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将军檀道济怎么死的 檀道济到底是被谁杀的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2-12-22 属于:檀道济

  檀道济南朝名将,他立功数朝,德高望重,其心腹也是身经百战的将才,其子又都才华横溢,于是终究招来了朝廷的猜忌,被枉杀了。那么,这位战功卓绝的名将又是怎么死的呢?

  

檀道济画像

  檀道济画像

  435年,宋文帝病情再次加重,适逢有蛮夷进犯边境,檀道济就奉诏入朝。临行前,其妻担忧道:“从古至今,盖世之功,必定会招来嫉恨。如今,朝廷突然召您入朝,恐怕会有大祸啊。”檀道济听了却说:“我率领军队抗击敌人,保卫边境,从来都不曾辜负国家,国家又怎么会辜负我呢。”说完以后,就坦然地进京了。檀道济入京后,宋文帝的病情有了好转,召见了檀道济。436年,在檀道济即将回程的时候,突然传来宋文帝病情恶化的消息。还不等檀道济做出反应,就有人拿着诏书,将他逮捕。诏书上说檀道济忘恩负义,存有谋反之心,猜疑多结,不义不亲,于是要将檀道济按律处斩。除了檀道济之外,他的儿子和心腹也都被逮捕,然后被杀害。据说,檀道济在看到有人来抓他的时候,气得一把抓住自己的头巾,扔到了地上,说道:“这是在破坏万里长城。”

  檀道济被冤杀后,百姓纷纷痛苦落泪。只有敌国的将士喜形于色,因为在南宋,只有檀道济是他们所忌惮的。十四年后,宋文帝再次北伐,屡屡受挫。面对步步紧逼的敌人,宋文帝再次想到了檀道济,不禁发出了这样的感叹:“如果檀道济仍在,南宋何至于此啊。”

  檀道济到底是被谁杀的

  檀道济是北朝的名将,骁勇善战,有勇有谋,立下了无数的战功。可惜的是,这样一位身居高位,战功赫赫的老将,最终却屈死于刀下。那么到底是谁杀了他呢?

  

檀道济画像

  檀道济画像

  檀道济转战四方,战功卓绝。他的几个儿子也都满腹才华,前途不可限量。檀道济虽然对朝廷忠心耿耿,但是终究因为其功高震主,而招来了杀身之祸。宋文帝后期一直缠绵于病榻,并屡次病危。彭城王刘义康一直对檀道济心存忌惮,担心宋文帝病逝后,檀道济会图谋不轨,失去控制。最后,刘义康还是将檀道济害死了。

  435年,檀道济奉命回京,那个时候宋文帝的病情突然好转了。在宋文帝的榻前,宋文帝对檀道济多加鼓励,让他用心镇守边防,保障百姓安宁。436年,檀道济即将返程,宋文帝的病情却突然加剧了。这个时候,刘义康身边的刘湛却借机劝刘义康,不能纵归山。于是,刘义康矫诏旨意,假托王命,拦住了檀道济,并在其面前历数了他收买人心、图谋不轨的各种罪状,然后就将其杀害。为了斩草除根,刘义康将檀道济的几个儿子和心腹都一并杀掉了。

  檀道济被杀之时,宋文帝的病情加重,对此事毫不知情,等到他闻讯后,已无力挽回。所以,真正杀死檀道济的人并不是宋文帝,而是一直对檀道济心存忌惮的刘义康。刘义康假托王命,杀害了战功卓绝、能保边境安宁的檀道济。

  南宋檀道济到底是被谁杀的

  檀道济是南宋名将,他随主征战,战功卓绝,在朝廷中有着很高的声望,却也因此而招致彭城王刘义康的猜忌,矫诏将其处死。那么,檀道济是一个怎样的将军呢?让我们一起去看一下吧。

  

檀道济画像

  檀道济画像

  檀道济一生戎倥偬,骁勇善战,可令敌人闻之色变。他虽然杀敌无数,但是却有一颗仁爱的心,从不滥杀无辜,对敌国的百姓也很友善。416年,刘裕北伐之时,檀道济是先锋。他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所向披靡。先后俘获了敌军的多位重要将领,一路直逼洛阳,进而又俘虏了四千多人。当时,有将领向檀道济建议,将这些被俘虏的人全部杀死,然后将这上千的尸体堆放在一处,达到震慑敌国的作用。檀道济听后却说:“对罪人要讨伐,但是对百姓却要怜悯,今天就这么做吧。”于是,那些被俘虏的人就全部安然无恙地放回家去了。因此,许多的少数民族的人对檀道济一直很是感激,前来投奔的人也越来越多了。此后,檀道济继续北伐,战功斐然,檀道济也因此而加官进爵,名声大振。

  同时,檀道济也是一个对国家忠心耿耿的将军。在刘义康矫诏召他进京之时,其妻曾提醒他,功高震主的忧虑以及无故召见的蹊跷。但是,檀道济却并不以为然,他总是认为自己不负国家,国家也定然不会辜负他。可惜的是,这对国家忠心耿耿的一代名将就这样被枉杀了。

