别是秦惠文王(公元前337—前311年在位)、齐威王(公元前356年―公元前320年在位)、魏惠王(公元前369一公元前319年在位)、韩昭侯(公元前362年--前333年)、韩宣惠王(公元前332年—公元前312年在位)、赵肃侯(公元前349-公元前326年在位)、越王无疆(公元前342年-前333年在位)。

  楚威王的这些对手们都非泛泛之辈,齐威王、魏惠王等都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

  1、秦惠文王:捍卫了孝公商鞅改革成果

  秦惠文王(公元前356—公元前311年),一称秦惠王,嬴姓,赵氏,名驷,秦孝公之子,战国时期秦国国君,公元前337—前311年在位。

  秦惠文王年十九即位,以宗室多怨,诛杀卫鞅。公元前325年改“公”称“王”,并改元为更元元年 ,成为秦国第一王

  秦惠文王当政期间,北扫义渠,西平巴蜀,东出函谷,南下商於,为秦统一中国打下坚实基础。

  2、齐威王:善于纳谏用能,素有贤名

image.png

  齐威王(公元前378年―公元前320年),妫姓,田氏,名因齐,田齐桓公(与春秋五霸之首的姜齐桓公非同一人)田午之子,战国时期齐国(田齐)第四代国君,公元前356年―公元前320年在位,原为齐侯,于周显王十七年(齐威王五年,前352年)始称齐王。

  齐威王以善于纳谏用能,励志图强而名著史册。齐威王在位时期,针对卿大夫专权、国力不强之弊,任用邹忌为相,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进行政治改革,修明法制、选贤任能、赏罚分明、国力日强。经桂陵、陵两役,大败魏军,开始称雄于诸侯。并礼贤重士,在国都临淄(今山东淄博东北)稷门外修建稷下学宫,广招天下贤士议政讲学,成为当时的学术文化中心。

  3、魏惠王:魏国从鼎盛时代走向衰落

  魏惠王(公元前400 ~ 公元前319年,其中公元前369一公元前319年在位),又称梁惠王(惠王由安邑迁都大梁(开封)后,魏国亦称梁国),《竹书纪年》作“梁/魏惠成王”,姬姓,魏氏,名罃,魏武侯之子,魏文侯之孙,公元前369年即位,在位50年。

  魏惠王魏罃即位正是魏国鼎盛时期,但在以后的战争中,“东败于齐,西丧秦地七百余里,南辱于楚”,开始衰落,他死于公元前319年。公元前334年梁惠王和齐威王在徐州会盟,互相承认对方为王,史称“徐州相王”。

  4、韩昭侯

  韩昭侯(?—公元前333年),亦称韩釐侯、韩昭釐侯、韩昭僖侯,姬姓,韩氏,名武,韩懿侯(又做韩共侯、韩庄侯)之子,战国时期韩国君主,公元前362年--公元前333年在位。

  韩国国势最强要数韩昭侯在位之时,他用法家申不害为相,内政修明,国成小康之治。韩昭侯前期,韩国政治混乱,法律、政令前后不一,群臣吏民无所适从。公元前355年,韩昭侯实行改革。他继续推行法家申不害提倡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体制,主张以“术”治国。申不害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史称“申不害相韩,修术行道,国内以治,诸侯不来侵伐”;“终申子之身,国治兵强,无侵韩者”(《史记·老子韩非列传》)。需要指出的是,申不害的改革有很大的局限性,效果远不如魏国李悝变法、秦国商鞅变法。

  5、韩宣惠王

  韩宣惠王(?—公元前312年),亦称韩威侯、韩宣王,姬姓,韩氏,名康,韩昭侯之子,战国时期韩国国君,公元前332年—公元前312年在位。前325年魏惠王与韩威侯在巫沙会面,并尊为王。前323年正式称王,史称韩宣惠王。

  6、赵肃侯

  赵肃侯(?-公元前326年),嬴姓,赵氏,名语,赵成侯之子,战国时期赵国国君,公元前349-公元前326年在位。

  赵肃侯戎马一生,与诸侯几乎连年征战 ,在狼烟四起的战国兼并战争中,能够稳住局势,基本保全赵国的基业,可见赵肃侯绝非是简简单单的守成之君。当齐、楚、秦对三晋进入战略反攻阶段时,魏国的百年霸业日渐衰落时,赵肃侯却迎难而上,顶替魏惠王扛起三晋的领导大旗。

  7、越王无疆

  无疆,又名无强,战国时越国国王,勾践六世孙,姒姓, 无疆欲重振越国昔日雄风,北伐齐国欲建威中原。

  周显王姬扁三十六年(楚威王熊商七年,公元前333年),越国君主无疆两面发兵向北攻打齐国,向西攻打楚国,想以此与中原各国争胜。

  楚威王则集中兵力迎击越军,大败越军,击杀了无疆,把原来吴国一直到浙江的土地全部攻下。

image.png

  楚威王的历史功绩主要有以下几点:击杀越王、冠名金陵、开疆拓土等。

  1、击杀越王

  公元前333年,越国君主无疆两面发兵向北攻打齐国,向西攻打楚国,想以此与中原各国争胜。

  而楚威王则集中兵力迎击越军,大败越军,击杀了无疆,把原来吴国一直到浙江的土地全部攻下,越国经楚国这次打击,分崩离析,各王族子弟们相争权位,最终为秦始皇所灭。

  2、冠名金陵

  楚威王在南京2500年建城史上占有极其重要地位,可以说楚威王拥有“金陵”的冠名权。

  公元前333年,楚威王熊商于长江边石头城(今南京清凉山)筑金陵邑(今江苏南京),金陵之名源于此。

  南京石头城公园

  历史上的南京被称为“吴头楚尾”,先秦时期,南京位于吴、楚两国交界,吴楚两国为了争夺南京,曾多次爆发战争。

  史料记载,早在周灵王二年(公元前570年)春,吴国和楚国就在南京南边的衡山(大概在现在江宁区横山)爆发大战,结果楚军大败,被赶出南京地界;周灵王十二年(公元前560),楚国再次发兵攻击吴国,双方大战于棠邑(今天六合一带),楚国再次战败。

  春秋战国时期,吴楚在南京的交战,见于史料记载的还有多次,双方各有胜负。楚国伍子胥逃亡吴国时,曾从现在南京的浦口、溧水等地经过。

  周敬王四年(公元前516),楚平王曾在现在的高淳设置行宫。

  吴楚两国在南京地区的拉锯战争,终于随着周元王三年(公元前473年)吴国被越国灭掉而告终结。楚国少了一个强的对手,却要面对一个更强大的越国,而此时楚王正是楚威王。

  楚威王是一个很有才干、励精图治的国君,一心想成就楚国的霸业。周显王三十六年(公元前333),楚威王起兵大败越国,将后者控制的南京地区夺了过来。

  有史料记载,楚威王曾东巡来到现在的南京,他对南京的地理位置非常看重,认为可以作为楚国的东部边疆,“控江海之利”。

  在这之前的周元王四年(公元前472年),越国范蠡在南京秦淮河畔筑越城,这是南京历史上最早的城池,是南京建城史的开端。

  楚威王来到南京时,可能也看到了越城,但他没有沿用。楚威王决定在南京这个地方设置一个“邑”,相当于现在的县。“县城”的地址,楚威王定在了石头山,也就是现在的清凉山上,而这个“县”的名称定为“金陵邑”,如此“金陵邑”在楚威王手里诞生,金陵之名首次见诸历史。

  “金陵邑”是南京主城区历史上第二座古城,和纯军事堡垒的越城不同,金陵邑有政区治所性质,标志着南京城区设置行政区划的开始。

  六朝时期著名的石头城就是在楚国金陵邑的基础上建起来的,考古发掘已经证明石头城在清凉山,因此可确认金陵邑的地址就在现在的清凉山。

  “金陵邑”在楚威王手上诞生,使得“金陵”二字成为南京的一个重要名称,在南京两千多年来使用过的几十个名字中,“金陵”也是最为响亮的一个。

  关于楚威王将设置在南京地区的“邑”定名为“金陵”的含义,现在,有多种说法。

  最为流行的说法是,楚威王认为南京这个地方有王气,要埋金子来镇压王气,此地因此叫“金陵”。这个“埋金”的地点,可能在紫金山,也可能在幕府山西麓金陵岗。不过,所谓“埋金镇王气”的说法是东晋以后才出现的,应该是民间的荒诞传言,不足凭信。

  一般认为,“金陵邑”的“金陵”,是因为南京地接“华阳金坛之陵”,也就是位于句容茅山山麓。

  另外一种说法,古代君王有祭祀山川的礼俗,每占领一个地方,都会派人祷告山川,祈求神灵护佑,并且“埋金”祭祀。所埋的“金”并不是金银的金,而是指青铜器,这已经被考古发现所证明。因此,很可能楚威王占领南京后,在这里埋下青铜器祭祀山川,因此把新设立的“县”命名为“金陵邑”。

  3、开疆拓土与徐州之战

  楚威王时期,楚国的势力至此不仅直推泗水之上,更扩张到长江中下游与江淮地区。

  徐州之战,是楚威王在位期间取得的最大胜利。此战之后,楚国达到他在战国时期的顶峰,其版图,西起大巴山、巫山、武陵山,东至大海,南起五岭,北至汝、颖、沂、泗,囊括长江中下游以及支流众多的淮河流域。

  根据《史记·苏秦列传》记载,苏秦曾对楚威王说:“楚,天下之强国也;王,天下之贤王也。地方五千余里,带甲百万,车千乘,骑万匹,粟支十年。此霸王之资也。”

  楚威王对苏秦说:“寡人之国西与秦接境,秦有举巴蜀并汉中之心。秦,狼之国,不可亲也。而韩、魏迫于秦患,不可与深谋,与深谋恐反人以入于秦,故谋未发而国已危矣。寡人自料,以楚当秦,不见胜也;内与群臣谋,不足恃也。寡人卧不安席,食不甘味,心摇摇然如县旌而无所终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