  所以,檀道济是一个骁勇善战,战功卓绝,又对国家忠心耿耿的将军。

  檀道济与三十六计的关联

  檀道济是南宋的名将,他足智多谋,沉稳冷静,骁勇善战,立下了无数战功。但也因功高震主,而招来宋文帝的猜忌,招致杀身之祸。檀道济凭借着多年征战沙场的经验,总结出了三十六计,这也是他为后世留下来的珍贵的军事著作遗产。

  

檀道济画像

  檀道济画像

  三十六计也被称为是三十六策,其中包括了中国古代三十六个兵法策略,“三十六计”这个词最早出现于南北朝时期,而著书成册是在明清时期。《三十六计》是依据中国古代汉族军事思想和各种作战经验,通过一次次地总结,而编成的兵书,同时也是中国历史文化中的瑰宝,有着极高的研究价值。

  “三十六计”这个词比它著书成册的时间要早上很多。据史书记载,这个词语最早是出自南宋名将檀道济之口,书上的大意是:“檀道济有三十六策,走为上策,你们父子应该逃走。”这句话其实就是说,当败局已定,没有任何转机的时候,只有后退才是最佳的计策。后来,这句话被很多人沿用,就形成了:“三十六计,走为上计。”也许是这句话富含的哲理太过深刻,也许是它概括地十分精辟,引用这个词的人就越来越多了。于是,就有人著作了《三十六计》这本书。

  后来,有人发现了一部隋代玉简《三十六计》,将其成书年代上推千年。有人说写下《三十六计》的人就是南宋的檀道济。这些玉简册共计66片,共计919字,玉简册首片刻“三十六计”四字。

  《三十六计》这部书的作者是谁还有待考证,但可以确定的是,檀道济是最早说出这个词的人。

  檀道济唱筹量沙怎么回事

  檀道济是南朝宋的名将,他虽出身寒门,但是却极富军事才华,一生戎马倥偬,征战无数,战功赫赫。当年,檀道济都督征讨诸军事时,还流传出了一个唱筹量沙的故事。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

  

檀道济画像

  檀道济画像

  430年,刘义隆北伐,檀道济奉命都督各路军事。然而交战激烈,宋军不敌,不久就战败了。不仅如此,宋军的粮草吃紧,无法长期维持。当时,在檀道济的军中,有一个士兵逃到了魏军的军营,并把宋军粮草吃紧的事情告诉给了魏军的主要将领。于是北魏就心生一计,派军围困宋军。此时,宋军看到大量的魏军,心生畏惧,士气低落,军心动摇。

  檀道济见到此景,就命令部队在原地安营扎寨。到了晚上,檀道济就与一些士兵一起清点粮食的数目。只见士兵的手里拿着竹筹在统计数目,还有的士兵在量米。这一幕被躲在营外的魏军探子给看到了,于是探子立马回去报告主帅说檀道济的军营中还有充足的粮食。魏军将领得到这个情报就认为之前的逃兵是檀道济使得诈,现在不能与其久战。于是就把那个告密的人给杀了。然后,下令撤军。

  其实,那个晚上,魏军看到的其实是檀道济故意设下的假象。当时士兵量的并不是粮食,而是一代代的沙子,只不过在沙子的表面上覆盖了一层薄薄的米而已。檀道济就凭着“唱筹量沙”成功地蒙蔽了魏军的双眼,并顺利地撤退了。

  檀道济万里长城的关系揭秘

  檀道济是南宋有名的将领,他一生戎马倥偬,战功卓绝。因为有檀道济镇守于南宋边境,使得北魏不敢轻举妄动,于南宋而言,檀道济堪比万里长城。然而,檀道济功高震主,惨招冤杀,南宋做出了自毁长城的蠢事。

  

檀道济画像

  檀道济画像

  432年,檀道济因屡屡立下大功而被加官进爵,后来又奉命前往寻阳镇守。436年,宋文帝病重,刘义康执掌朝政大权。他一直忌惮檀道济在朝廷中的声望,担心有朝一日檀道济会谋反。所以在宋文帝身体每况日下之际,他决定先下手为强,矫诏将檀道济召回了京城。

  檀道济的妻子在他临行前曾提醒过他,此次召他入京十分蹊跷,可惜檀道济不以为然,没有把妻子的话放在心上,就这么进京了。结果檀道济到了京城后,就被刘义康给抓了起来。刘义康看着围捕他的人,一把将头巾扔到了地上,大喊道:“你这是在坏掉万里长城啊!”之后,檀道济和他的儿子们,总共十一个人,以及檀道济的许多心腹,都被抓了起来,处死了。

  北魏的将领听到檀道济的死讯后,高兴地大声呼喊:“檀道济死了,南方就没有什么能阻挡我们的人了!”

  檀道济死后,失去万里长城守护的南宋在与北魏的交战中就处于被动地位了。北魏曾步步紧逼,南宋则节节败退,直到退守至长江北岸。两军隔岸对峙,宋文帝百感交集,这个时候的他是那么想念檀道济啊。可惜的是,檀道济再也无法像万里长城那样守卫南宋,因为那个时候他已经冤死了十四年之久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分享到: